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6)
交通事故賠償五大要點解析
一、事故責任與賠償義務
造成交通事故的人要按責任大小賠償損失。法律規定責任方必須承擔與事故責任相匹配的經濟賠償。比如司機開車撞了人,交警判定司機負主要責任,司機就要承擔大部分賠償。
二、賠償包含哪些項目
賠償費用包含十二種類型:看病錢、工資損失、伙食補貼、護理費、殘疾人補助、假肢費用、安葬費、死亡賠償、家屬生活費、路費、住宿費和財物損失。這些錢要按實際花費算清楚,所有費用要一次性付清。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被撞骨折住院,肇事者要付住院費、家屬陪護費,還要補償傷者住院期間的工資損失。
三、各項費用如何計算
不同費用有不同算法:
看病錢按醫院實際治療費用算,需要提供發票。出院后還要繼續治療的,按后續必要治療費計算。
工資損失分兩種情況:有固定工作的人按實際工資扣減算,工資超過當地平均工資三倍的按三倍算;沒固定工作的按當地同行業平均工資算。
伙食補貼按公務員出差標準計算,比如當地規定每天補貼50元,就按這個標準算。
護理費住院期間,照顧的人有工作的按工資損失算,沒工作的按當地最低生活費算。
殘疾人補助按傷殘等級和當地平均生活費計算。20歲的人受傷致殘要賠20年,50歲以上每大1歲減1年,最少賠10年,70歲以上統一賠5年。
假肢費用需要醫院證明,按普通型號價格計算。比如需要安裝普通款假肢,就按市價賠償。
安葬費按當地標準支付,不同地區費用不同。
死亡賠償按當地平均生活費賠10年。不滿16歲每小1歲減1年,70歲以上每大1歲減1年,最少賠5年。
家屬生活費只賠死者生前實際撫養的人。撫養到16歲,沒勞動能力的賠20年,50歲以上每大1歲減1年,最少10年,70歲以上賠5年。
路費住宿費按實際發票報銷,但住宿不能超過公務員出差標準。
四、處理事故產生的費用
事故處理期間,當事人親屬的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可以索賠。但最多算三個人的費用,且按責任比例分攤。比如主要責任方要承擔70%的親屬處理費用。
需要注意,傷者住院轉院必須經醫院和交警部門同意。自己擅自轉院、多請護理人員、亂買藥或者賴著不出院的,這些錢要自己掏。
五、特殊情況處理規則
被撞壞的車輛物品要先修理,修不好的折價賠償。比如撞壞電動車,修車費2000元,修不好就按二手車價賠償。
撞死牲畜的按市場價賠償。比如撞死一頭耕牛,按當地耕牛價格賠錢。
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公安機關會提出賠償方案,檢察院起訴時附帶民事索賠。普通百姓也可以自己起訴要賠償。比如司機酒駕致人死亡,除了判刑還要賠錢給家屬。
最后要記住,所有賠償都要拿證明。醫療費要醫院發票,誤工費要單位證明,護理費要護理人員收入證明。沒有憑證的費用很難獲得賠償。
這些規定既要保護受害者權益,也要防止有人虛報費用。比如有人小傷大養拖延出院,超出合理時間的費用就要自己承擔。賠償標準統一計算方式,避免出現天價索賠的情況。
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爭議。比如自由職業者的誤工費計算,雙方對收入證明可能產生分歧。這時需要參考行業平均收入,必要時通過專業評估確定。
了解這些規定對司機和行人都很重要。司機知道賠償標準可以提前做好準備,行人了解規定可以更好維護權益。發生事故后要及時報警、保存證據,按流程處理賠償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