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第一條 為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了加強杭州市蕭山湘湖旅游度假區(以下簡稱湘湖度假區)的保護、建設和管理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湘湖度假區的保護、建設以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湘湖度假區范圍按照經依法批準的湘湖度假區規劃范圍確定。第三條 湘湖度假區的保護、建設和管理,應當堅持科學規劃、保護優先、合理利用、注重特色的原則。第四條 蕭山區人民政府統一負責湘湖度假區的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
杭州市蕭山湘湖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度假區管委會)具體負責湘湖度假區的保護、建設和管理,履行下列職責:
(一)參與編制湘湖度假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
(二)確定湘湖度假區產業發展導向;
(三)依法制定湘湖度假區的各項行政管理措施,并組織實施;
(四)依照本條例規定,對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五)協調、配合有關主管部門派駐湘湖度假區的分支機構、派出機構的工作;
(六)蕭山區人民政府依法授予的其他職責。第五條 蕭山區人民政府旅游、公安、稅務、交通運輸、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市港航管理機構和湘湖度假區內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履行各自職責,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共同做好湘湖度假區管理工作。第六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湘湖度假區保護、建設、管理協調機制,統籌解決湘湖度假區保護、建設、管理中的重大問題。蕭山區和濱江區應當建立定期溝通協商工作機制。第七條 度假區管委會應當組織制定旅游度假服務規范,建設信息服務平臺,監測旅游實時數據,發布旅游服務信息,公開管理規定、管理措施、辦事程序等信息,方便公眾查詢。
度假區管委會應當建立旅游投訴制度,公布投訴方式,接受旅游者投訴。第八條 湘湖度假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蕭山區人民政府、度假區管委會組織編制,并按照有關規定報請批準。湘湖度假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統稱為湘湖度假區規劃。
經依法批準的湘湖度假區規劃,是湘湖度假區保護、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
湘湖度假區規劃的修改,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修改條件和程序進行,并按照原審批權限審批。第九條 編制湘湖度假區規劃應當遵循以下要求:
(一)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
(二)符合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杭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杭州市生態保護紅線、杭州市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與區域有關規劃相銜接;
(三)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飲用水水源、沿湖岸線資源,防止環境污染;
(四)堅持節約土地,集約發展。第十條 湘湖度假區總體規劃應當確定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和風貌協調區范圍,限定土地利用強度和建設規模,協調湘湖度假區保護、建設與城鄉發展、居民生活的關系。
度假區管委會應當根據經批準的湘湖度假區總體規劃,在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邊界設置界樁。第十一條 除下列工程外,核心保護區內不得進行其他建設:
(一)文物保護、文化展示、景觀維護、環境整治工程;
(二)防洪排澇、清淤疏浚、水工設施維護、水文水質監測設施、氣象監測設施工程;
(三)航道和港口設施、跨湖(河)橋梁和隧道、水上交通安全設施工程;
(四)居民住宅修繕;
(五)符合湘湖度假區規劃要求的道路、市政基礎設施工程。
建設控制區內應當合理控制建筑容積率、建筑密度,保證綠地率對資源進行合理開發。
