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海底撈起訴小放牛侵權獲賠95萬
海底撈起訴小放牛侵權獲賠95萬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近日,北京東城法院對此案宣判,判決小放牛停止涉案使用行為,公開消除影響并賠償海底撈經濟損失及訴訟支出95萬元。海底撈起訴小放牛侵權獲賠95萬。
海底撈起訴小放牛侵權獲賠95萬1
5月13日,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京法網事”發布的消息顯示,海底撈訴小放牛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已宣判,北京東城法院判決河北小放牛公司停止涉案使用行為,公開消除影響并賠償海底撈公司經濟損失及訴訟支出95萬元。海底撈方面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表示,賠償金將用于餐飲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幫扶計劃。
因認為河北小放牛公司在其餐館裝飾及微信公眾號中使用“炒菜界的海底撈”字樣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四川海底撈公司將河北小放牛公司訴至法院。5月13日“京法網事”顯示,北京東城法院對此案宣判,判決河北小放牛公司停止涉案使用行為,公開消除影響并賠償海底撈公司經濟損失及訴訟支出95萬元。案件宣判后,原、被告雙方未提起上訴,該案現已生效。
針對此事,海底撈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法院的公正裁判有效維護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該判決也凸顯了我國司法機構和有關部門對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堅決態度。為推動餐飲行業知識產權意識提升,落實品牌知識產權保護效果,海底撈決定聯合代理機構超成律師事務所將法院判罰的賠償金用于“餐飲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十百千幫扶計劃”。
海底撈介紹,該計劃將為10家中型餐飲企業提供商標保護現狀診斷報告及優化建議幫扶,為200家小微和創業餐飲企業提供200件商標注冊代理幫扶,為300家小微或創業餐飲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專業律師免費咨詢幫扶,為1000家餐飲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企業專項培訓幫扶。
海底撈起訴小放牛侵權獲賠95萬2
因有門店以“炒菜界的海底撈”進行宣傳,河北小放牛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放?!保┍凰拇ê5讚撇惋嫻煞萦邢薰荆ㄒ韵潞喎Q“海底撈”)告上法庭,并索賠100萬元。
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微信號“京法網事”消息,近日,北京東城法院對此案宣判,判決小放牛停止涉案使用行為,公開消除影響并賠償海底撈經濟損失及訴訟支出95萬元。
案件宣判后,原、被告雙方未提起上訴,該案現已生效。
用“炒菜界的海底撈”宣傳
被海底撈告上法院
據每經網此前報道,公開信息顯示,河北小放牛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始創于1991年,前身為古城保定的北斗星餐廳,是一家河北菜品牌。目前在河北石家莊、保定、唐山、邯鄲、滄州五市擁有30家直營分店,員工1400余人,經營總面積達14000平方米,年就餐人數600萬人次,曾被中烹協評為“十佳中國特色餐廳”,是河北省人氣較高的餐飲品牌。
2021年2月,小放牛在北京通州萬達商場開出了北京首家門店,但這家店的海報、菜單、座牌等眾多裝潢以及官方微信公眾號、網絡自媒體上等宣傳活動中,多次使用了“炒菜界的海底撈”標志。
大眾點評平臺上,位于北京通州的小放牛位列“新華大街美食熱門榜第2名”,店鋪展示圖片中不僅有“小放牛”名稱,還有“炒菜界的海里撈”宣傳語。
在底部顧客評論的照片中,的確有曬出的照片顯示,該店以“炒菜界的海底撈”做宣傳。
圖片來源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大眾點評網
對此,海底撈認為小放牛在宣傳過程中,使用的“海底撈”三個字與海底撈注冊商標組成文字完全相同,構成了商標侵權行為及不正當競爭,同時小放牛不當使用海底撈的.品牌及經營優勢進行商業宣傳,也構成了虛假宣傳。因此將其告上法庭。
起訴書顯示,海底撈要求法院判令小放牛賠償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人民幣100萬元,并在其經營門店、官方微信公眾號、美團、餓了么及門店所在地市知名報刊顯著位置連續刊登聲明至少30天,就其侵權行為消除影響。
小放牛:表述從顧客評論中提煉而來
法院:判決小放牛賠償海底撈95萬元
