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購買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了商業保險,去醫院自己先墊付了醫藥費這個算不算理賠還是要看購買產品的理賠范圍的,比如是住院醫療,自己是需要提前墊付醫療費用的,后期再憑借發票等材料去進行報銷,如果是醫保已經報銷部分,商業保險會在理賠時扣掉醫保或者第三方已經賠付的部分,對剩余部分再進行報銷,不會因為自己的提前墊付有什么影響。該賠付多少還是按照購買的產品來進行保障范圍內的實際理賠。
有些產品,保險公司是有提前墊付功能的,那么這種產品在后續理賠上,會把已經墊付的金額從理賠款里面減掉。比如住院花費發票金額為5萬,保險公司提前墊付1萬,那么最后實際報銷最多只能去到4萬,要把墊付的金額減掉。
購買的住院津貼類型產品與是否墊付醫療費沒有關系,它是按照實際住院天數進行理賠的。
測一測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你的抗風險指數,專家為你免費解讀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
工傷自己墊付醫藥費后,工傷醫療基金不能報銷的剩余部分該誰來承擔?工傷保險基金報銷剩余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的醫療費用,按所在省市規定,分別情形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和醫療機構承擔。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工傷職工治療工傷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的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那么,不符合規定標準的費用有誰支付,從各地規定看,區別不同情形,由工傷保險基金、用人單位,醫療機構、工傷職工分別承擔。
一、吉林省
《吉林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 職工治療工傷發生的醫療費用,不屬于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的,由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各承擔50%?!?/p>
二、其他省市
其他省市并未統一的規定,但從一些省市的規定和司法實踐,按以下辦法辦理:
(一)搶救必須的費用,報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同意,有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或者由工傷保險基金與用人單位各付50%;
(二)非搶救必須醫療機構使用超三個目錄費用,應當事先征得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同意,隨同意誰承擔;未征得同意的,由醫療機構承擔。
《吉林省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 職工受到事故傷害至被認定為工傷前發生的救治醫療費用,由用人單位墊付。工傷認定后,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藥品目錄和工傷住院服務標準的醫療費用,由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報銷。
職工治療工傷發生的醫療費用,不屬于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的,由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各承擔50%。
無錫市人民政府
《關于貫徹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的意見》
錫政發[2005]356號
九、工傷保險待遇。
(一) 職工發生工傷應按規定進行救治,并在3日內以書面或電話形式向當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報告。需轉外地醫療機構救治的,由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提出意見并報統籌地區工傷經辦機構同意。如情況緊急,可先救治,后辦理轉診手續。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超出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范圍的,屬于搶救生命危急工傷職工所必需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各支付50%。
廈門市領導和社會保障局
《廈門市工傷保險醫療管理服務暫行辦法》
廈勞社〔2005〕36號
第十一條 工傷職工因傷情治療需要,確需使用人工器官、進口體內放置材料等目錄外特殊診療項目的,由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提出,經工傷職工申請,用人單位同意,報經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準后使用,其費用實行單項費用審核管理,費用核銷辦法按醫療費用審核結算辦法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 工傷職工因傷情治療需要,使用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外的診療項目、藥品及其費用金額,協議醫療機構應當告知用人單位,經用人單位同意后其費用由用人單位以現金墊付,再由用人單位按工傷保險相關規定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銷。
用人單位應當積極參與工傷醫療費用的控制和管理。經用人單位同意后使用人工器官、體內放置材料等特殊診療項目及藥品的醫療費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未予核銷的部分,由用人單位承擔。
治療非工傷的醫療費用,工傷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蚌埠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蚌埠市工傷保險醫療服務管理暫行辦法》
蚌勞社〔2009〕98號
二、工傷保險就醫管理
(五)工傷職工、用人單位要求使用超出工傷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住院服務標準范圍外發生的費用,由其簽字確認,定點醫療機構直接向工傷職工、用人單位收?。欢c醫療機構未經工傷職工、用人單位同意使用超出工傷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住院服務標準范圍外發生的費用,由定點醫療機構自行承擔。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浙江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二)》
浙高法民一〔2014〕7號
十六、用人單位已依法為勞動者繳納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了工傷保險,勞動者工傷醫療費超出社保基金報銷目錄范圍的費用,如何承擔?
