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賠償項目有營養費嗎_工傷期間營養費該不該給
工傷賠償到底包不包含營養費?
工傷賠償中確實沒有營養費這一項。很多工人受傷后都會問這個問題,但答案是否定的。工傷保險的待遇清單里只有住院伙食補助費,這個錢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具體金額要看各省市的規定。
法律條款怎么說?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里提到,普通人身損害賠償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和營養費。但第12條特別說明,參加了工傷保險的勞動者遇到工傷,必須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處理。
《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白紙黑字寫著,工傷保險賠償共有12項內容。這些錢分成兩部分支付:一部分由工傷保險基金出,另一部分要用人單位自己掏腰包。
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哪些費用?
工傷保險基金要負責9種費用。第一是工傷治療和康復的醫療費。第二是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這個錢按天計算,具體標準各地不同。第三是去外地治療的交通食宿費,需要醫院開證明才能報銷。
第四項是安裝假肢、輪椅這些輔助器具的費用。第五項是生活護理費,必須經過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護理的才能領。第六項包含一次性傷殘補助金,還有一到四級傷殘員工每月領的傷殘津貼。
第七項是離職時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第八項針對工亡情況,包含喪葬費、家屬生活補貼和工亡補助金。第九項是勞動能力鑒定的費用,這個錢也由基金承擔。
用人單位承擔哪些費用?
用人單位要負責3項支出。第一是治療期間的工資福利,單位必須照常發工資,最長能發12個月。第二是五到六級傷殘員工的月度傷殘津貼,單位要按本人工資的60%到70%發放。
第三項是離職時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這個錢必須等員工和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才能拿到,具體數額要看當地規定。
遭遇工傷后該怎么辦?
受傷員工要記住三個步驟。第一步是立即治療,同時保存好所有醫療單據。第二步要在受傷30天內讓單位幫忙申請工傷認定,如果單位拖著不辦,員工自己和家屬可以在1年內直接申請。
第三步是勞動能力鑒定。等傷情穩定后,要向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這個鑒定結果直接影響能拿到多少賠償。如果對賠償金額有疑問,或者覺得該拿的錢沒拿到,可以找勞動仲裁部門投訴,也可以找專業律師咨詢。
特別注意三點:第一,營養費確實不在工傷保險的賠償范圍內,但住院伙食補助可以彌補部分飲食支出。第二,如果單位沒交工傷保險,所有本該由基金支付的錢都得單位自己承擔。第三,工傷賠償有時效限制,超過1年沒申請認定就可能失去索賠資格。
遇到具體問題該怎么辦?比如單位不肯配合申請工傷認定,或者對賠償金額有爭議。這時候要盡快收集勞動合同、工資單、醫療記錄等證據。可以先去當地勞動監察大隊舉報,如果還解決不了,就要走勞動仲裁程序。賠償計算要注意本人工資標準,這個標準是按事故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算的,包括獎金和補貼。
現在很多地方開通了線上申請渠道,受傷員工可以直接在人社局網站提交材料。如果傷情復雜或者賠償數額大,建議找專業勞動糾紛律師幫忙。他們熟悉各地賠償標準,能幫您爭取到最大權益。記住,法律規定的賠償項目一個都不能少,該是自己的錢就要理直氣壯地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