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撞人的侵權責任有哪些_電動車撞人法律責任
電動車事故責任如何劃分
按照我國交通法規,交通事故責任分為五種類型。第一種是全部責任,指事故完全由一方過錯造成。第二種是主要責任,指一方過錯占大部分原因。第三種是對等責任,雙方過錯程度相當。第四種是次要責任,過錯占小部分原因。最后一種是無責任,當事人沒有過錯。
電動車撞人事故同樣適用這五類責任劃分。交警到達現場后,會通過檢查車輛位置、剎車痕跡等證據來判定責任。如果當事人對判定結果有異議,可以在收到認定書三天內提交書面材料申請重新審核。
可能涉及哪些刑事責任
嚴重交通事故可能構成危險駕駛罪。根據刑法規定,四種情況會被處罰:第一種是飆車造成危險,第二種是酒駕,第三種是超載或超速的客運車輛,第四種是違規運輸危險品。這些情況都會被判處拘役并罰款。
特別要注意第三和第四種情況。如果車輛所有者明知司機超載或違規運輸卻不阻止,也要承擔相同責任。比如物流公司老板讓司機超載運輸化學品,一旦出事老板也要受罰。
八種常見處理方式
第一種處理是立即停止傷害行為。比如施工車輛撞倒行人后仍在移動,傷者有權要求立即停車。第二種是移除障礙物,常見于車輛堵住小區出入口的情況。
第三種是消除潛在危險。例如發現電動車剎車失靈,車主必須及時修理。第四種是歸還物品,適用于拿走他人財物的情況。但要注意物品必須完好存在,如果手機被碾碎就只能賠錢。
第五種是修復受損物品。被撞壞的自行車能修好的要恢復原樣。第六種是經濟賠償,這是最常見的方式,包含醫療費、誤工費等實際損失。第七種是當面或書面道歉,適用于精神傷害。第八種是澄清事實,比如發聲明消除不實傳言。
財產返還的特殊情況
當事故涉及物品被拿走時,處理方式有特殊規定。原主人有權要回自己的物品,但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物品仍然存在,且現持有者不是合法獲得。
比如甲騎電動車撞人后拿走傷者的筆記本電腦。如果電腦被轉賣給不知情的乙,由于乙是正常購買,原主人就不能直接要回電腦,只能向甲索賠。但如果乙明知電腦是事故所得仍購買,原主人就有權要回。
事故處理注意事項
選擇處理方式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組合使用。比如撞壞商鋪大門既要賠償維修費(經濟賠償),又要負責安裝新門(恢復原狀)。如果事故導致店鋪停業,還需支付停業損失。
責任認定需要完整證據支持。當事人應當保存現場照片、醫療記錄、維修發票等材料。對賠償金額有爭議時,可以申請專業機構評估損失。
特別提醒兩點:一是及時報警備案,私了協議可能不被法律承認;二是注意三年訴訟時效,超過期限可能喪失索賠權利。建議重大事故咨詢專業律師,確保自身權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