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山地征用國家的補償標準需要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土地補償費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征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山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安置補助費,征用山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國家對荒山林地的賠償標準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我國現行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的法律法規中沒有關于征占用林地的統一補償標準。
1、人工成林林地、疏林地,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12元/m2,山坡地10元/m2
2、天然成林林地、疏林地,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10元/m2,山坡地8元/m2
3、人工未成林林地(含未達到掛果年齡的經濟樹種),按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8元/m2,山坡地6元/m2、
4、天然未成林林地,按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6元/m2,山坡地5元/m2
5、經濟林林地(包括果園、竹林),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20元/m2,山坡地16元/m2、特種用途林林地,已成林林地按成林林地的4倍計算,未成林林地按未成林地的3倍計算、防護林林地,已成林林地按成林林地的3倍計算成林林地按未成林地的2倍計算、苗圃地,按前3年平均年產值(苗木年產值)的8倍計算數最大值不超過合理密度、天然灌木林地,按當地天然未成林地的60%計算,人工灌木林地按當地的人工未成林地的80%計算殊灌木林地按當地的人工未成林林地的1倍計算10、宜林地按當地的天然灌木林地的40%計算
1、跡地按當地的人工未成林地的50%計算
2、針闊喬木混交林、喬灌混交林,按株數及合理密度進行面積分割。
拓展資料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請問承包的荒山和林地有什么區別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
承包的荒山和林地的區別:
1、林地的概念包括荒山和有林地。林地: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蓋的土地可以持有國家林權證自行開墾。
2、?獲得方式不同: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六的有關規定: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直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實行承包經營,也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后,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者股份合作經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荒地征用的補償標準是什么法律分析:對農村的荒山荒地進行征收時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賠償的標準可以參考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征地補償款按土地平均年產值計算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國家征收土地的補償標準有哪些?1、 征收耕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 5.3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 5.8萬元。水田平均每畝補償 9.9萬元。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 5.6萬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 13.8萬元。 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 集體建設用地 平均每畝補償 13.6萬元。 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 2.1萬元。 其他稅費 1、 耕地占用稅 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按每平方米2元計算。 2、商品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按每畝1萬元計算。 3、征地管理費,按征地總費用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的3%計算。由國土資源部門嚴格按有關規定使用。 4、耕地占補平衡造地費,平均每畝4000元,統籌調劑使用,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監督驗收。
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法律分析:征收耕地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交付給被征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使用,用于再生產投資,形成新的生產能力,不能分給農民個人消費。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用土地的地上附著物中產權確實屬個人家庭所有的,其補償費付給本人(家庭);被征用土地上由集體種植的青苗,其補償費納入當年集體收益分配;青苗屬于農民或其他人承包土地種植的,其補償費交給承包者。為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了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正確、節約、有效地使用征地補償費,防止征地費用被截留、侵占,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必須將征用土地的征地補償費收支情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征收拆遷補償條例》
第二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征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第三條 房屋征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國家征用土地補償標準怎么算?國家征用土地 補償標準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 征地補償 1、 征收耕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征收林地及其國家征用荒山補償標準 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 集體建設用地 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