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縣齊顧鄭水庫
古稱洛澗。淮河南岸定遠縣齊顧鄭水庫 ,主源稱沛河定遠縣齊顧鄭水庫 ,發(fā)源于定遠縣狼窩山南側,自北向南經定遠縣朱灣鄉(xiāng),始稱為洛河,入長豐縣轉向北西方向,至定遠縣爐橋西始稱窯河,右納青洛河,嚴澗河定遠縣齊顧鄭水庫 ;左納蔡城塘來水后注入高塘湖于懷遠縣新城口入淮河,全長104公里,平均比降0.99‰,流域面積1490平方公里。正常年份平均年徑流總量3.89億立方米;最豐水年份年徑流總量為8.64億立方米;最枯水年份年徑流總量為2.09億立方米。窯河干流長7.5公里,河底寬30米,河底高程10.0米,爐橋在1991年7月10日出現歷史最高水位23.20米;1959年8月22日,河道出現斷流。
窯河 屬本縣西部界河,與長豐縣、淮南市隔水相望,古稱洛河。清光緒《鳳陽府志》記載:“洛河有二源,一自廬州合肥縣流入,一出定遠縣西境之莫邪山。”另據《大清一統(tǒng)志》記載:“洛水自廬州府合肥縣界北流,經定遠縣西八十里與壽州接界,謂之閻澗水,又北流至懷遠縣西七十里入淮,謂之洛澗。”今查,定遠至爐橋公路18公里以西(西卅里店西三里,落鳳崗)廣大地區(qū)皆屬于窯河水系,流域面積為65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流域面積22%。窯河在縣境內的主要支流有三條,分述如下:沛河 源于鳳陽山最高峰大金山東西兩側,二源集山澗之水各向南行,在青山壩相會,南行從橋頭楊穿定爐公路,進入齊顧鄭水庫,繼而折向西南繞過朱灣鎮(zhèn),經九梓鄉(xiāng)郭小圩附近出縣。過長豐縣沛河集,于定遠閆莊與縣界復合,自此,河道在縣界左右徘徊西行,至大魏崗折向北,穿過淮南鐵路25號橋入窯河。在本縣境內長45公里,流域面積256平方公里。沛河東源高程160米,至橋頭楊高程為72米,比降1/110,下段高塘湖為16米,比降1/800,由于河道比降大,河床下切較深,形成豁深岸陡狀。洛河 該河有東西二源,東源出青山鄉(xiāng)戶山灣和毛山之豁,于方家花園匯合南流,繞過將軍山腳進入黃家壩,沿途收楚泉、珍珠泉之水,入芝麻水庫,出溢洪道1.5公里,跌入響水壩,經永康鎮(zhèn),集西源之水。西源發(fā)于定遠、鳳陽交界處老鴰山,收少十步泉和漢泉水入古城壩,于河北趙匯于東源,向西流入青洛集,穿過青洛大橋進洛河壩,西出洛河浮體閘,穿淮南鐵路74號橋折向西北,在爐橋鎮(zhèn)西入高塘湖,全長41公里。洛河源頭高程140米,河道比降大,沖刷嚴重,尤其是芝麻至永康和靠山至永康段,岸坡甚陡。嚴澗河源于定遠、鳳陽交界處大珠山西腳,流經丁王寺,自單莊轉向西,繞過嚴澗集,西穿淮南鐵路22號橋,在房家崗入高塘湖,全長23公里。
滁州有什么特色小吃滁州特色小吃
1、來安花紅
相傳定遠縣齊顧鄭水庫 ,在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來安籍三品京官吳棠,向皇帝呈獻來安特產
“林檎”;萬歲觀其果,色澤鮮艷象紅花,品嘗果味,甘甜似有桂花清香,禁不住連聲稱贊:
