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一、合同支付 違約金 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的上限是多少 《 合同法 》第114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所以,違約金具有懲罰性的特征,它不以非違約方遭受損失為前提。 一般來說 合同違約金 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但是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是可以請求法院給予減少或者增加的。 二、違約金的類型有哪些 ? 違約金可分為法定違約金與約定違約金。 法定違約金是指由法律明文規定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了適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額的違約金; 約定違約金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自行約定適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額的違約金。 如果合同中只對違約金做了原則性的規定,沒有具體約定違約金的比例或數額,并且有關法律也沒有明確規定違約金比例或者金額的,則可按《民法通則》及《合同法》中關于承擔違約金責任的一般原則執行。 如果合同中沒有規定違約金的條款,法律也未規定違約金比例或者數額的,但只要由于違約造成了對方的損失,違約方就應向對方支付 賠償金 。該賠償金的數額,應當按照對方遭受的實際損失確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違約金沒有規定的比例,雙方都接受就行。違約金的比例規定要看具體的內容,如開發商 延期交房 ,其違約賠償為萬分之二;買方違約, 定金 不能收回,賣方違約加倍返還定金等。一般涉及到開發商違約的內容,賠償的比例就較低。司法解釋中的“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為由請求減少的,應當以違約金超過造成的損失30%為標準適當減少”,應該是對合同法違約金過高的一個注解,而不是對違約金比例的規定。 看來合同雙方在簽訂了合同條款后,已具備合同法中的效力,任何一方發生違約,則會予以 合同當事人 對方予以相應的賠償,違約金的上限應該根據損失程度來估算。 需要注意的是,違約金是可以分為法定違約金和約定違約金的。如果是法定違約金是指已經由法律中明文規定了適用的情況以及其比例或者是金額的違約金。而約定違約金是指合同雙方的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是自行約定的情況,但是無論哪種都可以申請上訴去解決。
違約金的約定上限是多少違約金的上限是多少違約金的上限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合同約定一方違約時候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而 合同違約金上限 不超過標的的百分之二十。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減少或者增加。違約金的上限《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定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 損失賠償額 的計算方法。所以,違約金具有懲罰性的特征,它不以非違約方遭受損失為前提。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標的的20%。但是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是可以請求法院給予減少或者增加的。《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定: 約定的違約金 低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適當減少。但是違約金是當事人雙方在訂約時對一方違約后可能造成的損失的一種預先估算,與違約后守約方的實際損失不可能完全相符;故此可交由法官自由裁量。法律規定預定違約金,除了給當事人施加心理壓力外,也避免了違約后損失計算的麻煩和當事人證明損失大小的麻煩,使當事人能迅速確定自己應當承擔的具體責任。因此,當事人如需要法院增加違約金額、或者當違約金過分高于損失時,則需承擔證明損失大小的責任。根據 勞動合同法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 支付違約金 。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以上是指單位出資招聘或培訓的違約金。如果是競業條款,單位支付保密費的,按照合同約定執行違約金,不按照上述賠償上限。
合同當事人約定違約金的上限是多少沒有合同違約金上限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的規定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當事人約定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的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規定的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
如果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30%,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
合同約定賠償上限有效嗎合同約定賠償上限有效。依法成立的合同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自成立時生效。合同約定的損害賠償上限如果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上限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則一般是有效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準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準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損失賠償可否約定上限?如在合同中約定賠償金額不得高于合同總金額,這樣的約定是否有效?謝謝各位指教。損失賠償可以約定上限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是有效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的,合同中約定賠償金額不得高于合同總金額,這種約定違約金是合同簽訂雙方在自由處分自己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的權利,自愿達成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的協議,而且沒有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有效。損失賠償約定上限是在自由處理自己的權利,法律規定義務一定要履行,權利可以放棄。
法律分析
違約金過高的比較標準為守約方的實際損失,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履行利益損失。以調整到實際損失的百分之一百三十為原則,以體現違約金的懲罰性。如果合同雙方對違約金有約定,按照合同約定處理。相關法律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如果合同雙方在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金的,違約金一般等于違約所造成的實際經濟損失。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六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定金合同自實際交付定金時成立。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但是,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百分之二十,超過部分不產生定金的效力。實際交付的定金數額多于或者少于約定數額的,視為變更約定的定金數額。
第五百八十八條 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定金不足以彌補一方違約造成的損失的,對方可以請求賠償超過定金數額的損失。
合同約定賠償上限的效力是怎樣的合同約定賠償上限的效力是:依法訂立即有效。合同約定損害賠償上限的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只要雙方當事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合同法約定賠償金額上限 ,系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定,即依法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準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準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