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領取基本養老金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的離休、退休人員和個體參保領取基本養老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其親屬要在15個工作日內向支付其基本養老金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報告。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接到報告并審核死亡證明材料有效后,應及時辦理支付喪葬補助費和一次性撫恤金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的手續,同時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
(一)喪葬補助費標準:離休人員按本人死亡當月基本養老金的10個月計發。其中本人基本養老金低于上一年四川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按死亡時上一年四川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0個月計發。退休人員和個體參保領取基本養老金人員按本人死亡時上一年四川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個月計發。
(二)一次性撫恤金標準:離休人員按本人死亡當月基本養老金的10個月計發。退休人員和個體參保領取基本養老金人員按本人死亡當月基本養老金的8個月計發。
(三)喪葬補助費和一次性撫恤金領取條件、支付辦法等按有關規定執行。
(四)離休、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喪葬補助費和一次性撫恤金后,企業不再承擔喪葬補助費和一次性撫恤金。
退休老人去世之后,除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了能夠申領出養老保險當中的個人賬戶余額之外,還能夠到養老保險機構領取喪葬費和撫恤金。老人去世之后,領取這些補助需要的材料證明可以先到本地的養老保險機構查詢清楚,至于個人賬戶余額的繼承問題,可以有幾個子女共同協商分配。
退休之后死亡,從死亡的次月起,停發退休養老金。剩余部分是可以作為遺產由繼承人繼承的,可以申請領取出來的。1、 依據社會保險法第十四條: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記賬利率不得低于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2、 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3、在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辦理領取。
如果剛領了一個月的養老金,人就死了,怎么辦?如果剛領了一個月的養老金參保人就去世了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這確實是很遺憾的一件事情。養老保險是供養參保人直至去世的一種保險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由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確定性,所以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活多久。參加養老保險,肯定是 越長壽越劃算 。
很多人覺得,繳納了一輩子的養老保險,只領了一個月養老金會很虧。能不能把自己繳納的養老保險費還回來呢?
如果我們參加的是 社會 保險 ,要按照 社會 保險法的規定來執行。
如果是 商業保險 的話,是要按照保單的約定來執行,多數情況是返還已繳納保費或者保單現金價值的最大值,也就是說確保我們本金不會虧本。
商業保險 可以退保,如果退保的話只能返還保單現金價值了。實際上,商業保險主要是靠個人繳納的保費扣除了保險代理人傭金、銀行管理費用,獲得的個人投資的產出,差不多相當于個人要繳納10%~20%的初始費用,適合長期投資的參保人。
社會 保險 是不可以退保的,只有參保人死亡或者繳費滿15年情況下領取養老金。
參保人死亡后,還有什么待遇呢?
按照《 社會 保險法》的規定,參保人死亡后的待遇實際上有三項:
①個人賬戶的余額可以繼承,包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余額。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一般是我們通過社保系統查到。退休時,我們用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得出每月可以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數額, 個人賬戶的余額 主要用于支付這部分個人賬戶養老金。
不過,如果 個人賬戶余額 領取完畢了,相應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不會取消,會有國家統籌賬戶繼續支付等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直至參保人去世。
