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你列示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的第二筆會計分錄有誤。發出材料應該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額為-400元,表示發出材料應負擔節約差異400元,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為7600元。正確的如下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
1、發出材料時:
借:委托加工物資
7600
材料成本差異
400
貸:原材料
8000
委托加工完畢驗收入庫,支付加工費和增值稅時:
借:委托加工物資
9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153
貸:銀行存款
1053
借:原材料
10000
貸:委托加工物資
10000
此時“委托加工物資”賬戶累計借方發生額為8500(7600+900),累計貸方發生額為10000,說明加工完畢材料的實際成本是8500元,計劃成本是10000元,差額為加工完畢材料的節約差異1500元。
借:委托加工物資
15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1500
勞動合同文本差異說明怎么寫?一、內容
企業自行擬定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的勞動合同文本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需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查。
二、依據
《廣東省勞動合同管理規定》(1995年4月7日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粵府〔1995〕22號),《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修改〈廣東省勞動合同管理規定〉第二十九條、三十條決定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的通知》(2003年5月13日,粵府〔2003〕40號)。
三、條件
確有需要自行擬定勞動合同文本的中央、部隊、省屬駐穗企業。
四、需提交資料
(一)企業自擬勞動合同文本一式兩份(如有作為勞動合同附件的規章制度、協議約定等,也要附后)。
(二)以企業名義提出的勞動合同審查申請,落款要加蓋單位公章。
(三)企業自擬勞動合同文本與規范勞動合同文本差異的詳細說明(包括與規范勞動合同文本相比,增加、減少、修改的條款及其理由)。
(四)企業資格證明材料(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及復印件)。
(五)含有自擬勞動合同文本、審查申請及合同文本差異說明的電子文檔。
五、辦事程序
(一)企業將需審核的材料直接報送勞動保障部門。
(二)合同文本審查機構對勞動合同進行登記、編號和審查。
(三)對獲通過的勞動合同,勞動保障部門發出《勞動合同審查意見書》,并通知企業領取《勞動合同審查意見書》,勞動保障部門將留一份勞動合同及其電子文檔備案存檔。
(四)對勞動合同條款有異議的,審查機構提出書面意見退回企業修改,企業對勞動合同文本進行修改后重新報送。
六、辦理時限
收到勞動合同審查申請后二十個工作日內。意見書要求企業對勞動合同修改后重新報送的,自企業重新提交之日起重新計算。
七、是否收費(收費依據和標準)
不收費。
八、辦事地址及咨詢、監督電話
廣州市教育路88號,郵政編碼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510030
咨詢電話:83352352、83192899,監督電話:83192865
外協加工的數量差異如何入賬答;會有兩種形態的委外加工:
第一種:由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我公司提供原材料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委托加工供應商進行加工。在這此過程中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加工供應商僅提供加工服務,收取加工費。原材料的所有權自始至終屬于我公司,就算原材料發給供應商,在供應商處存儲較長時間,也不會發生物權的轉移。
第二種:由我公司指定相關的工藝標準、用料標準,甚至原料的品牌、產地等,由加工供應商根據我公司的要求去購買原料,并按要求加工完成后供應我公司。在這種業務模式中,供應商給我公司的報價,實際上會包括兩部分,一是材料采購的價格,一是加工費的價格。物權在加工完成,并經過我公司進料檢驗合格后,才會轉移到我公司。
