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同時《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六條還規定,“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币虼?,環境污染侵權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及因果關系的推定。受害人只需證明排污者實施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了污染環境的行為及自己受到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了損失,并且侵權人的排污行為與自己的損失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養雞場應當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魚塘損害后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否則,應當承擔賠償責任?!?/p>
企業排出的污水污染了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你的家魚塘,造成魚大量死亡,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你可以要求上游的企業賠償你的損失。環境污染責任采用了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在受害人有損害,污染者的行為與損害有因果關系的情況下,不論污染者有無過錯,都應當對其污染造成的損害承擔侵權責任。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決定排污單位是否需要繳納排污費和進行環境管理的依據,并不是確定排污者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界限。因此,即使企業排污是符合標準的,但是給他人造成了損害,也應當根據有損害就要賠償的原則,承擔賠償責任。根據《》第條、第條,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可以咨詢律師
農田被填了含重金屬污染的泥土該向哪個部門反映?如果向省級部門舉報,應找哪個部門?一、遇到噪聲污染,應向哪個部門投訴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
工業企業生產活動中產生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的噪聲污染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建筑施工活動產生的噪聲污染;商業經營活動中空調器、冷卻塔產生的噪聲污染;營業性文化娛樂產生的場所世界噪聲污染由環保部門實施監督管理。
城市范圍內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偶發性強烈噪聲;機動車輛交通運輸噪聲(機動車按鳴聲);市區內高音廣播喇叭聲污染;公開場所組織娛樂、集會活動使用音響器材噪聲污染;家庭室內娛樂活動及居民住宅裝修噪聲污染;商店招攬生意喇叭噪聲污染;機動車噪聲污染由公安部門實施監督管理。
機動船舶發出的噪聲污染由港務部門實施監督管理。
當你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環境受到噪聲污染時,可根據噪聲種類向實施監督管理部門投訴維護你的權利。
二、如果遇到廢氣污染,應向哪個部門投訴?
生產、建設、經營中產生的廢氣由環保部門受理。機動車廢氣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受理。長江船舶廢氣由海事部門受理。
在城市市區進行建設施工或者從事其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他產生揚塵污染的活動,未采取有效揚塵防治措施,致使大氣環境受到污染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受理。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由環衛部門受理。房屋拆遷揚塵由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部門受理。
三、如果遇到水體污染,應向哪個部門投訴?
城市下水道等市政管網設施向水體排放的廢水由市政部門受理。漁業水體污染事故由漁政部門受理。船舶造成的水污染事故由海事部門受理。其他的水環境污染屬于環保部門的受理范圍。
四、如果遇到固體廢物污染,應向哪個部門投訴?
工業固體廢物、放射性廢物或不按規定轉移危險廢物屬于環保部門受理的范圍,其他廢物不屬于環保部門受理的范圍。
五、畜禽養殖污染應向哪個部門投訴?
根據《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畜禽禁養區內,禁止從事畜禽養殖。已有的畜禽養殖在城市建成區內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門處理;在非城市建成區內,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處理。
其他區域新建、擴建、改建畜禽養殖場,必須配套建設污染防治設施。現有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畜禽養殖場,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治理。
六、建筑工地產生很多灰塵,周邊居民投訴要找誰?
建筑工地內揚塵污染由建委負責管理;建筑垃圾清運產生的揚塵污染由市政部門負責。
七、餐館油煙擾民的情況由哪個部門負責?
根據產生的性質不同,油煙擾民問題分別由不同的部門管理:有證的經營性油煙由環保部門管理;無證的經營性油煙由工商部門管理;占道違章經營產生的油煙由城管部門管理。
我是農民種植土地被污染怎么辦確定污染源,留好標記和證據,這個就可以向環保局投訴。
目前,我國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形勢相當嚴峻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一是污染程度加劇。據不完全調查,目前全國受污染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的耕地約有1.5億畝,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200萬畝,合計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10以上。二是污染危害巨大。據估算,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質在農作物中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各種疾病,最終危害人體健康。三是污染防治基礎薄弱。目前,全國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和程度不清,導致防治措施缺乏針對性。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還是空白,土壤環境標準體系也未形成。資金投入有限,土壤科學研究難以深入進行。
由國家環??偩趾蛧临Y源部承擔的《全國土壤現狀調查及污染防治》項目已經啟動,計劃用3年半左右的時間投入10億元完成對全國土壤污染開展系統調查。要在調查摸清我國土壤污染總體狀況的基礎上,研究和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和監測標準,制定我國土壤污染防止和治理的戰略、對策。
首先要加強土地污染的綜合治理。防治土地污染要綜合治理,必須多部門協調統一行動。要完善土地管理考核體系,在實現耕地總量“占補平衡”中強調對現有耕地和補充耕地的質量。同時優化農用地使用制度,通過穩定承包制度,完善轉包、轉讓、出租、入股、聯營等土地市場手段激勵農民增加對耕地的投入,不斷提高耕地利用效益。
其次,要重視實用技術的開發,增加治理經費的投入,特別是要大力開發推廣成本低廉、簡單易行的實用技術。對不同的土地污染類型分別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如對糞便、垃圾和生活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工業廢水、廢氣、廢渣進行綜合利用;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積極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積極慎重地推廣污水灌溉,對灌溉農田的污水,進行嚴格的監測和控制;施用化學改良劑,采取生物改良措施等。
污染耕地如何恢復主要有: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對農田造成大面積的污染.其他環境問題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屬濃度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風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別進入到大氣和水體中,導致大氣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態系統退化等其他生態問題。
(1)基本原則。
預防為主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防治結合。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成本高、周期長,因此,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要認真總結國內外土壤污染防治經驗教訓,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實行防治結合。
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法律法規、監管能力、科技支撐、資金投入和宣傳教育等各個方面,要統籌規劃,全面部署,分步實施。重點開展農用土壤和污染場地土壤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各地實際,按照土壤環境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土壤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農村地區要以基本農田、重要農產品產地特別是“菜籃子”基地為監管重點農田被重金屬污染怎么索賠 ;城市地區要根據城鎮建設和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以規劃調整為非工業用途的工業遺留遺棄污染場地土壤為監管重點。
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土壤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公共資源,關系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群眾健康。防治土壤污染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各級環保部門要在同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認真履行綜合管理和監督執法職責,積極協調國土、規劃、建設、農業和財政等部門,共同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支持土壤污染防治。