②喪葬補助費。 喪葬補助費主要適用于去世老人的治喪費用,相應的標準各地是不一樣的,具體標準是由各省市自行確定。山東省是1000元,北京市是5000元,江蘇省是2400元或3600元,浙江省則是4000元。上海市是兩個月的全市職工社平工資,福建省是兩個月的全省職工平均工資,貴州省則是兩個月的全省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寧夏自治區是三個月的 社會 平均工資。
③撫恤金 。撫恤金待遇,主要是支付給去世老人親屬的一筆費用,是為了保障因老人去世,家庭收入來源受到影響,讓這個家庭實現平穩過渡。具體標準依然是由各省市自行確定。
撫恤金實際上還有另外一種稱呼,叫做一次性救濟金或者救濟費。最初實際上源自于1951年的勞動保險條例。當時文件規定,與供養親屬的不同分別發放不同月數的本人工資的一次性救濟費。供養親屬是 一人的發放6個月,二人的發放9個月,三人及以上的12個月 。目前,上海市仍然采取的是這樣的標準。
稱呼轉變為撫恤金,是1957年退休制度的建立時所說的。2011年 社會 保險法制度出臺的時候,也明確是建立撫恤金制度。各個城市的撫恤金標準千差萬別,比如說山東省是10個月的全省 社會 平均工資,貴州省是20個月的省平養老金,福建省是5個月的省平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
以山東省為例,2019年去世老人的喪葬費 撫恤金大約6.3萬元左右,再加上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差不多能有8~10萬元以上。
雖然不能夠折抵老人過去繳納的 社會 保險費,但也算是對于家庭生活的平穩過渡,給出的一定保障吧。
如果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是以退休老人生前的基本養老金為主要生活收入來源,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他們也沒有掙得收入的能力,一些地區社保基金還會發放供養親屬生活困難補助。比如上海、陜西、山東等地,上海的標準是570元每月,山東省分為三個檔次,分別是430元、480元和530元。
希望隨著養老保險制度全國統籌的不斷推進,有關的待遇全國能夠統籌起來。
如果剛領一個月的養老金,退休人員就去世了,這種情況繼承人可以去申請退保清算個人賬戶。所謂的個人賬戶就是繳納養老保險的時候,建立個人賬戶繳納8%部分。一般30年以上的工齡都會有幾萬塊錢的。
在職或者退休的城鎮職工社保人員還有安葬費和撫恤金
所在省市地區不一樣,安葬費和撫恤金稍有不同,像遼寧省地區在職或者退休城鎮職工還可以有三個月的安葬費和10個月的撫恤金給到親屬。雖然有親屬去世,但是也同時不要忘了去申請領取安葬費和撫恤金。
前幾天有一個網友問我親屬去世后養老金應該清算。拿著死亡證明,身份證明,就可以去社保經辦機構去申請辦理死亡人員個人賬戶清算業務。他母親才領取了三年零兩個月的退休金,因得病去世。最后清算給他是4萬多一點。
剛剛退休本以為高興的事情,沒想到領取一個月退休金就去世了,按現行的 社會 保險法規定,個人賬戶清算后繼承給繼承人。
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定是讓參保人無后顧之憂,即使繳納了養老保險的過程中死亡的也可以繼承給子女。
最后總結:
退休金領取是先以個人賬戶的金額領取,當個人賬戶養老金領取完畢之后再從統籌基金領取。比如說60歲辦理退休,大概66歲左右才能領取完個人賬戶金額。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身體 健康 最重要,一個月領取1萬退休金都用來看病買藥。最后剩下1500元生活費生活得也很拮據。
有很多網友跟我抱怨說退休金少又不公平,既然已成現實就不要再抱怨,好好的把身體養好,多領取幾年也是可以賺到的。
關注一晨媽媽,幫助大家解決社保問題。
如果剛領了一個月的養老金,人就死了,怎么辦?
這種情況確實是讓家人這些很傷心,畢竟辛辛苦苦熬了一輩子,繳了一輩子的錢,領了一個月的養老金就死亡了,還沒有開始退休生活就已經結束。對于領取養老金中去世的人員,其家屬或者法定繼承人可以到參保地區縣社保局申領死亡待遇。
以前繳納的個人賬戶部分扣除領取的1個月養老金后是會一次性退還法定繼承人或者是指定受益人,還有喪葬費2000元及15個月的一次性救濟金(按照死亡前1個月養老金作為標準計算。)當然這個是重慶地區目前的標準,建議大家具體再向所在地社保局咨詢。
單位參保就是個人繳納比例是8%是全部分進入個人賬戶里面,個人參保繳費的比例是20%,其中8%計入個人賬戶,所以是繳費金額的40%進入個人賬戶里面。從這一點來首,對于剛領取待遇就死亡的人來說,確實是非常不劃算的。大家都知道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可以退還給我們,可是自己以前單位繳納進去劃入養老保險基金的部分這個是退還不了的。劃不劃算的問題倒是后話,俗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工作是場革命,退休之后也是需要好好保重身體的,那是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你舒服享受晚年生活的資本。
如何辦理死亡待遇領取手續?
