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民法典消費者可以要求生產者和經營者承擔人身損害賠償。包括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的合理費用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消費者可先同商家協商,協商不成,消費者可以去到消費者協會對經營者投訴,或者采取訴訟手段獲得賠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九百九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并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民法典規定商家欺騙消費者應當怎么賠償民法典規定商家欺騙消費者應當賠償消費者購買商品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的費用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的三倍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增加賠償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商家不愿意支付的,消費者可以去到消費者協會對經營者投訴,或者采取訴訟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九百九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并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消費者權益被侵害了怎么辦如果商家拒絕賠償1000元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的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消費損害賠償的必要條件和范圍
1、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應向商品經營者、服務提供者索取并妥善保存相關憑證,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發票、產品說明書、消費清單、交費單據等。
2、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受到損害時,應對損害的后果及造成損害后果的原因的相關證據予以保存、保全。
3、消費者受到侵害,造成財產損失、人身損害、精神損害,均可納入索賠的范圍。
二、消費損害賠償應遵循的原則
1、對等賠償的原則(1:1)。即經營者應對消費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費損害予以全部、等價賠償。〔提示釋義〕消費者遭受侵害有權要求賠償的損失包括物質損失、人身損害、精神損害。對此,有過錯的經營者應該對消費者進行賠償。賠償損失的目的是為了使消費者受到的財產、人身和精神方面的損失得以恢復到損害前的狀態。所以這種對等賠償僅僅只是有過錯的經營者對消費者承擔的最基本的法律責任,也是適用最廣泛的法律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6條“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117條“侵占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損失的,侵害人并應當賠償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懲罰性賠償的原則(1:2)。即經營者的行為構成欺詐,應對消費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費損害予以雙倍賠償。〔提示釋義〕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有欺詐行為的經營者規定的帶有懲罰性質的賠償規定。由于存在欺詐行為的經營者在主觀上有較大的過錯,也容易給消費者造成損害,其社會危害程度較之其他有過錯的經營行為會更大,故法律規定了更為嚴厲的賠償原則。〔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3、承諾賠償的原則(1:X>1)。即經營者應對消費者所受到的消費損害按照經營者先前的承諾予以賠償。〔提示釋義〕經營者為推銷自己經營的商品和服務,所做出的承諾是影響消費者做出消費選擇的重要因素,一旦消費者接受其承諾,雙方即形成一種約定的合同關系。因此如出現與承諾條件相悖的情形,經營者即應按其承諾進行賠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8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第60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三、消費損害索賠的維權途徑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商家賠償必須提供身份證嗎?
需要的,提供身份證是為了驗證對方身份信息。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生命、健康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依法請求懲罰性賠償。這是我國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之后,首次在民事基本法中明確的懲罰性賠償規定,這是針對產品生產商、銷售商故意侵權的產品責任,即明知產品有缺陷有可能造成損害,卻仍然將其投放市場放任造成損害,而且造成了他人生命、健康損害的后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采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范圍內采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民法典欺騙消費者商家怎么賠民法典欺騙消費者商家應賠償消費者購買商品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的費用的三倍進行賠償消費者繼續履行和賠償損失 ,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商家不愿意支付的,消費者可以去到消費者協會對經營者投訴,或者采取訴訟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九百九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并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