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確定殘疾賠償金時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應當考慮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的因素1、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全部賠償;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按其喪失的程度,賠償相應的數額。——相對勞動勞動能力喪失說2、在具體受害人勞動能力喪失程度或傷殘等級的確定上,可以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3、考慮到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人身損害賠償的復雜性,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5條第2款規定:“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等等“,此條司法解釋賦予了法官考慮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殘疾賠償金的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所得(收入)喪失說(又稱差額說)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傷殘系數(1)受害人在60歲以下城鎮居民殘疾賠償金=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年×傷殘賠償系數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農民人均純收入元×20年×傷殘賠償系數(2)受害人在60-74歲之間城鎮居民殘疾賠償金=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年-(受害人實際年齡-60歲)]×傷殘賠償系數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農民人均純收入元×[20年-(受害人實際年齡-60歲)]×傷殘賠償系數(3)受害人在75歲以上城鎮居民殘疾賠償金=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5年×傷殘賠償系數農村居民殘疾賠償金=農民人均純收入元×5年×傷殘賠償系數4、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制補償功能的器具的,應當根據治療醫院的證明或法醫意見,結合使用者的年齡、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器具使用年限等因素,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賠償數額。在造成受害人人身傷殘的情況下,往往會涉及到殘疾賠償金,若僅僅是一般的傷害,并未達到殘疾的程序,賠償項目里面就不會有殘疾賠償金。計算殘疾賠償金,要看受害人是屬于城鎮戶口還是農村戶口,同時也要看受害人的年齡在哪一階段,最終的還要是造成的傷殘情況,傷殘嚴重的其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賠償也要多一些。
殘疾賠償金計算方法由于交通事故和意外傷害,生命可能會喪失。此時,將要求責任人根據傷殘程度支付相應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的傷殘賠償金。傷殘賠償金的計算一直以來都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那么,傷殘賠償的公式是什么呢?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我們來看看。一、相關法律法規疾病賠償的性質是指因殘疾造
殘疾賠償金計算方法
一、相關法律法規
疾病賠償的性質是指因殘疾造成收入或生活來源損失而造成的財產損失的賠償。
根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二十五條規定:“傷殘賠償金自自行傷殘之日起計算20年,根據受害人的傷殘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上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標準計算。但是,對于60歲以上的人,年齡每增加一年將減少1歲;75歲以上的按5歲計算。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的,或者傷殘程度較輕,但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就業的,傷殘賠償金可以相應調整。”
《解釋》第三十條規定:“賠償請求人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被訴地標準的,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有關標準計算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
該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賠償權利人超過固定護理期、輔助器具費支付期或者殘疾賠償金支付期,向人民法院提起繼續支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準備輔助器具,或者無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義務人繼續支付相關費用五年至十年。”
以上是司法解釋關于傷殘賠償的具體規定。
二.殘疾賠償的計算
(1)賠償標準。即人民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人均純收入。但是,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上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有關標準計算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
(2)賠償期限。自殘疾自決之日起20年。但是,對于60歲以上的人,年齡每增加一年將減少1歲;75歲以上的按5歲計算。
(3)繼續賠償。采用一次性傷殘賠償金后,受害人生存超過賠償金固定支付期限,賠償權利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再次支付傷殘賠償金的,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的,人民法院可以責令賠償義務人繼續支付參加賠償5年至10年。
(4)傷殘賠償的具體公式如下:
①傷殘賠償金(60歲以下人群)=傷殘等級(一級100,二級10%等。)x上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x 20年;
②傷殘賠償金(60歲以上人群)=傷殘等級(一級100,二級10%等。)X上一年度上訴法院所在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x(20年將增加年齡);
③傷殘賠償金(75歲以上人群)=傷殘等級(一級100,二級10%等。)X上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x5年。
一般來說,傷者的傷殘賠償與傷殘程度和傷者的年齡有關。同時,農村居民的補償標準不同于城市居民。你可以適當參考一下邊肖編的內容,大致算一下你能拿到多少傷殘賠償金。
殘疾人c5駕照報考條件
隨著4月1日公安部第139號令的發布,其中關于駕駛員申請駕駛證的新規放寬了殘疾人申請駕駛證的條件,參加駕駛證考試的殘疾人越來越多,申請駕駛證的殘疾人也越來越多。目前,江西省南昌市只有兩所駕校有資格進行C5殘疾人駕駛證培訓,分別是藍天駕校和白云駕校。在這里,查加學車網將為大家講解C5駕照的申請流程。
新駕考規定:c5殘疾人駕駛證申請條件
1.年齡要求:18-70歲
2.在對數視力表上雙眼裸眼或矯正視力達到4.9以上;