答:用人單位已依法為勞動者繳納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了工傷保險,勞動者工傷醫療費超出社?;饒箐N目錄范圍的費用原則上不應由用人單位承擔,但超出目錄范圍的費用經用人單位同意或者認可的除外。
買的商業醫療保險,但是生病了要先付錢再報銷,如果沒有那么多錢怎么辦?商業醫療險屬于費用補償型,根據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支出,按照約定的標準來賠,給付金額最高不會超過實際費用。
醫療險就像一個會計,發生醫療支出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了,OK,拿發票來,我報銷。
醫療險是以醫療行為的發生為給付條件,醫療險僅僅的是解決醫療費用的問題,其他的費用是不涵蓋的。
舉例:
假設一個人看病花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了10萬,社保能夠報銷1萬,醫療險保險報銷5萬,剩下的4萬是要患者自己支付的。
如果出現了生病要先付錢再報銷,自己卻沒有那么多錢。這個時候只能借錢看病了。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可以提前選擇購買重疾險。
重疾險是以疾病的發生為給付條件,原理很簡單,就是符合合同約定的疾病,保險公司給一筆錢。這筆錢我們可以自由支配,可以用來治病、療養、恢復身體,也可以用這筆錢支付家庭的其他開銷,所以說重疾險的本質就是“收入損失險”。
重疾險的賠付標準是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只要符合約定的重疾,就能一次性獲得理賠款。
重疾險的賠付方式共有三種,保險會規定的25種重大疾病的賠付條件如下所示:
1. 確診即理賠,12種;
2. 采取某種治療手段后理賠,5種;
3. 達到特定狀態后理賠,8種;
請問保險公司對住院醫療費用的自付二費用承擔報銷嗎?1、醫療費用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的自付二費用保險公司不會全部承擔報銷。保險公司對于醫藥費定損一般按照社保標準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這樣乙類藥最多定損80%丙類藥不賠償,所以醫藥費的自付二費用一般不會全部賠償。2、保險公司承擔醫療費用的自付二費用的賠付標準是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酒后駕駛,機動車在被盜期間發生事故,被保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3、墊付額度按照交強險保障額度,在有責的情況下,醫療費限額1.8萬,在無責的情況下,限額0.18萬,這就是墊付的限額。一般在受傷人情況比較嚴重時,若預估醫療費會超過1.8萬,保險公司會根據情況墊付1.8萬,若預估醫療費在1.8萬以內,保險公司會根據實際情況墊付。
拓展資料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
1、保險公司對于醫藥費定損一般按照社保標準,這樣乙類藥最多定損80%丙類藥不賠償,所以醫藥費一般不會全部賠償。
2、出車禍后除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了醫藥費應還有其他賠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后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3、發生了交通事故,沒錢治療能要求肇事方保險公司墊付醫療費嗎?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明確答復,可以墊付,但有標準。墊付標準: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酒后駕駛,機動車在被盜期間發生事故,被保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發生以上三種情況,保險公司可在交強險醫療費限額內墊付醫療費,但財產順手不予賠償,同時,保險公司可以向肇事方追償。
4、墊付額度
按照交強險保障額度,在有責的情況下,醫療費限額1.8萬,在無責的情況下,限額0.18萬,這就是墊付的限額。一般在受傷人情況比較嚴重時,若預估醫療費會超過1.8萬,保險公司會根據情況墊付1.8萬,若預估醫療費在1.8萬以內,保險公司會根據實際情況墊付。
交通事故醫療費如何賠償?車禍醫療費的賠償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一般醫療費的賠償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
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并按照醫院對當事人的交通事故創傷治療所必須的費用計算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憑據支付。
醫療費一般包括掛號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診治費、住院費、藥費醫療等醫療人身傷害的費用。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墊付的醫療費超了實際費用 他后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后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并予以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