(2)主要目標。
到2010年,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基本摸清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初步建立土壤環境監測網絡;編制完成國家和地方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初步構建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規等管理體系框架;編制完成土壤環境安全教育行動計劃并開始實施,公眾土壤污染防治意識有所提高。
到2015年,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體系,出臺一批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規,土壤污染防治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建立土壤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土壤環境監測網絡進一步完善;土壤環境保護監管能力明顯增強,公眾土壤污染防治意識顯著提高;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科學研究深入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取得明顯成效。
突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
(3)農用土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以基本農田、重要農產品產地特別是“菜籃子”基地為監管重點,開展農用土壤環境監測、評估與安全性劃分。加強影響土壤環境的重點污染源監管,嚴格控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強化對農藥、化肥及其廢棄包裝物,以及農膜使用的環境管理。對污染嚴重難以修復的耕地提出調整用途的意見,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積極引導和推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規范有機食品發展,組織開展有機食品生產示范縣建設,預防和控制農業生產活動對土壤環境的污染。
(3)污染場地土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結合重點區域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污染場地特別是城市工業遺留、遺棄污染場地土壤進行系統調查,掌握原廠址及其周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種類、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建立污染場地土壤檔案和信息管理系統。
建立污染土壤風險評估和污染土壤修復制度。對污染企業搬遷后的廠址和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土地進行開發利用的,環保部門應督促有關責任單位或個人開展污染土壤風險評估,明確修復和治理的責任主體和技術要求,監督污染場地土壤治理和修復,降低土地再利用特別是改為居住用地對人體健康影響的風險。
對遺留污染物造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由原生產經營單位負責治理并恢復土壤使用功能。加強對化工、電鍍、油料存儲等重點行業、企業的監督檢查,發現土壤污染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區域性或集中式工業用地擬規劃改變其用途的,所在地環保部門要督促有關單位對污染場地進行風險評估,并將風險評估的結論作為規劃環評的重要依據。同時,要積極推動有關部門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并按規定程序組織審查規劃環評文件;對未依法開展規劃環評的區域,環保部門依法不得批準該區域內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造成污染的單位和個人負責修復和治理。
造成污染的單位因改制或者合并、分立而發生變更的,其所承擔的修復和治理責任,依法由變更后承繼其債權、債務的單位承擔。變更前有關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不得免除當事人的污染防治責任。
造成污染的單位已經終止,或者由于歷史等原因確實不能確定造成污染的單位或者個人的,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有關人民政府依法負責修復和治理;該單位享有的土地使用權依法轉讓的,由土地使用權受讓人負責修復和治理。有關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不得免除當事人的污染防治責任。
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措施
(5)搞好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各級環保部門要按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的統一部署,加強溝通協調,有效整合資源,強化質量管理,落實配套資金,確保調查的進度和質量;在搞好調查成果集成的基礎上,組織對調查成果的開發利用,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保密的規定,做好數據、文件、資料、報告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6)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抓緊研究、制定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加快制定污染場地土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并組織好實施。組織制修訂有關土壤環境質量、污染土壤修復、污染場地判別、土壤環境監測方法等標準,不斷完善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鼓勵地方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制定切實可行的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標準和政策措施。
(7)加強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把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納入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制定土壤環境監測計劃并組織落實。進一步加大投入,不斷提高環境監測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家、省、市三級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定期公布全國和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加強土壤環境保護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培養和引進一批專門人才。制定土壤污染事故應急處理處置預案。編制國家和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并組織實施。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規劃應包括土壤污染防治的內容,并提出具體的目標、任務和措施。
(8)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試點示范。根據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組織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篩選污染土壤修復實用技術,加強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集成,選擇有代表性的污灌區農田和污染場地,開展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重點支持一批國家級重點治理與修復示范工程,為在更大范圍內修復土壤污染提供示范、積累經驗。
(9)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機制。地方要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保證投入每年有所增長。中央集中的排污費等專項資金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土壤污染防治,保證資金逐年增加并適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地方也應在本級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用于土壤污染防治。我部將協調中央財政部門視情況對地方土壤污染防治給予資金補助。財政資金重點支持土壤環境監測、污染場地調查與評估、土壤污染防治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設。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土壤污染防治。
(10)增強科技支撐能力。組織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方法等研究。研究開發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編制污染土壤修復技術指南,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土壤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導則,篩選污染土壤修復實用技術。推動建成一批土壤污染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土壤修復工程技術中心。研制一批國家土壤分析測試方法和標準樣品,開發污染土壤修復裝備。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提升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水平。
(11)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宣傳、教育與培訓力度。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土壤污染的危害以及保護土壤環境的相關科學知識和法規政策。把土壤污染防治融入學校、工廠、農村、社區等的環境教育和干部培訓當中,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和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