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工傷規定如下: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
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4、患職業病的;
5、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條
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后,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準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新勞動法工傷規定工傷 不是 勞動法 規定的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是《 工傷保險條例 》規定。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 職業病 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 交通事故 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 法規 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他情形。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 社會保險 行政部門提出 工傷認定 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 工傷待遇 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十八條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 工傷認定申請表 。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 勞動關系 (包括 事實勞動關系 )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后,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第十九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 舉證責任 。 第二十一條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 勞動能力鑒定 。 第二十二條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 傷殘等級 ,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 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勞動能力鑒定標準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等部門制定。 第二十三條勞動能力鑒定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并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 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 十級傷殘 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 工傷保險 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標準為:七級 傷殘 為13個月的本人 工資 , 八級傷殘 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 聘用合同 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中國勞動法對工傷怎么規定工傷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活動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傷害和職業病傷害。又稱為產業傷害、職業傷害、工業傷害、工作傷害。
工傷賠償標準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又稱工傷保險待遇標準。是指工傷職工、工亡職工親屬依法應當享受的賠償項目和標準。未參加工傷保險期間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那么,勞動法規定的工傷認定標準有哪些呢?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這里的“工作時間”是指法律規定的或者單位要求職工工作的時間,如果單位在合法的前提下對其職工的工作時間有特殊要求,單位確定的時間就是工作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因工作受傷可認定為工傷,及“工傷”是由于工作直接或間接引起的傷害。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即遭受事故傷害時,只要認定與工作有關聯性即應認定是工傷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比如地震、廠區失火、車間房屋倒塌以及單位其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他設施不安全導致的傷害。
(四)患職業病的。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包括職業中毒、塵肺、物理因素職業病、職業性傳染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疾病、職業性腫瘤及其他職業病。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這里的"因工外出",是指職工不在本單位的工作范圍內,由于工作需要被領導指派到本單位以外的工作.這里的"外出"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到本單位以外,但是還在本地范圍內;二是指不僅離開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了本單位,并且到外地去了."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是指由于工作原因直接或間接造成的傷害,包括事故傷害、暴力傷害和其他形式的傷害。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需要注意的是,職工雖不在本崗位勞動,但由于單位的設施和設備不完善、勞動條件或勞動環境不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職工傷害的,也應當認定為工傷。例如,由于單位鍋爐房的開水管安裝不牢固,導致職工在打開水的過程中被開水燙傷,職工的這種傷害應認定為工傷。
勞動法關于工傷的規定勞動法工傷規定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一般這些情形應當認定為工傷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意外傷害的等。
勞動法新規定工傷新規1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無論長工還是短工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都要買工傷保險。
新規2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先參保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再開工。
新規3:具體參保措施,企業固定職工,按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無需繳納費用。
新規4:工傷治療期間工資照發,一旦發生工傷事故,由人社部門參照工資制度憑證,或工作證、考勤等確認勞動關系,施工單位必須保證工傷職工治療期間2020年新勞動法對工傷規定 的法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