建設控制區和風貌協調區內建設項目的選址、布局、高度、體量、造型、風格和色調等,應當與湘湖度假區景觀、環境相協調。
湘湖度假區內已有合法建設項目不符合前款要求的,蕭山區人民政府應當進行組織協調,督促整改。第十二條 湘湖度假區應當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規定,明確產業政策導向,執行國家和省有關產業政策確定項目的產業準入標準。
湘湖度假區內鼓勵發展下列產業:
(一)旅游、會展、住宿、餐飲類產業;
(二)娛樂、休閑、健康、體育類產業;
(三)科技、金融、文化、演藝、教育、影視類產業;
(四)其他符合湘湖度假區規劃要求的產業。
進入湘湖度假區的投資項目應當符合國家、省產業政策和湘湖度假區規劃要求。湘湖度假區內禁止發展技術落后、資源消耗高、污染嚴重的產業。
湘湖度假區內已有產業項目不符合前款要求的,應當依法逐步搬遷。
杭州蕭山湘湖介紹湘湖的由來
湘湖被譽為西湖的“姊妹湖”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也是幾百年來蕭山人欲圓未圓的一個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湘湖保護與開發被區委、區政府列為民生工程、實事工程,蕭山人正著手圓這個夢。未來的湘湖將與西湖隔江相望,一南一北,共唱“西湘記”,也將為蕭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今天,我們回顧湘湖的歷史,她如一個默默呵護的母親,見證著蕭山的發展。
滄海巨變
湘湖,位于錢塘江南岸、蕭山城區西南,跨湖橋遺址的獨木舟證實湘湖已有8000年以上的歷史。期間,在自然作用和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湘湖或為滄海,或為湖沼,或為田地,歷經滄海巨變。
遠古時期,湘湖地域曾是東海海灣的一部分。氣候冷暖交替,冰川、海潮作用頻繁,湘湖成為一個海陸交替的地帶。
約8000年前,海退成為陸地,曾有華夏先民在這個自然的“湖泊”邊繁衍生息。約6000——7000年前,海侵再次襲來,這里又一次淪為一片淺海。之后,海水退去,海平面下降,湘湖地區南北兩條山脈間,成為錢塘江的通道。
越國軍港
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湘湖一帶是吳越爭霸的軍事重地。湘湖、白馬湖正是越國的軍港——固陵港。越國水師在此駐守,越王勾踐的多次水上軍事行動,都從這里出發。湘湖成為吳越交鋒的重要戰場,留下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了“饋魚退敵”、“臥薪嘗膽”等歷史故事。國內最早的方志——《越絕書》曾記載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會稽山上城者(今越王城山),勾踐與吳戰,大敗,棲其中。因以下為目(木)魚池,其利不租。”勾踐對孔子學生子貢講述了自己“上棲會稽山,下守溟海,唯魚鱉是見”的情景。《越絕書》將會稽山下四周環水、中間無水(鏤空)的地域,形象地稱作“木魚池”,勾踐把會稽山下廣大無垠的水域,叫做“溟海”,這是對湘湖水域的最早記載。
筑堤成湖
蕭山地處水鄉澤國,地勢低平,降水季節分配不均,洪澇、干旱災情頻發。北宋熙寧(1068——1077)年間,不少人奏請要廢田復湖,均未成。政和二年(1112年),時年六十歲的楊時補蕭山縣令,召集村中閱歷豐厚的老人開會,并親自勘察,“視山可依,度地可圩,以山為界,筑土為塘”,筑南、北兩堤,廢田37002畝,蓄水成湖。湖周圍80余里,長約19里,寬1——6里,東北窄、西南寬,形似葫蘆,“邑人謂境之勝若瀟湘然”,故名湘湖。
此后,湘湖作為一個人工湖泊,蓄洪防旱,灌溉周邊九鄉146868畝農田。每畝田納原糧七合五勺,稱“均包湖米”。“萬頃湘湖民稼穡”,湘湖成為蕭山人民的“母親湖”。
湘湖成河
隨著歷史的發展,湘湖在長年累月的泥沙淤積和人為蠶食下,水面逐漸減少。客觀上,自明代開通磧堰山,建造麻溪、三江閘后,依賴湘湖灌溉的農田,已不足原來的一半,為開墾淤積荒地提供了可能。根據1927年的湘湖規劃,上湘湖定山、壓烏山一帶收歸國有,國立第三中山大學農學院(后改為浙江大學農學院農場、湘湖農場)、湘湖師范學校等都在此建房,開墾種植。截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先后墾地約7000畝。至解放前夕,湘湖水面僅存10000畝,已不足成湖初期的三分之一。
湘湖歷經滄桑為百姓,是蕭山人民的母親湖。湘湖秀麗山水和8000年古文明,是蕭山人民的驕傲。湘湖的保護與開發,是為了改善蕭山生態環境,為蕭山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
現在蕭山發展很快,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江東經濟開發區的落戶更加大大推動了蕭山的發展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很快地鐵就要通到家門口!很是高興,衷心祝愿家鄉越來越好!