辦理死亡待遇申領手續時候由單位經辦人帶上《死亡證明書》、《火化證》、領取人的身份證等資料去辦理,個人參保人員所需要的資料需要咨詢參保地社保局。以上都是我了解到重慶市的一些死亡待遇的政策規定,具體經辦程序請向當地社保局再做核實。
問題:如果剛領了一個月的養老金,人就死了,怎么辦?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了,該享福了,可惜只領了一個月或者很短時間的養老金,人就死了,真的很不幸,而且這種不幸不是個例,在我們身邊并不鮮見。我曾經的一個同事也是這種情況,她是退休后的第一天因心梗去世的。真的很令人惋惜,很悲涼。那么人死了之后,怎么辦呢?有哪些身后待遇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認識,梳理一下養老金沒領完,就去世了的人的身后待遇的相關問題。
概而言之,主要要看國家和地方政策,以地方政策為準,待遇因人而異,標準因時因地不同。本文將討論養老金個人賬戶余額的繼承、喪葬費、撫恤金、中人養老金待補發差額、教師和公務員工資待補發差額等五項主要待遇。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上述全部五項待遇,需要對號入座。至于前工作單位另有福利的,另說,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下面具體說明,供大家參考。
1、養老金個人賬戶余額的繼承(包括職業年金、企業年金余額)
不一定每人都有,退休后走得早的才有,退休后走得晚的沒有。判斷依據要看養老金計發月數。無論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退休計算養老金時,公式里有一個和退休年齡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意思是分多少個月,把你從前交的個人賬戶的錢,連本帶息地返給你。命大活得久超過養老金計發月數的人,個人賬戶養老金仍然是按退休時的標準可以終身領取的。
養老金計發月數是國家統一硬性規定的固定的數值,退休年齡和養老金計發月數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歷史 上有階段性的變化。現階段的規定:50歲退休195,55歲退休170,60歲退休139。只要退休后沒活過這個月數,就會產生養老金個人賬戶余額,死后就可以由繼承人到社保機構領取。但活過養老金計發月數的人,就沒有了。因為超發部分用的不是個人賬戶的錢,而是由社保基金或政府財政支付的,就不存在繼承的問題了。
友情提醒:部分人員還可能有職業年金余額(機關事業單位)或企業年金余額(企業單位)可繼承。
2、喪葬費
每一個去世的參保人都有,有社保機構發放,但各地標準不同,有高有低。即使是同一地區,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的也不同。比如,天津市城鎮職工喪葬費發放的標準是按參保人去世前的養老金標準,發放兩個月。北京城鎮職工喪葬費發放的標準是一律5000元。具體要以當地政策為準,而且可能會有階段性的政策變化。
3、撫恤金
現階段各地的政策通常是機關事業單位的才有,由原單位發放,企業退休的以及城鄉居民沒有,但不絕對,還是要以地方政策為準。北京和天津的企退人員和城鄉居民就沒有。各地事業單位編制人員撫恤金的標準通常是生前養老金的20倍。各地公務員編制人員撫恤金的標準通常是生前養老金的40倍。沒有編制的,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一般也沒有。另外我們注意到,有些地區對撫恤金待遇有附加條件,比如,土葬和火葬的待遇不同。處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此文不方便點出地區名稱。
4、中人養老金差額
201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的部分中人有可能有,個人情況不同。是養老金并軌改革的10年過渡期補貼政策,是補貼因改革制度造成的部分中人新老標準不同的個人利益的落差或損失。有的地區已經落實了,但很多地區仍然處于拖欠狀態,遲遲沒有發放,存在待補發問題,包括已經去世的人,從退休到死亡期間的待遇也應該補發。當然,2014年改革執行新標準后,沒有利益損失的人,就沒有,而且2024年以后退休的,所有人都徹底沒有了。
5、教師和公務員工資對比待補發差額
符合國家和地方政策規定的有編制的教師才有。近年來,國家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規定教師工資不能低于當地公務員標準,所以可能存在差額補發問題。目前有的地區已補發完畢,有的地區還沒有落實,所以要在哪兒說哪兒的話。
退休職工領了一個月養老金就過世了,相當地令人惋惜,畢竟剛開始享受退休生活不久。家屬在料理后事之后,應記得領取以下5筆錢:
社保卡儲蓄賬戶余額。
現在,大部分地區職工的養老金直接發放到社保卡儲蓄賬戶,職工去世之后,社保卡儲蓄賬戶有兩筆錢可以提取:
一是,職工社保卡中未提取的養老金,即之前國家發放的養老金,退休人員沒有使用完的余額;
二是,職工去世當月發放的養老金。根據規定,職工去世當月正常發放養老金,次月起停止發放。比如職工退休養老金3500元/月,當月去世時社保卡還會到賬35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余額。
職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人社局會給職工設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主要用于存放職工養老金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比例約8%。
這筆資金在職工退休之前是不可以使用,退休之后按照計發月數平均發放。60周歲,按139個月發放;55歲,按170個月發放;50歲,按195個月發放。發放年限不滿計發月數,個人賬戶養老金余額可以繼承。
舉例,某職工社保繳費基準6000元/月,個人賬戶固定存入480元/月,繳費15年總金額高達86400元。
假設職工55歲退休,每個月發放個人賬戶養老金=86400 170=508元。職工只領了1個月即養老金508元,余下85892元由家屬繼承。
個人醫保賬戶余額。
個人醫保賬戶余額來源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返還,每個月返還一次。一般情況下,職工年齡越大,返還金額越多。
這筆錢可以用來住院、看病、買藥,賬戶里面的錢用不完,不清零丟失,當事人去世,可由家屬繼承。
比如某職工過世的時候,個人醫保卡賬戶尚余4000元,家屬可以到相關機構申請一次性領取4000元。
個人住房公積金余額。
個人住房公積金,主要用于買房、租房、裝修等,也是職工的財產。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用人單位繳納部分,還是個人繳納部分,統一存入職工公積金賬戶,職工擁有使用的權利,同樣可以繼承。
比如職工去世時,個人公積金賬戶余額20000元,家屬可以憑借相關證明一次性提取20000元。
喪葬費和撫恤金。
根據規定,繳納養老保險的職工,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家屬可以申請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目前,我國各個地方的喪葬費和撫恤金金額不一樣。
1、喪葬費。 有的地方是固定金額,比如北京喪葬補貼5000元;有的地方按養老金的倍數發放,比如廣東喪葬補貼是3個月基本養老金;
2、撫恤金。 有的地方依據當地社平工資,比如山東一次性撫恤補貼10個月社平工資;有的地方依據基本養老金,比如重慶一次性撫恤補貼15個月基本養老金,
因此,具體金額的多少,需要咨詢當地社保經辦機構。
綜上所述,退休職工領了一個月養老金過世了,家屬要記得領取5筆錢:社保卡儲蓄賬戶余額、個人賬戶養老金余額、個人醫保卡賬戶余額、個人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喪葬費和一次性撫恤金。
這個別擔心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
社會 保險法明確規定,參保人死亡,其個人養老金保險賬戶余額 可以做為遺產繼承,也可以由指定受益人領取。
正常退休:
個人賬戶,在退休以后,是按照退休年齡分為不同月數平均在退休金中,做為退休養老金的組成部分按月發放,60周歲退休的,按139個月平均,在退休之后領取139個月,個人賬戶就沒有了,但是依然存活的,按照個人賬戶的標準照常發放,有統籌基金支付。
意外死亡:
如果領不到139個月死亡的,剩余的賬戶錢,可以做為遺產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領取,在死亡錢,由于并沒有用到個人賬戶的,就應該個人賬戶多少,就繼承多少,和利息合并繼承。
個人靈活就業人員:
靈活就業人員,由于沒有單位為其承擔單位責任的部分,全部個人承擔,對于這些人,為了減輕個人負擔,國家雖然規定少繳納比例8%,位20%。
但是當個人參保死亡的,只繼承個人賬戶余額8%的部分,至于12%做為統籌基金不予繼承, 所以說這對個人參保是個損失。如果沒有存活到足夠的年齡,是不劃算的。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人到老年遲暮,生死終是常態,現在老年人疾病越來越多,那么人去世后,沒有領完的養老金怎么辦呢,會不會就這樣沒有了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養老金領了一個月,還剩多少?
