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機動車撞人如何賠償_非機動車撞人主要責任怎么賠償
# 非機動車撞人事故處理指南
## 一、受傷人員能獲得哪些賠償
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規定,撞人導致他人受傷必須賠償醫療費用。這包括看病產生的藥費、住院費、護理人員費用、來往醫院的交通費。受傷期間需要補充營養的,也要支付營養費。住院期間的伙食費同樣要賠償。如果傷者因為治療無法工作,還要補償工資損失。
如果受傷嚴重導致殘疾,需要賠償輪椅等輔助設備的費用。同時要支付殘疾賠償金。最嚴重的情況是造成死亡,這時需要支付喪葬費,還要給家屬死亡賠償金。
由于每個地區的具體賠償標準不同,建議直接找專業律師幫忙計算金額。律師會根據當地最新規定,準確算出應賠數額。
## 二、怎樣判定事故責任
現在路上電動車越來越多,撞人事故經常發生。這類事件屬于交通事故,必須由交警部門劃分責任。處理流程是交警先到現場調查,再出具責任認定書。
我國交通事故責任分五種:全責、主責、同責、次責、無責。電動車撞人后,責任劃分要看交警的認定書。交警會檢查車輛狀況、查看監控錄像、測量剎車痕跡,綜合判斷誰的責任大。
## 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的情況
根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嚴重交通事故可能坐牢。如果撞人導致重傷或死亡,要判三年以下徒刑。撞人后逃跑的,最高判七年。逃跑導致傷者死亡的,要坐七年以上牢。
具體來說,四種情況會構成犯罪:第一,撞死一人或重傷三人以上且負主要責任;第二,撞死三人以上負同等責任;第三,造成他人財產損失超過30萬且無力賠償;第四,重傷一人但有六種惡劣行為。
這里要注意兩點:30萬指的是賠不起的金額,不是總損失。即使總損失超過30萬,但能賠上超過部分就不用坐牢。六種惡劣行為包括酒駕、毒駕、無證駕駛、開問題車輛、超載和逃逸。
## 四、電動車也可能構成犯罪
很多人以為電動車不算機動車,撞人賠錢就行。這個想法是錯誤的。雖然電動車屬于非機動車,但嚴重事故同樣可能構成交通肇事罪。
最近有個案例:外賣員騎電動車闖紅燈撞倒老人,導致老人重傷后逃逸。雖然騎的是電動車,但因為符合"重傷逃逸"條件,最終被判刑一年六個月。這說明不管騎什么車,只要符合犯罪條件都要擔刑責。
## 五、賠償調解常見難題
現在大部分電動車沒買保險,很多車主收入不高。遇到重大事故時,經常出現"有責任但賠不起"的情況。去年某地統計顯示,電動車事故中70%的賠償糾紛都因賠償能力不足引發。
這種情況給調解帶來很大困難。建議傷者注意三點:第一,立即報警固定證據;第二,及時做傷情鑒定;第三,起訴時可申請財產保全。如果車主確實無力賠償,可以考慮申請道路救助基金。
## 六、正確處理事故的步驟
發生碰撞后要立即停車,撥打120救人。然后打122報警,保護現場不要移動車輛。有條件的用手機拍下車輛位置、剎車痕跡、周邊環境。等交警到場后如實說明情況,不要私下協商離開。
收到責任認定書后,如果不同意認定結果,要在3天內申請復核。賠償協商不成的,可以在一年內向法院起訴。注意收集醫療票據、工資證明、護理費收據等證據。
## 七、預防事故的建議
騎電動車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戴頭盔、要看紅綠燈、要控制車速;不要逆行、不要打電話、不要載成年人。經過路口時減速觀察,遇到行人主動讓行。定期檢查剎車和車燈,雨雪天減速慢行。
建議購買非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年費50-200元不等。這樣即便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能承擔部分賠償。很多城市已經推出這類保險,可到車管所或保險公司咨詢。
本文詳細說明了事故處理的法律規定和實用方法。遇到具體問題建議咨詢專業律師,也可以到當地交警大隊事故科當面咨詢。記住及時保留證據、依法維權,才能更好保障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