“花紅也!花紅也!”并當即封為“來安花紅”,傳旨來安,歲歲納貢。從此,林檎易名“花紅”,身價倍增。
“花紅”果皮薄而肉脆,汁多渣少,生食酸甜爽口,滿口生香,很受人們喜愛。
2、池河梅白魚
池河的梅白魚享有盛譽,由于生長在污染小,水質優(yōu)良的池河水域,魚質鮮嫩,采用當地傳統(tǒng)的烹飪技法,色、香、味、俱全,加以推廣,市場前景廣闊。
梅魚又名“梅白魚”,定遠池河鎮(zhèn)至鳳陽梅市鄉(xiāng)廣段池河中的特產。
梅市地處定遠、鳳陽、嘉山三縣交界處,因傳統(tǒng)集市貿易而稱“梅市,又以“三梅”(梅姓、梅河、梅魚)而著名。
3、明光綠豆
明光綠豆:產于明光鎮(zhèn)。所產豆粒大而整齊,色澤鮮明,綠如碧玉,晶瑩光亮,皮薄易爛,湯色清綠,氣味清香。其營養(yǎng)價值高。可作粥、飯、磨粉制粉絲、粉皮及精制各種豆沙糕點。浸水發(fā)牙稱豆芽,為菜中佳品。煮成豆湯為夏季清涼防暑飲料。釀造的明綠液曲酒,風味獨特。本品早在1920年即開始出口。
4、女山湖大閘蟹
女山湖大閘蟹,乃安徽省明光市一絕。自古以來,女山湖漁民一家大小常年就住在船上,當地流傳一句俗語:“吃蟹飯、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可見,螃蟹在女山湖悠久而深遠的歷史。
5、來安春卷
制作方法:
(1)、做皮子:1公斤面粉倒在盆中,加10克鹽,倒500克冷水,拌和拌勻后,用雙拳抓舂面團,邊舂邊折攏,一直舂到面團光滑、細膩不粘缸,有勁為止。隨后再倒入冷水100克,醒放15分鐘,使面團內部的勁松開來,易打透、易攤。隨后繼續(xù)抓舂、折攏,待水全部吸入面內,面光滑不粘手時,再加100克水,醒放后繼續(xù)抓舂、折攏。如此反復4~5次,至面漿厚薄符合要求,光滑有勁,一抓就能把面漿全部抓起,不粘缸,再醒放片刻就可攤皮。爐子上放上平鍋或鐵板,用油揩布揩清,燒至平鍋燙手時,用右手抓起一把漿,拇指和食指扣住面漿,同時不停地上下甩動(不使面漿下落)。攤皮時,讓面漿下垂到鐵板上后,自里向外轉開成直徑約20厘米的圓形薄皮,隨即把余漿抓起,仍在手中不斷地甩動,如有白漿點,可再把面漿下垂粘去,然后把皮子從下邊撕起,撕起后翻過來在本鍋上燙一下,即成。如有破洞,可再攤一小塊皮子補上,每斤面粉一般可攤皮子50張左右。
(2)、包餡:餡心有豆沙餡、黃芽菜蝦仁餡、黃芽菜肉絲餡等。黃芽菜肉絲餡的制法是先把菜切絲,用油煸透、煸癟,加鹽(先加鹽不易酥)炒和后倒入已煸過的肉絲,加白湯燜滾至菜酥,再加些味精,淋上生粉著成厚芡,出鍋冷卻,即成。包時,餡心放在皮子中間,包成10厘米長的條,在邊上涂上水粘牢,兩頭用手撳平,即成生坯。
(3)、炸熟:大油鍋燒至八成熟,把春卷一只一只的沿鍋邊投入,炸至金黃色、殼硬脆,用漏勺撈出,吃時蘸醋或辣醬油。
6、雷官板鴨
雷官板鴨一般在秋末至春節(jié)前制作,加工技術要求較高。其產品外型美觀、皮色潔白,皮薄肉嫩、尾油豐富,骨脆味香,風味獨特,為臘味中之上品。
7、周崗雪棗