除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了上述的兩種形態,還會有些特殊的情形。但大多數特殊情形,實質上都是以上兩種形態的變種。比如目前流行的買進賣出的方式:將自己的半成品,以一定的價格賣給供應商。加工完成后,再向供應商買進來。其實就是第二種形態的變種。
在第二種形態外協加工的管理中,由于物權在進料檢驗合格之前的一段時間是屬于供應商,風險、責任界定比較清晰,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我們可以視作為一種特殊的采購行為,由采購直接下采購訂單進行購買。還可以根據公司的實際管理要求,在采購價格的構成中,以其它方式去體現材料和加工費的構成比例
外協單位資料移交中的相關問題探討蔡慶芳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國土資源部海底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
摘要 本文系統闡述了本單位資料館在接收外協單位資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主要包括移交程序、移交資料質量和數量等3個方面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這些問題影響資料的匯交、接收、歸檔和保存等工作環節,嚴重降低移交人和接收人的工作效率,并造成資源的浪費,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3點建議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①項目合同明確規定資料匯交要求外協材料差異說明 ;②設立項目責任人對移交成果質量負責制;③明確資料館對入館材料質量監督責任制,提高資料匯交管理能力。
關鍵詞 資料移交 資料館 外協單位 歸檔
隨著十八大“海洋強國”戰略的提出,本單位作為海洋地質單位所承擔的項目和國家任務逐年增加。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和成果質量,越來越多的項目被劃分為若干個子課題,由各研究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協助完成。因此,越來越多的外協單位需要移交資料給本單位資料館,但由于移交人員流動較大且缺乏溝通等原因,外協單位的資料移交工作始終不太理想。因此,確保外協單位移交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和系統性是本單位資料管理工作必須進一步加以解決的重要問題。
1 外協單位及成果移交的意義
本文中的外協單位是指除本單位之外的項目協作單位。外協單位按照課題任務書要求向本單位資料館提交成果資料。
術業有專攻,各項目由不同人員承擔,同一項目的不同子課題亦可能由不同人負責。此外,同一課題不同階段的資料的編寫或整理人也不盡相同,由此導致外協資料移交中出現各種問題,移交的資料不符合資料管理要求,嚴重影響了移交人和接收人的工作效率,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影響了單位資料歸檔的質量和匯交資料的質量,更多地會影響外協成果的接收和保存。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移交程序方面
由于合作次數較少或第一次承擔本單位外協項目,大多數外協單位不熟悉本單位資料館的資料移交相關規定,且與項目負責人或資料館缺乏必要的溝通,所以在資料移交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移交程序缺失等現象,主要有報告號未索取、移交清單未制作等。
報告號是在成果報告相關資料(包括紙質和電子介質)制作前,由移交人或項目負責人到本單位資料館填寫相應表格后獲取的流水號,在成果報告相關資料(如電子文件登記表、載體外標簽等)填寫過程中需要填寫的數字編號。移交清單是資料移交人與本單位資料館接收人之間履行移交手續時必需的移交憑證。而外協單位在資料移交前往往遺漏以上兩個移交程序。
2.2 移交資料數量方面
部分外協單位不熟悉本單位資料館對資料移交的數量規定,且與項目負責人或資料館缺乏必要的溝通,導致資料在資料移交數量方面出現問題,通常出現成果報告、結算報告等資料份數不足或超出要求等現象。
本單位資料館規定外協單位成果報告應提交6份紙質版及2份電子版,結算報告、合同書等原始資料需提交紙質版1份,而部分外協單位提交的資料數目不符合以上規定。
2.3 移交資料質量方面
由于外協項目負責人或資料移交人員存在僥幸心理,不重視移交資料的質量,導致資料在質量方面存在問題。下面就外協單位資料移交中的質量問題進行簡單說明。
2.3.1 蓋章和簽字問題
外協單位移交的資料,需要簽字、蓋章的資料沒有相應的簽字和蓋章。單位規定需蓋章處主要有成果報告扉頁、電子文件登記表、涉密情況登記表和載體外標簽等的落款處,而班報表格、工作方案表格和財物表格等的底部則需相關工作人員或領導簽字。因單位公章不可隨意攜帶,且單位領導肯定不會同行等原因,資料移交人就需要返回單位補充簽字、蓋章等手續。
