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職工完全喪失勞動力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分為兩種情況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一種是因工負傷喪失勞動能力,享受《工傷保險條例》第35條規定的待遇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另一種是因病或非因公負傷喪失勞動能力,享受《社會保險法》第17條規定的待遇。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五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社會保險法》
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法務提示:
在務實操作中,對于因工負傷的喪失勞動能力的,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辦理即可。
對于因勞動者患病、非工負傷喪失勞動能力而解除勞動合同的,除其享受《社會保險法》第17條規定待遇外,用人單位在解除勞動合同時,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對患重病和絕癥者,用人單位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50%,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100%。
因公負傷喪失勞動能力不能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應當退出勞動崗位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由工傷保險基金發給傷殘津貼。喪失勞動能力按程度分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一至四級)、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五至六級)、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七至十級)。按《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工傷職工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由工傷保險基金按月發給傷殘津貼,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直至達到退休年齡辦理退休;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
因工傷而喪失勞動力該如何賠償?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很多朋友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豁,這樣一看自己也能準確的認定工傷的各種情況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實際上,現實生活是動態且變化的,人們所處的環境也是復雜多樣的,法律的適用也不是僅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例如上述第五條中規定的:“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此條中的“因公外出期間”如何理解認定?自己因為工作原因出去的是否屬于?還是僅僅局限于公司外派的情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就規定了所謂的“因公外出期間”應當考慮職工外出是否屬于用人單位指派的因工作外出,事故是否因為工作原因?
很多人喜歡跑外勤,因為可以在忙碌之余劃劃水。大家可以假設一個場景,高溫天氣甲被指派外出辦公,烈日當頭甲決定忙里偷閑去旁邊的咖啡店喝杯冷飲,吹吹空調,呆上一會再去辦正事。哪知甲非常倒霉,不幸遭遇咖啡店天花板砸落,砸傷了甲,那么甲算是工傷么?首先要看甲是否處于因工外出期間?答案毫無疑問,甲屬于外出辦公期間。那么甲受傷是因為工作原因么?很顯然并不是.......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了七種可以直接認定工傷的情形,還對可以視同工傷的情形作出了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此處視為工傷的共有三種情形,跟普通大眾聯系較為緊密的則是第一種情形。那么針對此處的突發疾病是何種疾病呢?勞動者自身就有的基礎疾病是否屬于這里的突發疾病呢?依據2004年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頒布的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突發疾病”包含各類疾病,對疾病的種類沒有任何限制。“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中48小時起算時間應當從“醫療機構初次診斷的時間作為起算時間”。
還有一個較為經典的大家都知道的即上下班途中遭受事故的,也可認定為工傷。這里為大家做一個擴展閱讀,這里的上下班途中不僅包括正常的工作日上下班也包括加班加點的時間。“上下班途中”主要是指以上下班為目的,在合理時間內往返工作單位和居住地之間的合理路線。這里需要注意兩個點“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很多人下班后會經常出去跟朋友吃吃飯喝喝酒這幾種情況下顯然是無法滿足法律規定的“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因此若產生傷害也難以被認定為工傷。同時滿足上述前提條件,無論是自己開車、乘坐交通工具亦或是被他人駕駛的工具所傷都可認定為工傷。
不能認定工傷的情況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二)醉酒導致傷亡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也就是說即使勞動者在工作時間工作場合因為工作原因受傷,但是勞動者在這期間有上述三類行為的,都不能被認定為工傷。這里尤其要注意的便是醉酒,很多時候因為工作原因無論你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免不了有應酬的場合,但依據本條即使勞動者因工作原因應酬醉酒導致的工傷很大程度上難以被認定為工傷。實際上,這一點爭議頗多,后續我們會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為大家詳細講解,此處暫且不表。
工傷保險待遇
1、停工治療期間:停工留薪,所在單位按照之前正常按月發放工資和福利待遇,一直到傷殘鑒定評定等級,最長不能超過12個月。這里的停工治療主要是指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2、護理費:護理費不是什么情況都有的,需要鑒定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才會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按月支付。主要分3個不同等級支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標準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
3、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級傷殘發放27個月本人工資、二級25個月、三級23個月、四級21個月、五級18個月、六級16個月、七級13個月、八級11個月、九級9個月、十級7個月。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是由工傷保險基金發放。
4、傷殘津貼:一至四級傷殘津貼由工傷保險基金按月發放,一級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為85%、三級為80%、四級為75%。同時保留在原單位的勞動關系,但是勞動者要退出勞動崗位,用人單位依然需要幫助繳納醫療保險,勞動者個人也需要繳納,基數按傷殘津貼計算。五級和六級傷殘的勞動者仍然延續上述保留勞動關系,用人單位給其安排適當工作,若不能安排工作的則由用人企業來按月發放傷殘津貼,五級是本人工資的70%,六級是60%,社保由企業繳納。七到十級傷殘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要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5、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6、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
7、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可知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
上述所稱的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統籌地區一般指用工單位所在地。
因為工作原因導致勞傷失去勞動能力怎么辦?因工傷治療后再上班,感覺無法勝任原來的工傷,具體該怎么辦?米哥結合相關的法律與實際經驗,給你以下幾點建議:
與單位協商,調換適合你的崗位繼續工作
因為因工受傷,損傷程度如何,但具體的勞動能力,需要經過相關具有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出具相關勞動能力證明,不能僅憑個人的感覺和單位的領導進行簡單的口頭指定。勞動能力證明可以說明你的能力損傷是哪些部分,是否真正需要進行崗位調動。如果沒有的話,可以與領導單位進行溝通協商,在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他們允許范圍進行平級調崗,不影響薪資待遇。
身體原因不能繼續工作,協商解除勞動合同
如果因工傷身體損傷,并且有勞動能力證明不能從事現有工作,而單位又安排不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了其他合適的工作崗位給你。那么你可以主動與單位人事和領導進行協商,雙方解除勞動合同。因這種情況,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單位需要對你進行一次性工傷補償和工齡N+1的經濟補償。如果協商不成,也可以向勞動部門提出仲裁申請。
調整心態,找到合適的工作
每個人因工受傷,除了工作單位有一定的責任,你個人也可能有一定的責任,如不按規操作,所以在原單位能夠安排合適工作的情況,不能因為受了工傷而賴上了用人單位,挑三撿四的說這個不能做那個不想做,米哥曾經就處理過這樣的事。做為勞動者,如果沒有做勞動能力鑒定或是勞動能力鑒定沒有問題的情況下,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工作,才是長久職場生態之計。
如果因工傷喪失了勞動力應該得到什么樣的賠償?1、如果因工傷喪失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了勞動力應進行傷殘鑒定,然后根據傷殘鑒定結論,獲得相應的傷殘賠償的。
2、《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五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因工傷喪失勞動力怎么辦 :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三十六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