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重慶市勞動鑒定中心聯系地址和電話
一、地址
重慶市北部新區人和星光5路3號(中興園區2號樓3樓A區)郵政編碼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401121。
二、聯系電話
綜合科(傳真): 63080292 63080293
鑒定一科:
63083001 63083002 63083011(傳真)
鑒定二科:63083012 63083013 63083015(傳真)
重慶市勞動鑒定中心乘車指南
重慶市勞動鑒定中心辦公樓新址:
重慶市北部新區人和星光5路3號(中興園區2號樓3樓A區)
附近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的公共汽車站:
高新園站
經過該站的公共汽車有:
133、145、149、208、426、621、869、870、116、624、886
有誰知道重慶開縣社保局電話?黨工委辦公室(黨風廉政建設科) 電話:52299127
科室人員:
主要職責:負責本系統黨建、宣傳、統戰、群團、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政治建設工作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任制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負責本系統干部職工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的黨風廉政教育、行業作風建設和糾風工作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協助紀檢監察機關查處本系統干部職工的違紀行為;負責本系統干部職工的考核、獎懲、任免等工作;制定并組織實施本系統干部培訓計劃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負責干部職工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負責計生、法建、綜治、雙擁、幫鄉扶貧等工作;負責縣中心工作的組織與開展;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辦公室 電話:52299113、52299108
(傳真:52218665)
科室人員:
主要職責:負責機關文電、機要、檔案、保密、會務、接待、政務公開、資產管理、安全保衛、行政后勤等工作;負責局機關和非獨立核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財務核算、政府采購、項目資金、固定資產、賬務管理和內部審計工作,指導所屬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工作;擬訂并組織實施內部管理制度和行政運行規范;負責本局職工假日管理、出勤考核和目標管理工作;負責全局性工作計劃、總結等綜合性文字材料的草擬、印發和管理;負責本系統政務信息、行政督查督辦工作;負責本局印章管理、公物管理、辦公用品購置和車輛管理;承擔信息規劃、信息化建設管理工作; 負責本系統干部職工的工資福利和離退休人員等管理工作;負責本局上下聯系和日常行政事務;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信訪科 電話:52299131
科室人員:
主要職責:負責接待、登記、受理信訪人的有關信訪事項;負責信訪件的轉送、交辦、協辦和追蹤督辦及反饋工作;調查、分析、研究信訪事項,并提出完善政策、改進工作和解決問題的建議;承擔人力社保信訪工作的指導、檢查、考核管理等工作 ;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政策調研科 電話:52299121
科室人員:
主要職責:負責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中帶有全局性、戰略性、方向性的問題進行超前性、跟蹤性調查研究;圍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進行專項調查研究和對策性研究;組織牽頭編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承擔全局性重要文稿、文件的起草工作;編發反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最新調研成果、工作動態等內部業務刊物;承擔對外宣傳和新聞發布工作;組織開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對外學術交流和學術研究工作;承擔本系統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和備案工作;組織辦理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提案和建議、意見;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公務員管理科(開縣軍隊轉業干部安置管理辦公室) 電話:52218661
科室人員:
主要職責:綜合管理全縣公務員分類、錄用、登記、考核、獎懲、職務任免、職務升降(競爭上崗)、交流(包括調任、轉任、輪崗)、回避、辭職辭退、職位聘任等工作;承辦法定、委托或授權管理領導人員的人事任免;承辦縣政府序列(含參公單位)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工作;負責縣政府序列(含參公單位)副主任科員及其以下非領導職務設置、職數管理、確定工作;負責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流動調配和選調工作;負責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公開招考(招聘)工作;編制公務員隊伍發展規劃和人才引進計劃;組織開展全縣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工作;承擔公務員信息庫建設管理和統計工作;綜合管理全縣獎勵表彰工作;承辦縣政府目標責任制管理的有關工作;貫徹執行軍隊轉業干部安置政策,負責軍隊轉業干部的計劃安置工作,協調落實軍轉干部隨調隨遷家屬的安置工作;負責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的政策指導、協助就業、退役金發放、檔案接轉與存放等管理服務工作;負責軍隊轉業干部安置管理辦公室日常工作;負責軍轉宣傳、調研工作;貫徹落實部分企業軍轉干部解困和穩定政策;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事業人員管理科(開縣職稱改革辦公室) 電話:52218662
科室人員:
主要職責:負責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人才計劃的綜合管理、指導、協調;綜合管理全縣事業單位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隊伍建設;負責全縣事業單位人員的考核、任免、獎懲、辭聘、解聘、續聘等工作;負責全縣事業單位推行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制度的指導、監督和調控工作;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完善專業技術人員職(執)業資格制度,綜合管理全縣職稱改革工作;負責專家管理及高級人才的推薦選拔工作;負責部分高級專家延長退休年齡的審批工作;組織實施農村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計劃;綜合管理人才人事國際交流合作工作,負責國(境)外智力項目的引進、實施和管理工作;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工資福利科(開縣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辦公室) 電話:52218663
科室人員:
主要職責:貫徹執行國家和重慶市收入分配、福利、津補貼、休假(休養)和離退休政策;綜合管理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工作人員工資、離退休人員待遇及福利和統計工作;負責全縣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的審批工作;負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統發的組織實施工作;負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工作時間和連續工齡的確定、認定;負責全縣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綜合管理和退休政策的組織實施與指導工作;負責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費調整、喪葬撫恤、遺屬生活困難定期補助的審批工作;負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審批工作;審核監督縣屬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的工資總額及經營管理者工資標準;審核審批企業特殊工時制度;組織實施企業職工工資及各類勞動報酬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貫徹落實國家關于企業職工工作時間、休假、探親等各項福利政策;擬訂企業工資指導線有關政策;指導企業建立工資支付制度;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調解仲裁科(開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辦公室) 電話:52299171
科室人員:
主要職責:統籌擬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制度的實施規劃;負責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辦公室工作;綜合管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調解仲裁工作,依法組織處理重大勞動人事爭議,指導開展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工作;負責組織調解員、仲裁員的培訓、資格認證和監督管理工作;指導鄉鎮(街道)、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開展工作;協調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與法院和相關部門的關系;擬定勞動關系調整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綜合管理勞動合同、人事聘用合同的簽訂工作,規范勞動合同、人事聘用合同文本;擬訂勞動合同、人事聘用合同及其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人事聘用合同證明和集體合同制度的實施規劃;督促用人單位依法與勞動者、單位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和人事聘用合同;負責用人單位用工備案工作;承辦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法律事務;受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申訴、控告并負責辦理;宣傳貫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規政策服務咨詢工作;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職業能力建設科(開縣機關事業單位技術工人技術等級崗位考核辦公室) 電話:52218668
科室人員:
主要職責:擬訂統籌城鄉的就業發展規劃、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及政策;綜合管理全縣就業服務機構、職業介紹機構、人力資源市場;統籌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工作;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就業體系,制定就業援助制度;牽頭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組織實施農村剩余勞動力跨地區有序流動的政策和措施;擬訂技工學校、職業培訓機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發展規劃;擬訂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和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完善職業資格制度,統籌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建立失業預警機制,擬訂應對預案、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保持就業形勢穩定;指導和監督職業中介機構,承擔企業招收職工的監管;擬訂農村勞務開發管理及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推動農村勞務開發管理及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貫徹執行失業保險政策,負責經濟性裁員備案工作,落實在經濟結構調整中職工安置權益保障政策;負責企業人員的調配工作;擬訂職業培訓規劃;審批管理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綜合管理和實施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培訓工作;審定縣級行政機關舉辦專門業務知識培訓并指導開展培訓工作;擬訂職業培訓機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發展規劃和管理規則;擬訂高技能人才合理使用、表彰、獎勵辦法;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指導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和競賽;參與國家、市和縣級企業勞動模范評定工作;負責全縣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開發管理;負責二次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管理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崗位)考核、培訓、頒證等工作;指導開展全縣公務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出國(境)培訓工作;擬定并監督實施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劃;負責行政學校的指導協調,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社會保障科 電話:52299168
(開縣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公室、開縣機關事業單位工傷傷殘鑒定委員會辦公室、開縣機關事業單位因傷病喪失工作能力鑒定委員會辦公室)
科室人員:
主要職責:貫徹執行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及其補充醫療險等社會保險(以下簡稱社會保險)法律、法規和政策;擬訂社會保險發展規劃和改革方案并組織實施;負責社會保險政策的實施;組織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參與擬訂社會保障資金(基金)財務管理制度;負責指導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和企業退人員社區管理工作;負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退休審批工作;負責全縣勞動能力鑒定、機關事業單位工傷傷殘鑒定、機關事業單位因傷病喪失工作能力鑒定、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管理委員會日常工作;負責機關、事業單位工(公)傷認定、工傷傷殘等級和因病喪失工作能力鑒定工作;組織實施企業職工工傷預防、工傷認定、工傷康復和工傷傷殘等級鑒定工作;擬訂勞動能力和護理等級鑒定程序辦法和勞動鑒定機構管理規劃并組織實施;擬訂社會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資格審定辦法和監督管理辦法,并實施認定和監督管理;組織實施工傷定點醫療、康服、殘疾輔助器具安裝協議機構的資格審定和監督管理;負責補充社會保險承辦機構的資格認定和監督檢查;監督執行工傷死亡供養親屬的待遇項目及標準、政策;負責企業職工工齡認定和養老保險參保單位特殊工種管理工作;負責企業職工參加工作時間和連續工齡確定工作;指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特殊病種和城鄉居民合作醫療慢性病的鑒定管理工作;負責鄉鎮街道社保所的業務指導;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執法監察科(開縣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辦公室) 電話:52299200
科室人員:
主要職責:依法行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督檢查權,監督檢查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遵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章情況;受理對違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章行為的舉報,處理違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督促指導并參與重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違法案件的查處;擬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認證、行政法證件管理辦法,負責組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察員的培訓和資格認證工作;擬訂并組織實施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審計辦法和內部控制制度;負責全縣就業再就業專項資金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專項基金的監督審計工作;監督執行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政策,檢查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組織開展基金年度決算并實施監督審計;監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使用單位執行社會保險政策和國家財務會計制度情況;負責用人單位社會保險費申報繳費的審計監察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承擔科級及其以下事業單位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推行企業守法誠信用工制度;負責管理建筑企業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工作;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參與處理因用人單位違法行為引起的罷工、怠工等突發事件;貫徹禁止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執法監察網絡建設;指導、管理、監督鄉鎮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察舉報投訴站的工作;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做勞動能力鑒定需要掛那個科室?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掛哪個科也不能鑒定啊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勞動能力鑒定是向民政局申請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由民政局組織或委托專家鑒定。
2019新工傷保險條例關于勞動能力鑒定的規定第二十一條 職工發生工傷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的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第二十二條 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
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勞動能力鑒定標準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等部門制定。
第二十三條 勞動能力鑒定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并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
第二十四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和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分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工會組織、經辦機構代表以及用人單位代表組成。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建立醫療衛生專家庫。列入專家庫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醫療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掌握勞動能力鑒定的相關知識;
(三)具有良好的職業品德。
第二十五條 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后,應當從其建立的醫療衛生專家庫中隨機抽取3名或者5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由專家組提出鑒定意見。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根據專家組的鑒定意見作出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可以委托具備資格的醫療機構協助進行有關的診斷。
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應當及時送達申請鑒定的單位和個人。
第二十六條 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第二十七條 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應當客觀、公正。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組成人員或者參加鑒定的專家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二十八條 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所在單位或者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
第二十九條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和第二十八條的規定進行再次鑒定和復查鑒定的期限,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
;
長沙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是屬于什么區芙蓉區。
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的等級鑒定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指對發生工傷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的工傷職工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
工傷勞動能力鑒定程序工傷 勞動能力鑒定 程序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根據《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 職工發生工傷 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的開州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工傷職工或者其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第十四條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根據專家組的鑒定意見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第十五條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作出鑒定結論之日起20日內將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及時送達工傷職工及其用人單位,并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豆kU條例》第三十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