蕭山湘湖介紹浦觀魚——該景點回廊亭榭、曲橋流水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盡顯古園林之風采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內湖魚池中錦鯉、步魚、羅螄青等名色魚兒水中嬉戲,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湘堤臥波——湘堤蜿蜒曲延近千米,堤上共有擁嵐橋、望湖橋、引鷺橋、迎橋橋、枕流橋、藏韻橋六座風格不同
越堤夕照——湘堤橫跨湖橋與湘堤遙遙相望,它背靠越王城山,全長900米,堤上共有夢湖橋、越王橋、定瀾橋、采蓮橋、織翠橋六座橋,每當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向堤橋,湖面水光瀲滟,景色絕美絕倫。
城山懷古——2000多年前,越王勾踐率領五千甲士在此山頂城堡與強大的吳軍周旋,留下許多后人憑吊的勝跡和文物遺存,成為目前保存最好的春秋末期城堡之一。
跨湖問史——經1990年10月至2003年12月,考古工作者的多次大規模發掘,跨湖橋遺址發現了距今8000年的獨木舟和大量的石器、木器、陶器、骨器、玉器等文物。它充分體現了浙江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
湘湖景區所有景區都免費向游客開放。湘湖被譽為西湖的“姊妹湖”,也是幾百年來蕭山人欲圓未圓的一個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湘湖保護與開發被區委、區政府列為民生工程、實事工程,蕭山人正著手圓這個夢。未來的湘湖將與西湖隔江相望,一南一北,共唱“西湘記”,也將為蕭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今天,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我們回顧湘湖的歷史,她如一個默默呵護的母親,見證著蕭山的發展。
滄海巨變
湘湖,位于錢塘江南岸、蕭山城區西南,跨湖橋遺址的獨木舟證實湘湖已有8000年以上的歷史。期間,在自然作用和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湘湖或為滄海,或為湖沼,或為田地,歷經滄海巨變。
遠古時期,湘湖地域曾是東海海灣的一部分。氣候冷暖交替,冰川、海潮作用頻繁,湘湖成為一個海陸交替的地帶。
約8000年前,海退成為陸地,曾有華夏先民在這個自然的“湖泊”邊繁衍生息。約6000——7000年前,海侵再次襲來,這里又一次淪為一片淺海。之后,海水退去,海平面下降,湘湖地區南北兩條山脈間,成為錢塘江的通道。
越國軍港
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湘湖一帶是吳越爭霸的軍事重地。湘湖、白馬湖正是越國的軍港——固陵港。越國水師在此駐守,越王勾踐的多次水上軍事行動,都從這里出發。湘湖成為吳越交鋒的重要戰場,留下了“饋魚退敵”、“臥薪嘗膽”等歷史故事。國內最早的方志——《越絕書》曾記載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會稽山上城者(今越王城山),勾踐與吳戰,大敗,棲其中。因以下為目(木)魚池,其利不租。”勾踐對孔子學生子貢講述了自己“上棲會稽山,下守溟海,唯魚鱉是見”的情景。《越絕書》將會稽山下四周環水、中間無水(鏤空)的地域,形象地稱作“木魚池”,勾踐把會稽山下廣大無垠的水域,叫做“溟海”,這是對湘湖水域的最早記載。
筑堤成湖
蕭山地處水鄉澤國,地勢低平,降水季節分配不均,洪澇、干旱災情頻發。北宋熙寧(1068——1077)年間,不少人奏請要廢田復湖,均未成。政和二年(1112年),時年六十歲的楊時補蕭山縣令,召集村中閱歷豐厚的老人開會,并親自勘察,“視山可依,度地可圩,以山為界,筑土為塘”,筑南、北兩堤,廢田37002畝,蓄水成湖。湖周圍80余里,長約19里,寬1——6里,東北窄、西南寬,形似葫蘆,“邑人謂境之勝若瀟湘然”,故名湘湖。
此后,湘湖作為一個人工湖泊,蓄洪防旱,灌溉周邊九鄉146868畝農田。每畝田納原糧七合五勺,稱“均包湖米”。“萬頃湘湖民稼穡”,湘湖成為蕭山人民的“母親湖”。
湘湖成河
隨著歷史的發展,湘湖在長年累月的泥沙淤積和人為蠶食下,水面逐漸減少。客觀上,自明代開通磧堰山,建造麻溪、三江閘后,依賴湘湖灌溉的農田,已不足原來的一半,為開墾淤積荒地提供了可能。根據1927年的湘湖規劃,上湘湖定山、壓烏山一帶收歸國有,國立第三中山大學農學院(后改為浙江大學農學院農場、湘湖農場)、湘湖師范學校等都在此建房,開墾種植。截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先后墾地約7000畝。至解放前夕,湘湖水面僅存10000畝,已不足成湖初期的三分之一。
湘湖歷經滄桑為百姓,是蕭山人民的母親湖。湘湖秀麗山水和8000年古文明,是蕭山人民的驕傲。湘湖的保護與開發,是為了改善蕭山生態環境,為蕭山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
現在蕭山發展很快,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江東經濟開發區的落戶更加大大推動了蕭山的發展!很快地鐵就要通到家門口!很是高興,衷心祝愿家鄉越來越好!