正常退休者,按照個人賬戶的余額,平均之后一共下發139個月,如果139個月發完之后,依然按照之前的標準發。
也就是說,領了一個月養老金之后,還剩下138個月的養老金沒有領。
人去世之后,剩下的養老金怎么辦
有兩種情況:
第一,人在139個月個人賬戶養老金還沒領完的情況下死亡,那么余下個人賬戶中的養老金可以作為遺產,繼承給想繼承的人。 社會 保險法明確規定,“參保人死亡,其個人養老金保險賬戶余額可以做為遺產繼承,也可以由指定受益人領取。”
第二,人在139個月個人賬戶養老金領完的情況下死亡,那么養老金的領取便從此結束。沒有人可以繼承養老金。
但是對于個人參保,在第一種情況下只能繼承8%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對于個人來說,如果提早死亡,個人賬戶中的錢會被作為統籌基金,是虧的。
人去世后不僅僅有養老金遺留
在退休員工去世后,政府會給與其喪葬補助費,家屬撫恤金,但都是一次性的補助,喪葬費各省市之間有著差別,但一般為2-3個月的退休金金額,家屬撫恤金一般來說金額有10個月左右的養老金總額。
人都有生老病死,雖然死亡對家庭來說,是不幸的事,但是自然規律,誰也躲不過,而活著的人,生活還要繼續,別忘了去領取亡者應該得到的待遇。
根據規定,參保人死亡,從死亡的次月起停發養老金,并按規定領取喪葬補助費,有供養親屬的,發給一次性撫恤金。
第一,喪葬補助費,由于各省市的規定不一,喪葬補助費也不一樣,一般都是當地 社會 平均工資的二個月,或者是本人退休養老金的兩個月。
第二,一次性撫恤金,是發給其供養親屬的,如果死者沒有供養親屬,就沒有一次性撫恤金。發放的標準,也是各省市不一樣的,一般為本人退休養老金的六到二十個月。
第三,個人養老保險賬戶余額,可以做為遺產繼承,按照繼承法規定辦理。
個人賬戶余額的結存,在辦理退休時,是根據退休年齡來分為不同月數來分配的。比如男性60周歲退休,個人賬戶存儲額按139個月分攤到退休養老金里按月發放,領取一個月,就少了一個月,已經領取1個月,就等于還剩138個月沒有領,連同利息是可以繼承的。如果領取139個月,參保人依然存活的,個人賬戶雖然已經領完,但還是照常發放,由 社會 保險統籌資金發放。
有的省市,對于供養親屬,還會按月發給困難補助費,但這不是 社會 保險發給了,由死亡的職工單位承擔。
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意外發生,那真的是件很不幸的事情。但在這種情況下繼承人可以去申請退領清箅個人賬戶。所謂的個人賬戶就是繳納養老保險的時候,建立個人賬戶繳納8% 的部分。因為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有 社會 統籌和個人賬戶兩個去向,在辦理退休手續前去逝或退保時,可能退回個人賬戶上由自己繳納的全部參保費用,單位給個人繳的費用不能退回。辦理完退休手續后,如果只領了一個月的養老金就去逝了,除了可以給繼承人退回個人賬戶上的所有余額外,還可享受喪葬費的一次性撫恤金,具體標準分別為當地職工3個月和10有個月的工資。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鄰居就是這樣的情況,剛退休,領了一個月的養老金就去世了,家人非常悲痛,非常可惜。
實際生活中,我們有很多人是個人繳納社保的,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呢?大體上, 家屬能領十幾萬 ,包括個人賬戶余額,喪葬費,撫恤金等三塊待遇。
下面為您深度解析:
一、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可以領取
在我們的社保繳繳費中,分為個人部分和單位部分。
單位部分全部納入 社會 統籌,個人部分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并且計算利息,這部分屬于個人財產,是可以繼承的。
60歲退休的話,個人賬戶計發月數為139,即需要大約12年才能把個人賬戶金額發完。
只要是沒發完的,家人都可以繼承。
二、喪葬費
喪葬費各地區規定不一樣。
山東省的規定為1000元,北京市為5000元,具體以本地區規定為準。
三、撫恤金
撫恤金的規定也是以各省市地區各自的規定為準。
山東省的規定為10個月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北京市的規定為20個月本人退休工資,東北一些地方只有三四個月的 社會 平均工資。
以山東省2019年標準為例,撫恤金為5449 10=5.49萬。