周崗雪棗是我縣傳統(tǒng)名點,尤以周崗出產者為佳。主料為糯米、面粉。配料有白糖、黃豆、菜油。取糯米浸泡兩周后,磨成米面,用開水調和并搓成條,下開水鍋煮開,加黃豆粉二斤入機攪拌,取出切成長條撒上面粉,攤開曬干,制成雪棗坯;取坯下鍋油炸,呈金黃色取出。取白糖下鍋成糖漿狀,另取蒸熟的面粉,將炸的坯子從糖漿中浸過,再沾上面粉即成。特點酥脆,入口即化,和益脾胃。傳為冒辟疆妾董小宛所創(chuàng)。吳敬梓曾祖國對與冒相友善,一日至如皋冒家食此點心贊賞不已。后母盛老恭人過七十壽,冒攜董來全椒祝壽,董便在吳府傳下此技,以悅盛氏。周崗是吳家饗堂地,故此雪棗絕技隨之傳入周崗。
8、羊肉粉絲
主料:買羊肉并當時讓人家?guī)兔δコ扇怵W,多少隨個人愛好2—3人有半斤足夠。
其次配料:粉絲一小捆,菠菜少許切成小段。水淀粉少許、鹽、雞精、胡椒粉、香油(可不用);姜依據個人愛好可多點剁碎備用,蔥少許剁碎備用。第三:把肉餡放在器皿中加入碎姜和碎蔥,在放鹽、雞精、淋上少許香油、加入水淀粉,充分攪拌備用。
開火上鍋加水等到水燒開,用小勺貼著盛肉餡的器皿的邊緣一勺一勺慢慢將肉餡放入開水中,等到肉餡全部放好之后,把水面上的浮油盛出倒掉,放粉絲等到粉絲變軟,放入切好的菠菜同時加入一點鹽、雞精等水再開關火。用玻璃器皿將做好的丸子湯盛出上桌就可食用定遠縣齊顧鄭水庫 了。
9、天長甘露餅
天長著名精細糕點。相傳清道光年間,本市戴蘭芬中狀元后將其作為貢品呈入宮廷,深得贊譽,因改稱“進貢甘露餅”。甘露餅造型美觀,潔白
如玉,層層迭迭尤如盛開的白牡丹花。1982年被評為全國優(yōu)質名細偉統(tǒng)糕點。主要原料 為精白 面粉、熟豬油、白
綿糖、糯米粉,另加表梅、紅絲若干。500克面粉可做50余只,其制作工藝十分精細。先將精面團桿成薄薄的9層酥皮,窩成賀狀壓扁,入鍋以熟豬油文火煎之,待酥皮層層放開后出鍋,放上以糯米粉和白綿糖混帛的霜粉,并加表梅、紅絲即成。
10、定遠橋尾
“橋尾”是安徽省定遠縣一種特產,臘肉中的佼佼者。因選用豬臀(尾)部的肥瘦肉,產于爐橋鎮(zhèn),故名“定遠橋尾”,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定遠橋尾,用料講究,是選用當地的定遠豬(一種瘦肉型的豬)臀部帶尾骨的一塊肥瘦間半的肉盤,精心加工腌制而成的肉制品。盤,即經過加工腌制的肉制品,形如芭蕉扇狀。太肥或太瘦的厚皮豬都不適宜,每個“橋尾”重量大約在2-2.5公斤左右,形狀如扇,其肉切片,晶瑩透亮,紅白相間,宜蒸宜煮,開胃適口,不膩不厭,過夏不哈,隔冬不壞,不滴油,且耐貯存,是饋贈親友的理想佳品。
11、板栗燉土雞
板栗燉土雞制作方法:
(1.)將土雞宰殺洗凈剁成塊,入沸水中焯過,撈出洗凈;
(2.)將栗子去掉外殼,大棗用水洗凈;
(3.)把焯好的雞塊、栗子、大棗放入沙鍋內,加入適量水,燒開,撇去浮沫,小火燉2小時左右;
(4.)至雞塊熟爛時,放入精鹽、味精調即成。
制作提示:土雞燉制時間要長,去栗子外皮膜前可先炸一下,外皮容易去。
12、御膳豆腐
御膳豆腐俗稱“釀豆腐”。相傳是明朝一位姓黃的廚師創(chuàng)造出來的,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初,每年把“釀豆腐”作為貢菜送往京城,朱元璋品嘗后,十分贊賞,黃廚師后來進宮當御用廚師。“釀豆腐”的制作辦法精細考察,做時要“把三關”(選料、制作、火候)、“走四步”(做菜壞、打蛋清、下油鍋、熬糖汗汁)。釀豆腐味似櫻桃,外脆內嫩,爽清鮮美,營養(yǎng)豐富,為席上之佳肴。