湘湖初中新址規劃杭州要用20座新城打造世界名城今起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杭州著力打造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的“生活品質之城”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也加上這樣的定語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中國特色、時代特點、杭州特征,覆蓋城鄉、全民共享,與世界名城相媲美。把杭州打造成為世界名城“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杭州不能以人口規模拼大小,只能以品質爭高低,以特色論輸贏。”王國平說,必須使品質成為杭州的核心競爭力。蕭山上湘湖單元規劃 他提出的“與世界名城相媲美”,就是要把打造世界名城作為目標追求,努力在城市品位、產業層次、發展環境、市民素質,特別是人民群眾“五大生活品質”等方面向世界名城看齊,使杭州成為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環境優美的“生活品質之城”。力爭2012年居民總收入翻一番2002年,迪拜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萬美元,而那時的杭州人均GDP還沒有達到8000美元。杭州市委、市政府準備進一步提升杭州的奮斗目標:“至2015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大關,推動杭州率先邁入發達城市行列;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0%,推動杭州率先邁入后工業時代。”“按照現有的匯率計算,杭州完全有能力實現這兩個目標。”王國平說,今后幾年,杭州也要和迪拜一樣,實現產業的高檔化。建20座新城和100個城市綜合體對杭州而言,做“城”,更意味著做好“新城”和“城市綜合體”,讓城市化與國際化疊加融合。杭州打算在市區沿錢塘江和在余杭區、五縣(市)沿江沿路規劃建設20座新城,賦予20座新城國家級或準國家級開發區管理權限。杭州還要規劃建設一批多功能的旅游城、商貿城、商務城、金融城、奧體城、博覽城、樞紐城、大學城,統稱為“城市綜合體”,有100個之多。學環境立市打造中國民營企業總部中心杭州成功的訣竅是“做環境吸引中國民資”,打造“中國民營企業總部中心”。“現在,投資者更看重城市的整體功能。”王國平說,“環境立市”將是杭州發展的核心戰略,把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功能、維護良好社會秩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廣“清潔生產”,打造低碳經濟、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的生態型宜居城市。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推進公交優先,堅持地鐵、公共汽車、出租汽車、“水上巴士”、“水上的士”、“免費單車”五位一體,增設慢性交通系統,并增辟“水上巴士”、“水上的士”線路。-附件20座新城在市區沿錢塘江規劃建設湘湖新城、之江新城、濱江新城、錢江新城、城東新城、錢江世紀城、空港新城、下沙新城、江東新城、臨江新城,在余杭區和五縣(市)沿江沿路規劃建設余杭臨平新城、余杭南湖新城、余杭塘棲新城、桐廬鳳川—江南新城、淳安坪山新城、建德洋安新城、富陽東洲新城、富陽創新創意產業新城、臨安青山湖科技創新城、臨安錦南新城100個城市綜合體城市綜合體,指有機組合3個以上城市功能空間,以一種功能為主、多種功能配套的多功能、高效率建筑群落。主要有4個特征:超大尺度空間、“通道樹型”交通體系(也就是通過地下層、地下夾層、天橋層等,同時與城市街道、停車場、市內交通設施有機聯系)、現代城市景觀設計、高科技集成設施。包括湖濱南山路特色街區二期、杭州創新創業新天地、地鐵九堡東站綜合體、西溪國際旅游綜合體、杭州運河商務區綜合體、地鐵濱康站綜合體、奧體博覽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