這樣算來,以山東省規定為例,退休人員剛領了一個月養老金就去世了,家屬能夠領到個人賬戶余額加5.59萬,一共大概有個十幾萬。
家屬悲痛之余也略微有些安慰。
剛退休,領了兩個月養老金,人卻突然去世了,剩下的養老金該怎么辦?人死后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的養老金當月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的還是可以領的
社保交滿15年,養老金領兩個月后人去世了,剩下的養老金咋辦?職工養老保險交滿15年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卻在養老金領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了兩個月之后,突然去世了,不得不說相當可惜。一方面,大家辛辛苦苦交了幾十年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的職工社保,就是圖職工養老金額高,能夠保障自己好好享受晚年生活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另一方面,我國職工社保的回報周期平均在8年~11年,參保人員只領了2個月,投資收益率非常低,心里面自然覺得有點“血虧”、劃不來。結果到頭來一場空。這些想法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然而不幸發生了,誰也沒有辦法。
建議家屬在悲痛之余,盡快振作起來,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第一,申請提取個人養老金賬戶余額。
我們知道,職工養老金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構成。而這兩塊金額其實對應著職工社保費用的兩個去向。一個去向是直接進入國家社保統籌基金賬戶,其中,用人單位代繳社保、繳費比例約16%,個人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申自繳社保、繳費比例約12%,這部分資金一經上交,與個人就沒有任何關系了;
另一個去向是直接進入個人社保賬戶,不論用人單位代繳、個人自繳,繳費比例均為8%,存入賬戶的資金以及與此產生的相關收益,主要用于日后職工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發放。原則上講,該賬戶總金額是按照計發月數等額發放的,實際發放時間不足計發月數的,余下年限的賬戶余額可由家屬繼承。比如,男職工是60周歲退休,對應地計發月數是139個月。如果退休時,個人社保賬戶余額為20萬元,每個月發放的個人賬戶養老金=200000÷139=1439元/月。如果期間,養老金領了2個月不幸去世了,個人賬戶養老金還有137個月沒有領取,賬戶余額=200000-1439*2=197122元,可以由家屬憑借相關證明一次性取出來。
第二,申請領取個人醫保賬戶余額。
個人醫保卡賬戶余額主要來自于職工醫保返還。這是因為,根據規定,用人單位代繳醫療保險,或者靈活就業人員按8%交醫保,允許設立個人醫保賬戶。一般情況下,只要參保人員按時、足額繳納醫療保險,其個人醫保賬戶會每個月自動存入一筆資金,即職工醫保返還。通常返還比例在2%以上,而且年齡越大、返還比例越高。職工退休之后,醫保繳費年限滿足當地標準,依然享有醫保返還。個人醫保賬戶余額是職工自己的財產,在世時,可以在當地看病、購藥,部分地區允許賬戶余額購買商業保險或者提現,但是少之又少;去世之后,賬戶余額可以由家屬一次性提現。
第三,申請提取社保卡金融賬戶余額。
目前,新一代的社保卡基本上都有兩個賬戶:醫保賬戶、金融賬戶。其中,激活之后的金融賬戶,可以當作銀行卡使用,自由存取現金、轉賬、匯款。最為重要的是,職工養老金也是發放到這個賬戶的。職工去世以后,社保卡金融賬戶可能會有三筆錢:一是參保人員以前領取的退休養老金;二是職工去世當月,正常發放的養老金;三是持卡人存進去的現金。這種情況下,家屬可以憑密碼取出來,也可以到社保卡合作銀行柜臺辦理提取手續。
第四,申領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根據規定,退休職工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家屬繼承人可以申領喪葬補助金和一次性撫恤金。具體金額,全國各地略有不同。比如。喪葬費,上海是2個月基本養老金,廣東是3個月基本養老金;撫恤金,山東是10個月社平工資,重慶是15個月基本養老金。即使在同一個省份,也不盡相同。因此,這部分金額,需要家屬咨詢下當地人社局。
