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如果離職員工跟企業發生了勞動仲裁,企業最終根據仲裁結果給員工支付了相關費用,在會計處理時應根據具體類別進行分門別類進行。
法律分析
(一)補發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的工資:這是勞動仲裁中經常出現的內容之一。企業應視同正常的工資支出,計入職工薪酬,并按照正常的“工資薪金支出”進行稅前扣除。(二)未簽訂勞動合同支付的雙倍工資等:具有處罰性質,多出正常工資的部分應計入“管理費用”,屬于企業管理問題導致的支出,不能按照“工資薪金支出”進行稅前扣除,但是可以據實稅前扣除。(三)補發的離職補償金:這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經常發生勞動仲裁的原因之一。企業應視同正常的離職補償金,以“辭退福利”計入“管理費用”,不能按照“工資薪金支出”進行稅前扣除,但是可以據實稅前扣除。(四)補發的其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他各類補償或員工應得的支出,根據具體性質進行歸類,原則參照前述的處理。企業應視同正常的離職補償金,以“辭退福利”計入“管理費用”,不能按照“工資薪金支出”進行稅前扣除,但是可以據實稅前扣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二)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企業解散對員工的賠償標準如何入賬企業解散對員工的賠償標準如何入賬
企業解散對員工的賠償標準如何入賬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企業的發展是根據市場的需求和其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他各種各樣的影響運的,不會根據個人意志進行的,假如企業運轉不善解散,那么企業解散對員工的賠償標準如何入賬。
企業解散對員工的賠償標準如何入賬1
根據現行政策規定,因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提前解散的,確定終止勞動關系, 經濟補償金從 20XX 年 1月1日起每年補償 1 個月職工個人前12 個月的平均工資,不滿半年的按補半個月計算。
反之,即未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提前解散的,應當從職工個人進廠(公司)工作開始計算經濟補償,每年補1個月,不滿半年的補半個月。
提前一個月書面通知解除合同,沒有提前通知的,單位應該發一個月的工資,另外單位單方面解除合同的,需要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
公司無力支付賠償怎么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無力或暫時無力支付欠薪,被欠薪的勞動者本人可以申請墊付欠薪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
1、企業因宣告破產、解散或者被撤銷進入清算程序,且欠薪事實已由企業、企業清算組織確認,或者已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勞動爭議處理機構查實的;
2、企業因經營者隱匿、出走等原因已停止經營,且欠薪事實已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勞動爭議處理機構查實的。
欠薪保障金的墊付范圍包括:
1、企業應付而逾期未支付給職工的工資;
2、企業應付而逾期未支付給職工的經濟補償金。
欠薪月數不超過6個月的,墊付欠薪按照實際欠薪月數計算;超過6個月的,按照6個月計算。墊付工資和經濟補償金合并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墊付的月工資標準和經濟補償金標準均最高均不超過被拖欠時的本市月最低工資標準。
企業解散對員工的賠償標準如何入賬2
公司解散對員工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對公司解散而終止勞動合同時,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算存在困惑是因為對相關法律規定不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了解。《勞動合同法》規定在本法行前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終止的,按規定如需支付經濟補償金的,經濟補償金應分段計算。有人認為公司解散導致勞動合同結束是否應予補償屬于新舊法律規定不一致。
19XX年實施的《勞動法》并未明確此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必須支付經濟補償金,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分段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原則,20XX年前因《勞動法》無相關規定所以用人單位亦無須支付經濟補償金。
但這種觀點其實并不正確。《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關于經濟補償金分段計算的表述原文為“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公司解散導致的勞動合同終止是否應予經濟補償《勞動法》雖無明文規定,但20XX年上海市頒布實施的《上海市勞動合同實施條例》對此種情況已作明確規定。
該條例規定用人單位解散亦是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之一,用人單位據此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給予勞動者本人一個月工資收入的經濟補償。因此,根據上述規定,公司解散而應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的,20XX年前的補償金應當一并計算在內。
公司解散員工賠償條件
依據勞動合同法,以下括弧內是法條依據出處。簡述合同解除的條件有:
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十六條)
2、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十七條)
3、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十八條)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他情形。
企業解散對員工的賠償標準如何入賬3
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賬務處理的相關規定:
1、《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第二條規定,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職工薪酬包括:……(七)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
第六條規定,企業在職工勞動合同到期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或者為鼓勵職工自愿接受裁減而提出給予補償的建議,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確認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負債,同時計入當期損益:
(一)企業已經制定正式的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提出自愿裁減建議,并即將實施。
該計劃或建議應當包括擬解除勞動關系或裁減的職工所在部門、職位及數量;根據有關規定按工作類別或職位確定的解除勞動關系或裁減補償金額;擬解除勞動關系或裁減的時間。
(二)企業不能單方面撤回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裁減建議。
會計處理時,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科目。
2、《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有關的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有關資產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因此,解除合同一次性支付的補償金,屬于企業為服從生產經營活動管理需要發生的合理支出,可以按規定申報稅前扣除。
公司付給員工的經濟補償金的該如何做賬企業根據勞動部關于《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的經濟補償辦法》規定支付給職工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的經濟補償金,可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而對于公司付給員工的經濟補償金,可以有以下兩種情況考慮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
1、確認因辭退福利產生的預計負債時
借:管理費用
未確認融資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
2、各期支付辭退福利款項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
貸:銀行存款
同時:
借:財務費用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擴展資料: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應當分期計入利息費用的未確認融資費用。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未確認融資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未確認融資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有關資產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價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應按購買價款的現值,借記“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研發支出”等科目,按應支付的金額,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本科目。
采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確定當期的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科目,貸記本科目。
(二)企業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賃期開始日,按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費用)。
借記“在建工程”或“固定資產”科目,按最低租賃付款額,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按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本科目。
采用實際利率法分期攤銷未確認融資費用,借記“財務費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攤余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未確認融資費用
財務,支付給員工的勞動糾紛賠償款應該計入什么會計科目計入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應付職工薪酬
根據定義,職工薪酬主要包括: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養老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其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
總之,從薪酬的涵蓋時間和支付形式來看,職工薪酬包括企業在職工在職期間和離職后給予的所有貨幣性薪酬和非貨幣性福利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從薪酬的支付對象來看,包括提供給職工本人和其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贍養人的福利,比如支付給因公傷亡職工的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贍養人的撫恤金。
擴展資料:
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向職工支付工資、獎金、津貼等,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企業從應付職工薪酬中扣還的各種款項(代墊的家屬藥費、個人所得稅等), 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等科目。
企業向職工支付職工福利費,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科目。
企業支付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用于工會運作和職工培訓,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企業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向職工給予的補償,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應付職工薪酬
勞動仲裁的賠償金做什么科目(工資性質)補償加班費、夜班補助、部分工資應通過“應付工資”來核算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對應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的成本費用科目根據該人員原來情況核算。勞動合同解除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的經濟補償金應記入“管理費用”科目。在正常經營情形下的支付的經濟補償金。
依《財政部關于對職工理順勞動關系補償金財務處理問題的復函》規定:
企業在不改變企業組織形式或者未實施企業清算的條件下改革用工制度,因解除或變更勞動關系等而支付職工的經濟補償金,應計入發生當期管理費用,不應進行追溯調整。即此時應計入“管理費用”,貸記“現金”或“其他應付款”等科目,但不應通過“應付工資”核算。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等文件的規定,具體如下:
1、個人所得稅:補償金額在當地上年平均工資3倍以內的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超出部分按照一次性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2、企業所得稅:符合上述個人所得稅部分的金額,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允許稅前列支。
借記“管理費用”
貸記“應付職工薪酬”,
支付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銀行存款
擴展資料:
企業應通過“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結轉后該科目應無余額。該科目按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等,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企業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辦公費、水電費、差旅費等以及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咨詢費、研究費用等其他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研發支出”等科目。
期末,應將“管理費用”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
管理費用在會計核算上是作為期間費用核算的,企業發生的管理費用,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并在"管理費用"科目中按費用項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賬核算。期末"管理費用"科目的余額結轉"本年利潤"科目后無余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管理費用
保險公司付工人工傷賠款,工廠收到賠款,應該怎么做賬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你好,如下供參考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
可以計入管理費用相關明細科目(如勞動保護費)。
(一)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并按規定支付工傷保險費根據《關于企業為職工購買保險有關財務處理問題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的通知》第1條的規定,為職工繳納的除基本醫療保險費以外的社會保險費,作為勞動保險費列入成本(費用)。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第2條規定,工傷保險費用屬于職工薪酬的范圍,應由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負擔的,計入存貨成本或勞務成本;應由在建工程、無形資產負擔的,計入建造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成本;
(二)其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他計入當期費用用人單位支付工傷待遇。關于住院伙食補助費和轉外地治療的交通、食宿費,《工傷保險條例》第29條規定,“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準報銷。”因此,針對住院伙食補助費和轉外地治療的交通、食宿費應當參照差旅費的報銷和核算方法,在當期費用中列支。對于停工留薪期內的工資福利及陪護以及傷殘津貼,《工傷保險條例》第31條規定,“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同時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
(三)對于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當五至十級的傷殘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需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第6條規定,企業在職工勞動合同到期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時給予的補償,應計入當期費用。
支付的職工工傷保險屬于勞動保護范圍之內,如果購買公司勞動糾紛賠償金怎么做賬 了工傷險,掛往來,收到保險收公司賠款,再沖往來,不得賠付部份計入管理費用。
擴展閱讀:【保險】怎么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