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法律分析:工傷面部留疤賠償標準要以兩平方厘米為分界線。如果面部留疤沒有達到兩平方厘米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的不需要進行傷殘評定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只要按照工傷保險進行賠付即可。如果達到了兩平方厘米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則要進行等級的鑒定。如果被確定為是九級或者是十級的傷殘的情況,除了享受工傷和醫療保險以外,受傷職工還可以到醫院進行治療,職工所在單位是不可以對患者有開除的行為的,并且還應該支付一次性的傷殘補助金。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三十八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二)住院伙食補助費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九)勞動能力鑒定費。
輕微傷但留有疤痕應如何索賠輕微傷但留有疤痕的索賠方式: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毆打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他人的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或者故意傷害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他人身體的造成輕微傷的,只能要求民事賠償,賠償項目主要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行為人不予賠償的,可以追究其行政責任。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事故面部造成2厘米傷口,國家有沒有一個賠償的規定,保險公司說3個月之內傷疤恢復,保險公司不賠償不存在這個問題。面部出現傷口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可以申請傷殘鑒定,即便沒有憑上等級,也可以提出一般整容費用賠償。這屬于事故善后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的一次性預先賠償。故不存在二次治療理賠問題。
擴展閱讀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保險】怎么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的這些"坑"
工傷,臉上留大概2厘米疤痕。有沒有賠償根據相關標準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可定為十級傷殘。
相關法條:
一、《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14
5.10.2十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十級。
2)面部有瘢痕,植皮,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2cm2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
二、根據最新《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臉上有二平方厘米的疤痕咋賠償構成十級傷殘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享有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為7個月本人工資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時,按所在省市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的規定享有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就業補助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
GB/T16180-2014
5.10十級
5.10.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無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或者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10.2十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十級。
2)面部有瘢痕,植皮,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2cm2;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兩厘米疤痕留疤賠償 ;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