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撞人致重傷肇事逃逸會獲重刑嗎_開車致人重傷肇事逃逸
駕車撞人后逃跑會坐牢嗎?這五點必須知道
一、撞人逃跑判多少年
開車撞人導致重傷后逃跑會坐牢。根據法律規定,這種情況通常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如果因為逃跑導致傷者死亡,刑期會升到七年以上。這里說的交通肇事罪,指的是違反交通規則造成重大事故,導致他人重傷、死亡或財產重大損失。
法律依據是《刑法》第133條。該條款明確三種情況:普通肇事判三年以下;肇事逃逸或情節嚴重判三年到七年;因逃逸致人死亡判七年以上。
二、怎樣算肇事逃逸
認定逃逸需要兩個條件。第一是司機知道發生事故。如果司機不知道撞了人繼續開車,這種情況不算逃逸。比如夜間開車壓到路邊物品,司機沒察覺而離開,不能按逃逸處理。
第二個條件是逃避責任。常見的情況有兩種:要么不救人直接逃跑,要么把人送醫后偷偷溜走。只要符合其中一種就算逃逸。比如司機撞人后把傷者送醫院,但沒留下聯系方式就消失,這屬于逃避責任追究,照樣算逃逸。
三、如何證明司機知情
判斷司機是否知情需要綜合證據。監控錄像能直接記錄車輛碰撞過程,行車記錄儀能反映車內情況。目擊者證言也很重要,特別是看到司機下車查看的證人。
車輛損傷位置和現場痕跡能輔助判斷。比如前擋風玻璃有撞擊凹陷,地面上有急剎車痕跡,這些都能佐證司機應當知道發生事故。但最終認定需要多種證據相互印證。
四、救人后逃跑算逃逸嗎
這種情況屬于特殊類型。司機在事故發生后,如果先進行必要救助,但之后未向警方報告就離開,仍然可能被認定為逃逸。比如將傷者送到醫院急診室,但未登記個人信息就離開。
關鍵要看是否履行法定責任。法律規定肇事者必須立即報警、保護現場、協助調查。即使已經進行救助,若未完成這些法定程序,仍可能被追究逃逸責任。
五、常見誤解要認清
很多人以為只要沒撞死人就不嚴重,這是錯誤認知。造成重傷后逃逸,即便傷者后來康復,仍可能面臨三年以上刑期。還有人覺得離開現場幾分鐘不算逃逸,實際上只要主觀上想逃避責任,離開現場任何時長都構成逃逸。
正確做法是立即停車報警。留在現場等待處理,配合警方調查,這些行為能有效降低法律風險。即使當時很害怕,也要記住逃跑只會讓后果更嚴重。
遇到交通事故不要慌,記住三步處理法。第一確保安全,打開雙閃放置警示牌。第二檢查傷情,撥打120急救電話。第三報警備案,向交警說明事發經過。做好這些步驟能最大限度保護各方權益。
法律對交通肇事有明確規定,但具體案件需要專業分析。如果遇到類似情況,建議及時咨詢專業律師。律師能幫助收集有利證據,制定辯護策略,爭取從輕處理。案件細節不同,判決結果可能有很大差異,不能簡單套用網絡信息。
交通事故處理涉及復雜法律程序,從責任認定到賠償協商都需要專業知識。保留現場照片、醫療記錄、維修票據等重要證據,這些材料對后續處理至關重要。及時尋求法律幫助,才能更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