2.3.2 打印裝訂問題
本單位資料館規定報告目錄之前部分需單面打印,正文部分雙面打印,打印清晰,單冊裝訂厚度不得超過2cm,裝訂需整齊結實。部分外協單位移交資料中通常出現單雙頁打印混亂,圖件公式等打印不清晰,單冊資料厚度遠遠超過2cm等問題,此外,在資料裝訂方面出現裝訂質量差、不整齊等現象,影響資料的順利接收和使用。
2.3.3 圖號、表號編寫格式問題
本單位資料館規定同一份資料中的圖號、表號需采用統一的編寫格式,如圖1、圖1-1或圖1-1-1的格式任選一種,部分外協單位移交的資料中出現混用以上兩種或三種格式的現象。
另外,本單位資料館規定移交資料中的圖、表與圖號、表號與圖表盡量位于同一頁內,當圖、表較長而分居兩頁或更多頁時,應添加續圖、續表號和表名、表頭,部分外協移交資料未按以上要求編寫,導致資料閱讀不方便,需翻回前幾頁獲知圖表名稱,嚴重影響資料服務質量。
3 原因分析
外協單位在移交資料過程中主要表現為不熟悉本單位資料館資料移交規定和存在僥幸心理,企圖蒙混過關等現象。
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1)外協單位與本單位合作次數較少或初次合作,未能深入了解本單位資料館資料移交的相關規定。
2)外協單位對資料移交不夠重視,或認為資料應有本單位資料館工作人員編輯成冊,未能在資料準備過程或移交前與本單位項目負責人或資料館溝通移交相關事宜。
3)合同不夠完善,項目負責人未能將資料移交規定及其重要性告知外協單位,包括資料移交的新規定、新要求未能及時傳達至外協單位等。
4)資料驗收制度標準不夠嚴格,問題資料僥幸過關的現象仍有發生。
4 解決辦法
資料移交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導致資料移交和檢查過程出現反復,增加了資料移交人員和接收人員的工作負擔,影響了工作效率。因此,如何減少甚至消除外協單位資料移交中的諸多問題,提高資料移交的成功率迫在眉睫。
下面就外協單位資料移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4.1 項目合同明確匯交要求
項目負責人與外協單位簽訂項目合同時,應將資料匯交列入合同,詳細說明資料匯交的要求,以引起外協單位對資料匯交的重視,只有從思想上開始重視移交資料的質量問題,才能從行動上避免各種問題的出現,爭取一次性完成資料移交工作,從而節省一大批因資料反復修改而產生的費用,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4.2 設立項目責任人對移交成果質量負責制
項目負責人對外協單位移交的成果質量負連帶責任,將資料移交與項目驗收相結合,如果外協單位不能按資料館規定移交成果,項目負責人需承擔相應的責任,項目則無法通過驗收,督促項目負責人在選擇外協單位的時候考慮外協單位移交成果的情況。因此,項目負責人在與新的子課題承擔人合作時,應把本單位資料館的外協單位資料移交規定傳達給對方,以避免各種資料移交問題的出現。只有項目負責人增加對外協單位資料移交工作的關注,成為移交人和接收人之間的樞紐,才能更好地解決外協單位資料移交中的諸多問題,節約彼此在反復移交資料中所浪費的時間和精力。
4.3 明確資料館對入館材料質量監督責任制,并提高資料匯交管理能力
明確資料館在外協資料移交過程中的監督責任,只有嚴把質量關,才能預防并杜絕移交資料格式亂、標準亂等一切不符合要求的現象發生。具體措施如下:
1)進一步整理并發布《外協單位資料移交規范》,詳細規定移交資料的相關制作規范、移交流程和移交數量、質量等問題,并明確規定資料接收人在外協資料接收中負有監督責任。
2)及時向項目負責人傳達外協單位資料移交規范及其新變化。
3)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努力提高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水平,向全國地質資料館學習先進的資料管理模式和匯交經驗,如全國地質資料館開發的匯交監管平臺EDMAKER2014,爭取開發出與本單位資料館實際管理模式相適應的資料匯交監管平臺,并逐步向全國地質資料館的管理模式轉變、靠攏。
5 小結
外協單位資料移交不合格,嚴重影響了移交人和接收人的工作效率,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影響了單位資料歸檔的質量和匯交資料的質量,更多地會影響外協成果的接收和保存。
本單位資料館在接收外協單位資料移交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主要表現在移交程序、移交資料數量和質量等三個方面。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三點建議:①項目合同明確規定資料匯交要求;②設立項目責任人對移交成果質量負責制;③明確資料館對入館資料質量監督責任制,提高資料匯交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