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這損失要看什么情況分析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的,
如果是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你個人原因違反公司規章制度而導致的公司損失,
那么因此被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后,
公司有理由不支付解職補償金的。
經濟損失類型有哪些直接經濟損失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
①人身傷亡所支出的費用。包括醫療費用(含護理費)、喪葬及撫恤費用、補助及救濟費用和停工工資等。
②善后處理費用。包括處理事故的事務性費用、現場搶救費用、清理現場費用、事故罰款和賠償費用。
③財產損失費用。包括固定資產損失和流動資產損失。
間接經濟損失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
由直接經濟損失引起和牽連的其他損失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包括失去的在正常情況下可以獲得的利益和為恢復正常的管理活動或者挽回所造成的損失所支付的各種開支、費用等。就是將會產生的孳息、利益。
公司制度無相關規定,且先前的做法也是如此,但員工工作確實犯了錯,造成了一點經濟損失,是否該罰錢?不合理。因為當時沒提出異議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員工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的行為等于公司默許。自然變成符合公司規定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的做法。按照符合公司規定做法給公司造成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的損失不應該由員工承擔。
形容經濟損失絕不是一點點。的成語?形容經濟損失不是一點點的成語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血本無歸、一無所有。
希望幫到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你。
堵車主要有哪些直接經濟損失?生活在首都的人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都會有這樣的無奈感受:開車行進在寬敞的大道上,卻必須沒完沒損失一點經濟損失 了地耐心等待;交通電臺播放著一長串擁堵路況信息,節目的名稱卻叫“一路暢通”;很多初來乍到的外地人都吃驚于北京人喜歡閱讀的程度,無論公交車還是地鐵上,到處都是埋頭看報的人。殊不知北京人的回家路途被無休無止的擁堵拉長了不知道多少倍,以至于碰到堵車時,許多人都會打開隨身帶著的一份報紙習以為常地閱讀起來。這樣的場景多少有些滑稽,但這就是北京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交通堵塞對皇城根的老百姓來說,是件每天必須忍受又無力改變的頭疼事。那么,它究竟給城市生活造成了多大損失?耗費了多少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美國得克薩斯州運輸研究所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因交通堵塞,平均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631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更是接近1000億美元。其中,交通堵塞使美國人一年浪費的時間達37億小時,人均每年因交通高峰期浪費的時間,自1982年以來已從16小時增加到47小時;浪費的汽油達23億加侖,平均每年因道路擁堵導致各種交通工具白白燃燒100億升燃油。放眼世界,“很受傷”的不僅是美國,據估算,倫敦每周為交通堵塞浪費的生產力價值高達290萬美元,香港每年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億多美元。
北京由于交通堵塞造成的損失究竟有多大,恐怕沒有人認真算過。對我們而言,如何衡量這種經濟損失還是一個相對缺失的領域,指標和基礎數據都不易獲得。為了直觀感性地說明北京交通堵塞可能造成的損失方面,先引入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因雪災而導致的“12•7”北京交通大癱瘓,把每一個環節剖析開來,將有助于分析交通堵塞造成損失的方面。
第一,出租車的運營損益可以一窺交通擁堵的情況。“12•7”那天選擇上路的30%出租車中,有80%都遭受損失,損失與出租車的賺錢效益直接相關。車能跑得起來的情況下,每小時基本是50-60公里的速度,出租車司機平均能掙30元左右;到下班高峰時間,速度降到30-40公里。而那天不只是下班高峰時間,還下雪,大多數出租司機就只能掙到“堵車”的錢,但這樣的收益只是正常跑動的三分之一或更少。
第二,直觀的損失是人,包括時間、精神甚至生命!“12•7”當晚京城的很多交通樞紐成了巨大的“馬路停車場”。路邊伸手招出租車的人不計其數,可路過的出租車全數爆滿。其實,這種景象并不只有在交通大癱瘓的時候可以看到,每逢節日下班,國貿CBD各種寫字樓里涌出的白領們伸手擋出租車的情景在很多人腦海里都留下深刻印象,集中人流的交通疏導隱患反復凸現出嚴重性;長時間塞車使司機和乘客都充滿精神壓力,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陡增;急診病人無法及時就醫。如果病情被耽誤,可能就是生命代價!
第三,堵車過程中燃油和汽車的損耗是一個巨大數目。車堵在了路上,很多車都不熄火在路上等待著向前挪動——“大燈一直亮著,車又跑不起來,電瓶虧電很厲害,直到車里燃料耗盡”。在交通堵塞的時段內,一輛機動車啟動了多少次很難計量,間接的資料或許可以起到補充作用。有調查顯示,機動車在遇到紅燈等情況下停止然后再啟動,一停一開啟動一次造成的損失是0.3~0.5元。如果僅以100萬輛機動車那天啟動一次的損耗計算,費用也在30萬元到50萬元之間。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比較直觀地感受到交通堵塞所造成的社會成本。我們將其主要分為人力損失和燃油機械損失兩個方面,這為進一步核算由于交通堵塞給整個北京造成的損失,提供了一個相對可行的思路。
先從人力損失入手。據粗略統計,北京市從業人口平均每人每天因為堵車而耽誤的時間為1個小時左右。有資料顯示,北京600萬左右的從業人員中,有一半以上是坐車上班,包括私車、公交車等。北京市的人均勞動生產率為一年10萬人民幣,攤在一小時上的價值起碼有20元。那么,如果說一天中有200萬人坐車上下班,按照一個人社會成本為20元來計算,因為堵車造成的社會成本一天就是4000萬元,一年按照300天計算(適當扣除節假日交通流量的下降),一年的社會成本就達到120億!
再算算燃油和機械損失。北京市現有機動車擁有量已經突破200萬量。按照50%的上路率,一天就有100萬輛的汽車總量。前面提到,機動車在遇到紅燈等情況下停止然后再啟動,一停一開啟動一次造成的機械和燃油損失是0.3~0.5元。如果僅以 100萬輛機動車一天啟動一次的損耗計算,費用也在30萬元到50萬元之間,那么一年的損失總量就達到1.2億!
經過粗略推算,已經得出北京市一年因為交通堵塞所造成的損失有121.2億元!相比于北京2004年3300億元的GDP總量,可以發現交通堵塞造成的損失相當于GDP總量的3.6%!
不能忽略的是,以上只是能夠粗略推算的損失,還有更多的隱性損失,比如環境污染和投資環境的惡化;各種各樣的經濟體,由于交通堵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政治損失、信息損失、機會損失……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所有相關聯的損失非常巨大,降低了社會的總體經濟福利水平。因為缺失更多的基礎數據,無法更進一步細化整個測算的系統工程。我們只能從損失發生的方面和可行的核算思路出發,對首都交通堵塞的成本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
北京的目標是2008年建成宜居城市,看來,解決交通堵塞的問題將最能夠說明居住環境改善的實績。要達到這個目標,恰當的城市戰略和交通投入自不用說,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城市交通流量和變化規律的數據應該納入常規調查的掌握中。到那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比較交通堵塞造成的確切損失數據,來了解北京的居住環境究竟有沒有改善,改善了多少?!跋聒B兒棲在樹上,讓我們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何以達致,人居環境才是最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