13、油炸麻雀
選自秋季網捕的肌肉豐滿麻雀,采用精湛烹調技術,食之骨酥肉香,其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既可品茶下酒,又可饋贈親友。
制作方法:麻雀剝皮毛,去臟,留肝、心,洗凈,進鍋文火焙干水,放盆內下甜酒拌勻,燜30分鐘,鍋下油1斤燒熱,雀進鍋炸至頭見白色撈出。鹵鍋下醬油、鹽、糖、姜、蔥、八角粉、少量水燒沸后,先下味精,再將麻雀倒進鍋輕輕拌勻(重易碎),貯入小罐澆麻油2兩,冷卻扎口燜一天后,裝盤澆鹵法即可食用。
14、鹵兔子
鹵兔子是我縣名菜之一,食之肉嫩味美,色鮮澤潤。
操作過程:兔子剝皮,支內臟,洗凈,從腰部剁兩刀。在0剁一刀,連刀不斷,放在掛鉤上淋水晾干,進盆,用硝水浸2小時。撈出進鍋,加老鹵和水,下豬皮、醬油、鹽、白糖、蔥、姜和用布袋裝好扎口的香料,鹵至八成熟,撈出冷卻,改刀成丁、片形,裝盤澆醬油、醋、鹵法、麻油、蒜花、川椒粉即可食用。
15、定遠獅子頭
獅子頭食之酥脆、味香,經濟實惠,為大眾化早點。
制作過程:先將面粉發(fā)酵好,將發(fā)酵的面下堿,比饅頭堿要多些,揉搓好分成20個,每個下點姜、蔥、鹽,做好獅子頭形。第一天下午做好,第二天早晨油炸,妙就妙在要炸兩次,第一次文火炸成金黃色,撈出瀝油后再進旺火油鍋炸酥,撈出瀝油即成。
16、水口鵝煲
水口鵝煲是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水口鎮(zhèn)的特色美食。水口鵝煲是以農家散養(yǎng)的2—3年年齡土鵝為主料而制成的,有益氣壯陽、和胃止渴、止咳化痰等作用。
水口,一座千年小鎮(zhèn)。鵝煲,一種菜肴制作。合在在一起,便是來安四大特色菜肴之一。
鵝煲,顧名思義,主要以原生態(tài)老鵝為制作主材,加以佐料,或清燉、或紅燒,再以火鍋形式上桌,配以蔬菜、豆制品之類涮用,價格便宜,內容實惠。其實,也是一種普通的吃法,鵝香醇厚,味道鮮美。
17、京彩松花皮蛋
早在清代即有制作。蛋體透明,呈松花紋狀,清香醇厚,味美爽口,在省內外同行業(yè)質量評比中屢次奪魁。1983年被評為省出口糖心皮蛋優(yōu)質第一名,在港澳和東南亞地區(qū)頗負盛名。
天長地處高郵湖畔,是個典型的“魚米之鄉(xiāng)”。境內水網縱橫,菱藕遍地,魚蝦滿塘,被稱為“皖東的威尼斯”,歷來就是水產品和家禽養(yǎng)殖之鄉(xiāng)。天長農民具有悠久的養(yǎng)鴨歷史和豐富的養(yǎng)鴨經驗,廣大農村是家家養(yǎng)老鴨,戶戶有鴨蛋。天長鴨蛋更以蛋大、殼薄、黃多、質好著稱。與享譽全球的高郵湖雙黃鴨蛋齊名媲美。
安徽出土過哪些寶貴的文物?優(yōu)秀答案獎勵100分曾侯乙墓出土戰(zhàn)國編鐘等大量文物定遠縣齊顧鄭水庫 ,壽縣出土戰(zhàn)國時期鄭國古墓定遠縣齊顧鄭水庫 ,碭山女尸也算是考古重大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