退休職工養老金領了2個月去世了,家屬除了可以繼承137個月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外,還可以繼承醫保卡賬戶余額、金融賬戶余額、喪葬補助金和一次性撫恤金等三筆錢。另外,公積金賬戶有余額,也是可以一次性提取的。
剛領一個月的養老金人就去世怎么辦?領補貼嗎?對于剛領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了一個月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的養老金就去世領了2個月養老金去世了 了,實際就是相當于剛退休一個月就去世了,這對于家屬來說是一個沉重的不幸,無論給予怎樣的補貼或是撫恤,也無法抹平家屬受傷的心靈。但在悲痛之后,應當享受的權益還是要積極去辦理。
按照人力資源社保部發出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暫行方法法規,才領取一個月養老金就死亡的,如果在生前是企業職工繳納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是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都是可以享受遺屬待遇的。
遺屬待遇包括喪葬補助金、撫恤金兩個部分。喪葬補助金為所在省份上年度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也就是兩個月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假如上年度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000元,那么領取的喪葬補助金就是1萬元。
撫恤金部分是按照所在省上年度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基數,按照繳費年限來計發的。其中已經享受養老金待遇的人,至少繳費年限為15年,繳費年限為15年的,計發月數為9個月,超過15年以上的部分每增加一年繳費年限增加一個月,超過30年以上的部分按照30年計算,最高領取月數為24個月。
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的年限,每領取一年的養老金要扣除一個月,最低保底月數為9個月。但是像這種只領取一個月養老金的人是不會扣除撫恤金的月數的。基本上是按照在職職工來計算,最低為9個月,最高為24個月。按照每月5000元來計算,最低為45000元,最高為120000元。
由于只領取了一個月的養老金,個人賬戶余下的部分,包括繳費時的本金和利息,扣除領取一個月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后,其余部分全部由家屬繼承。如果屬于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的,領取的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加上個人賬戶部分總計低于個人繳納費用的,一般要按照個人繳費的總額進行補差。
如果繳納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按照有的地方的規則,只領取了一個月養老金的,死亡以后也會享受喪葬補助金待遇,但比較低,一般只有幾百元到1000多元錢,沒有撫恤金。個人賬戶部分,除了相關補助以外,個人繳納的錢包括本金和利息可由家屬一次性繼承。
如果剛領取一個月的養老金就死亡了的,繳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家屬可以享受喪葬補助金,撫恤金等遺屬待遇,個人賬戶資金可以退回;如果屬于居民養老保險的,可以享受喪葬補助金,退回個人賬戶中個人繳納的錢。
養老金交夠15年,領了兩個月養老金人突然去世,剩下的錢怎么辦?社會保險支付喪葬費、撫恤金、返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終止養老保險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