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中關于誤工費的規定
勞動法 誤工費規定是怎樣勞動合同中關于誤工費的規定 的?計算標準? 法律對于誤工費規定是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 人身損害賠償 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規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人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薄笆芎θ擞泄潭ㄊ杖说模`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人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人的,按照其最后三年的平均收人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人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 工資 計算?!备鶕@一規定,誤工費 賠償金 額的計算,其計算公式可以表述為勞動合同中關于誤工費的規定 : 誤工費賠償金額 = 誤工收入(天/月/年)× 誤工時間 其中, ①關于“誤工收入”的確定。因受害人工作情況的不同,收入的確定,又分成2種情況:一種是在有固定收入的情況下,如何確定因誤工而減少的收入;另一種是在無固定收入的情況下,如何確定其收入以及因誤工而減少的收入。 ②關于“誤工時間”的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收入。 在對被害人誤工費進行補償的時候主要是要考慮兩方面因素,即被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人狀況。所以,現實中不同的人,可能獲得的誤工費補償是不同的,畢竟每個勞動者的工資收入都是不盡相同的。但大家了解了誤工費的計算標準,至少也能自己先計算一下,這樣也是有利于維護自身利益的。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對于勞動者的人身保障成了社會的關注熱點與話題。對于一些對受害人產生 工傷 后,負責人對“工傷”事件的不聞不問與推卸責任的現象屢見不鮮。所以,每個勞動者都應該普及相應的法律 法規 ,從而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誤工費法律規定是怎樣的?一、誤工費法律規定是怎樣勞動合同中關于誤工費的規定 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 人身損害賠償 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規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人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薄笆芎θ擞泄潭ㄊ杖说模`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人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人的,按照其最后三年的平均收人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人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 工資 計算。”根據這一規定,誤工費 賠償金 額的計算,其計算公式可以表述為:誤工費賠償金額 = 誤工收入(天/月/年)× 誤工時間。其中: ①關于“誤工收入”的確定。因受害人工作情況的不同,收入的確定,又分成2種情況:一種是在有固定收入的情況下,如何確定因誤工而減少的收入;另一種是在無固定收入的情況下,如何確定其收入以及因誤工而減少的收入。 ②關于“誤工時間”的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收入。 在對被害人誤工費進行補償的時候主要是要考慮兩方面因素,即被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人狀況。所以,現實中不同的人,可能獲得的誤工費補償是不同的,畢竟每個勞動者的工資收入都是不盡相同的。但大家勞動合同中關于誤工費的規定 了解了誤工費的計算標準,至少也能自己先計算一下,這樣也是有利于維護自身利益的。 綜上所述,誤工費在法律上是有明文規定的,它按照時間、受害人工作及收入等因素計算誤工費賠償金額。被害人因 人身損害 導致 傷殘 而誤工的,應及時收集相關 證據 ,出示醫療機構出具的傷殘證明,在規定時間向相關機構提出賠償誤工費的請求。
誤工費是按什么標準來算的法律分析勞動合同中關于誤工費的規定 :誤工費的計算勞動合同中關于誤工費的規定 ,具體分兩種情況:
1、受害人工資高于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且能提供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的,按實際減少的勞動報酬計算,即月平均工資÷30天×誤工天數;
2、若受害人不能提供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或工資與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當,按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計算誤工費,即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60×誤工天數。
1.受害人從事兼職工作時誤工費的計算
受害人于本職工作之外尚從事兼職工作的,其誤工費的計算應當視其兼職工作的具體情形而分別予以對待。如果受害人從兼職工作中能夠得到固定收入,則以其實際收入損失作為計算的基礎;如果兼職工作為非固定收入,則在受害人不能有效舉證其近3年的平均收入時,不宜簡單參照上一年度相同或相近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來計算,而應考慮受害人收入的減少與傷害的因果關系以及其對兼職工作投入的時間、精力和物力等因素,合理確定一個賠償的標準。畢竟,兼職收入與專職收入存在較大差異。
2.受害人在境外工作時誤工費賠償標準的確定
實踐中有的受害人系在我國境外工作,而在其于境外的工資標準遠遠高于我國時,如何確定誤工費的賠償標準就成為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學者對此意見也不盡相同,有的認為應以受害人實際遭受的收入損失為標準計算,有的認為應以我國的工資標準計算,還有人則認為應當取一個中間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六條 用人單位應將工資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勞動者本人因故不能領取工資時,可由其親屬或委托他人代領。用人單位可委托銀行代發工資。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并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
第七條 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