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員被外來車輛撞傷 誰賠償_被雇車輛出車禍雇主需不需要負責
【撰寫后的文章】
退休員工被撞傷該找誰賠?五個要點說清法律門道
一、倉庫看門老伯意外受傷事件
老秦去年剛退休,被一家公司返聘做倉庫保管員。去年12月,某商場派車來倉庫提貨。裝完貨后,老秦關倉庫大門時被貨車撞倒,左手腕骨折。他住院治療15天,花費醫療費8000多元,在家休養了45天。
老秦覺得商場要負責,因為是他們車撞的人。同時他認為公司也該賠錢,畢竟是在工作期間受傷。他要求兩家單位共同賠償,但商場和公司互相推脫。這事最后鬧到律師事務所咨詢。
二、法律規定中的雙重賠償可能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員工在上班期間受傷,雇主必須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事故是其他人造成的,受害人可以選肇事者賠償,也可以選雇主賠償。雇主賠錢后,可以向實際肇事者追討。
本案中老秦屬于退休返聘,和公司構成雇傭關系。商場車輛撞人屬于第三方致害,按法律規定老秦有兩個選擇。他可以直接起訴商場,也可以找公司要賠償。如果公司先賠了錢,事后有權找商場要回賠償款。這說明最終責任在商場,但老秦有權選擇更方便的索賠對象。
三、受害員工的賠償選擇權
這種情況法律給受傷員工特別權利。當第三方和雇主都有責任時,員工可以自主選擇索賠對象。這個設計有兩個好處:一是保證及時獲得賠償,二是可以選擇更有賠償能力的對象。
但要注意不能兩頭索賠。比如不能既讓公司賠醫療費,又讓商場賠誤工費。法律允許選擇賠償方,但禁止重復獲賠。員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有利的索賠途徑。
四、雇傭關系的三個特征
雇傭關系有三個關鍵特征:第一,員工接受雇主管理,按指示干活;第二,雇主支付勞動報酬;第三,勞動成果歸雇主所有。這種關系常見于臨時工、返聘人員等情況。
和正式勞動合同不同,雇傭關系中的工作技術含量較低。比如倉庫保管、保潔服務這類工作。報酬主要體現勞動力價值,不包含技術專利等附加價值。雇主對這類人員的管理相對簡單,但同樣需要承擔安全責任。
五、雇主必須負責的賠償原則
法律對雇傭關系有特殊保護。只要是在工作期間受傷,雇主就要負責賠償。這個責任不需要證明雇主有過錯,哪怕事故完全是第三方造成,雇主也要先賠錢。
這樣做有三方面考慮:第一,雇主有義務提供安全工作環境;第二,雇主更有賠償能力;第三,簡化索賠程序保障傷者權益。雇主賠償后可以向實際責任人追償,這個制度既保護員工,也維護了社會公平。
具體到本案,雖然直接責任在商場,但老秦完全有權要求公司先行賠償。公司不能以"不是我們撞的"為理由推脫。如果公司拒不賠償,老秦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后,公司需要先支付賠償金,再自行找商場追討。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退休返聘人員要特別注意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用人單位不能因為返聘就逃避安全責任。遇到類似事故時,要及時咨詢專業律師,選擇最有利的維權方式。
對于普通勞動者來說,要清楚自己在工作中的權利。無論是正式員工還是臨時工,只要形成雇傭關系,就有權獲得勞動保護。發生事故后不要輕易妥協,要善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
最后需要提醒,索賠時要注意收集三方面證據:第一,證明雇傭關系的材料(如返聘協議、工資單);第二,事故現場證據(監控錄像、目擊證人);第三,醫療費用單據。完整證據鏈是成功索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