3辨色力:無紅綠色盲;
4.聽音:兩只耳朵分別距離音叉50厘米,可以分辨聲源的方向。有聽力障礙但佩戴助聽器設備能夠滿足上述條件的,可以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變速器車輛機動車駕駛證。
5.上肢:雙手拇指健全,每只手的其他手指必須有三指健全,四肢和手指的運動功能正常。但如果指尖殘缺或右手拇指缺失,可以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貨車、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機動車駕駛證。
6.下肢:雙下肢健全,運動功能正常,不等長不大于5厘米。但如果左下肢缺失或喪失運動功能,可以申請C2準駕車型小型自動變速箱汽車機動車駕駛證。如果右下肢和雙下肢缺失或失去運動功能但可以自行乘坐的,可以申請領取小型C5殘疾人自動乘用車機動車駕駛證。
7.軀干和頸部:無運動功能障礙。
C5異地駕駛證申請
殘疾學生可以異地申請C5駕照,但要辦理居住證。
C5駕駛證不準操作
新駕駛考試規定:殘疾人駕駛考試流程
其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根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第十八條:首次申領機動車駕駛證,應當填寫申請表,并提交下列證明材料:
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二)縣級以上團級醫療機構出具的身體狀況證明。申請殘疾人小型自動載客汽車,應當提交省衛生部門指定的專門醫療機構出具的身體狀況證明。
簡單來說,想申請駕照,需要提交身份證(或者暫住證,有些地方需要兩者復印件)和體檢表。另外,你去駕校報名時,有些駕校還會要求你帶一張一寸小白底彩色免冠照片(一般需要8張照片)。
最后,既然沒有明文規定,為什么會出現“殘疾人學車需要提供殘疾證”的問題?
原來大部分地區都有殘疾人學車的優惠政策。如果殘疾人學開車,可以減免部分學費。此外,政策方(民政、財政部門或殘聯等。)還將補貼招收殘疾人的駕校。正因如此,在資格考試中能否享受優惠政策就要有一個“門檻”,殘疾人證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總而言之,要想得到優惠政策,需要按照當地這方面的政策規定來做,需要有殘疾證。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沒有殘疾證,殘疾人最多也可能享受不到優惠政策,這并不影響學車。
殘疾賠償金計算方法 @2019
殘疾人賠償金的標準是什么?確定殘疾賠償金時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應當考慮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的因素1、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全部賠償;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按其喪失的程度,賠償相應的數額。——相對勞動勞動能力喪失說2、在具體受害人勞動能力喪失程度或傷殘等級的確定上,可以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3、考慮到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人身損害賠償的復雜性,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5條第2款規定:“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等等“,此條司法解釋賦予了法官考慮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殘疾賠償金的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所得(收入)喪失說(又稱差額說)
傷殘等級評定標準及賠償標準2020傷殘等級鑒定標準為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
一級傷殘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
1.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全靠別人幫助或采用專門設施,否則生命無法維持;
2.意識消失;
3.各種活動均受到限制而臥床;
4.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一級傷殘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的賠償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再乘以100%。
二級傷殘殘疾賠償金的司法解釋 :
1.日常生活需要隨時有人幫助;
2.各種活動受限,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動;
3.不能工作;
4.社會交往極度困難。
二級傷殘的賠償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再乘以90%。
三級傷殘:
1.不能完全獨立生活,需經常有人監護;
2.各種活動受限,僅限于室內的活動;
3.明顯職業受限;
4.社會交往困難。
三級傷殘的賠償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再乘以80%。
四級傷殘:
1.日常生活能力嚴重受限,間或需要幫助;
2.各種活動受限,僅限于居住范圍內的活動;
3.職業種類受限;
4.社會交往嚴重受限。
四級傷殘的賠償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再乘以70%。
五級傷殘:
1.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爾需要監護;
2.各種活動受限,僅限于就近的活動;
3.需要明顯減輕工作;
4.社會交往貧乏。
五級傷殘的賠償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再乘以60%.
六級傷殘:
1.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償,條件性需要幫助;
2.各種活動降低;
3.不能勝任原工作;
4.社會交往狹窄。
六級傷殘的賠償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再乘以50%。
七級傷殘:
1.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嚴重受限;
2.短暫活動不受限,長時間活動受限;
3.工作時間需要明顯縮短;
4.社會交往降低。
七級傷殘的賠償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再乘以40%.
八級傷殘:
1.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2.遠距離流動受限;
3.斷續工作;
4.社會交往受約束。
八級傷殘的賠償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再乘以30%。
九級傷殘:
1.日常活動能力大部分受限;
2.工作和學習能力下降;
3.社會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
九級傷殘的賠償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再乘以20%。
十級傷殘:
1.日常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2.工作和學習能力有所下降;
3.社會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十級傷殘的賠償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再乘以10%。
【法律依據】
《人身損害司法解釋》第二十五條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