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道路施工,物業公司未采取防護措施,是否要承擔責任?
【案件經過】
2021年4月某日晚11點多,陳女士加班后回家,騎自行車行駛至小區內3號樓位置時,被堆放在道路上的木板絆倒。發生事故后,陳女士打電話向家人求助,家人打了120救護車,并通知小區物業到現場處理事故。
據與物業公司了解,小區道路因長年失修有坑洼影響出行,便找來木板進行臨時遮擋,其目的也是為了業主著想,不認為物業存在過錯,對于陳女士因此次事故受傷產生的費用及損失不愿意承擔責任。陳女士與物業公司多次協商未果,無耐之下經朋友介紹到元甲律所進行咨詢。
元甲律師將陳女士此次事故情況全面了解后,對該案進行了詳細而專業的分析。 建議委托專業律師介入以便維護自身權益。陳女士認為律師分析的有理有據,維權有望,便將此次的侵權事件全權委托給了元甲律所。元甲律所接受了陳女士的委托之后,便立刻成立了專案組,開展整個維權行動。
【律師分析】
首先,物業服務企業依法依約對小區承擔妥善管理的責任,在小區內建立或設置相應的設備設施,確保其安全運行,定期檢查,加強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其次,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六條: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公共道路管理人不能證明已經盡到清理、防護、警示等義務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再次,陳女士發生事故后應收集有效證據以確保能有效維護自身權益,如現場照片、錄像,報警向相關部門進行救助等侵權證據。同時,把事故中產生的各項費用票據進行保留。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涉及人身侵權的賠償項目多達10多項,證據的關鍵程度不可忽視,形成完整的證據鏈,以便維權最大化。
于是,經過和物業公司幾輪的溝通、談判,最終,塵埃落定,物業公司賠償了陳女士近10個項目的賠償,賠償的金額也令陳女士非滿意。
陳女士表示,幸好有朋友幫助介紹了元甲所,同時也非常感謝元甲律師,在整個案件當中,沒有讓她操一點心,解決問題的方案方法都非常的專業,讓她在得到幫助的同時,也得到了一份人文關懷。
注:以上為元甲律所辦理過的真實案例,為確保個人隱私,以上委托人的名字均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