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工傷如何賠償的
【交通事故工傷賠償指南:這五個問題最關鍵】
一、交通事故工傷賠償由誰負責?
員工遇到交通事故工傷時,工傷保險和用人單位共同承擔賠償。工傷保險負責支付主要費用,用人單位需要支付三筆錢:治療期間的工資和福利、五到六級傷殘的每月津貼、勞動合同解除時的一次性就業補助金。
二、不同傷殘等級能拿到多少賠償?
一級到四級傷殘的員工可以拿到兩部分錢。第一部分是工傷保險支付的一次性補助金:一級27個月工資,二級25個月,三級23個月,四級21個月。第二部分是每月發放的傷殘津貼:一級按工資90%發,二級85%,三級80%,四級75%。如果津貼低于當地最低工資,工傷保險會補足差額。
員工到達退休年齡后,傷殘津貼會停止發放,改為領取養老金。如果養老金金額比原津貼少,工傷保險會補上差價。用人單位和員工還要按照津貼標準繼續繳納醫療保險。
三、上下班路上出車禍算不算工傷?
這種情況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必須是上下班必經路線,第二事故責任不在自己。如果交警認定員工負主要責任或全責,就不能算工傷。當員工負同等責任、次要責任或無責時,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四、工傷賠償的具體項目有哪些?
賠償包含六個主要部分。治療費用由工傷保險全額報銷。住院期間每天有伙食補助,需要到外地治療的還能報銷交通食宿費。醫療結束后可以申請傷殘鑒定,根據等級領取補助金和津貼。生活不能自理的員工有護理費,傷殘員工配置輔助器具的費用也能報銷。
五、申請工傷賠償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要在事故發生后30天內由單位申報工傷,單位不申請的,員工本人或家屬可在1年內申報。需要準備事故認定書、醫療證明、勞動合同等材料。如果對傷殘等級有異議,可以在收到鑒定結果15天內申請重新鑒定。賠償款通常分兩次發放,一次性補助金在鑒定后30天內到賬,每月津貼次月開始發放。
遇到賠償糾紛時,員工可以先找勞動部門調解。調解不成可以在60天內申請勞動仲裁。如果用人單位沒買工傷保險,所有費用由單位自行承擔。員工離職時要注意,一次性醫療補助金由工傷保險支付,就業補助金由單位支付,這兩筆錢都需要在離職手續辦完后申領。
特別提醒:交通事故賠償和工傷賠償可以同時申請。比如醫療費部分不能重復拿,但誤工費、傷殘補助等可以兩邊同時獲得。實際操作中要保存好所有票據原件,先走交通事故理賠,用復印件申請工傷賠償。
最后要記住三個關鍵時間點:事故后1個月內單位要申報工傷,1年內個人可以補申報,勞動仲裁時效是糾紛發生起1年內。超過這些時間可能導致無法獲得賠償,建議遇到問題及時咨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