據“京法網事”,針對海底撈的訴狀,被告小放牛答辯稱,被告一直將原告視為學習榜樣,該種表述是從顧客的評論中提煉出來的,使用該字樣是為了表達對原告的崇敬和學習,而非攀附原告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原、被告雙方經營的菜品不同,不屬于同種或類似服務和商品,不存在競爭關系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使用海底撈字樣是對高品質的一種描述,不構成商標性使用,也不會對消費者產生混淆和誤導。
同時,被告在當地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無需攀附與自己菜品不同的海底撈品牌,該種使用方式沒有貶損原告的聲譽,反而起到了正面宣傳作用,不屬于不正當競爭。
東城法院依法審理后認為,原告主張權利的涉案商標,均處于注冊有效期限內,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理應受到法律保護。在案證據顯示原告業務發展迅猛,經營規模較大,在全球范圍內的大量門店持續廣泛地使用涉案商標,涉案商標具有較高市場知名度,法律應當給予其相應的保護。
本案中,原、被告雖然分別主營火鍋和炒菜,但均屬于涉案商標核定使用的餐館、餐廳服務,被告使用的“炒菜界的海底撈”標識也完整包含了“海底撈”字樣,與涉案商標構成近似,因此被告是否構成商標侵權,取決于該種使用是否為商標性使用以及是否容易引起混淆。
首先,從被訴標識的標注方式來看,被訴標識均以醒目方式標注于海報、菜單、餐具、員工服裝等顯著位置,“海底撈”三字還往往予以突出,且因“海底撈”商標知名度較高,消費者更容易將注意力集中于該三字,在未詳加辨識的情況下,部分消費者會被“海底撈”字樣吸引。
其次,從被訴標識的語句結構來看,尚無證據證明包括本案“炒菜界的海底撈”在內的該種流行的語句搭配,已經成為規范穩定的漢語通行表達,對于不同年齡段、知識結構、語言習慣的相關公眾,僅能表達唯一的固定含義;
尤其在“海底撈”系知名餐飲服務商標,而“炒菜”明顯屬于餐飲服務范疇的情況下,該語句亦很容易理解為“海底撈”商標權人經營的炒菜類餐飲服務,或者存在特定關聯,已超出單純的描述說明范疇。
再次,從被告使用被訴標識的主觀狀態及利益均衡角度來看,被告在其二十余家門店的海報、菜單、餐巾紙、水杯、手提袋、員工服裝等顯著位置幾乎均標注了涉案標識,且在原告兩次發函警告之后,仍然持續使用,難謂善意;被告在相同服務上直接使用與權利商標核心內容完全相同的文字,長此以往,亦將削弱權利商標與商標權利人之間的唯一對應關系,引起市場秩序混亂。
故被告對被訴標識的使用已經超出描述性正當使用的范疇,屬于商標性使用,構成對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因法院已經認定被訴使用行為系侵害商標權行為,原告權益已經得到相應救濟,故不再對其是否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認定和評述。
綜上,法院判令被告小放牛立即停止使用“海底撈”標識的涉案行為,鑒于原告涉案商標具有較高知名度,原告兩次發送律師函后被告仍在大量門店持續使用涉案標識,法院全額判賠了原告海底撈主張的經濟損失90萬元,酌情判賠其合理支出5萬元,并判令被告在《法治日報》上刊登聲明,為原告消除影響。
海底撈表示,將聯合代理機構超成律師事務所,將法院判罰的賠償金用于“餐飲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十百千幫扶計劃”。
海底撈起訴小放牛侵權獲賠95萬3
5月13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京法網事”發布推文《“海底撈”訴“小放?!鄙虡饲謾嗉安徽敻偁幇感小?。
推文顯示,因認為被告河北小放牛公司在其餐館裝飾及微信公眾號中使用“炒菜界的海底撈”字樣,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四川海底撈公司將河北小放牛公司訴至法院。
近日,北京東城法院對此案宣判,判決河北小放牛公司停止涉案使用行為,公開消除影響并賠償四川海底撈公司經濟損失及訴訟支出95萬元。案件宣判后,原、被告雙方未提起上訴,該案現已生效。
此前,河北小放牛公司答辯稱,原、被告雙方經營的菜品不同,不屬于同種或類似服務和商品,不存在競爭關系;使用海底撈字樣是對高品質的一種描述,不構成商標性使用,也不會對消費者產生混淆和誤導。
東城法院依法審理后認為,被訴標識均以醒目方式標注于海報、菜單、餐具、員工服裝等顯著位置,“海底撈”三字還往往予以突出,且因“海底撈”商標知名度較高,消費者更容易將注意力集中于該三字,在未詳加辨識的情況下,部分消費者會被“海底撈”字樣吸引。
同時,在“海底撈”系知名餐飲服務商標,而“炒菜”明顯屬于餐飲服務范疇的情況下,該語句亦很容易理解為“海底撈”商標權人經營的炒菜類餐飲服務,或者存在特定關聯,已超出單純的描述說明范疇。
最終,法院判令被告河北小放牛公司立即停止使用“海底撈”標識的涉案行為,鑒于原告涉案商標具有較高知名度,原告兩次發送律師函后被告仍在大量門店持續使用涉案標識,法院全額判賠了原告四川海底撈公司主張的經濟損失90萬元,酌情判賠其合理支出5萬元,并判令被告在《法治日報》上刊登聲明,為原告消除影響。
四川數十家餐館被告,只因店名帶“青花椒”四川數十家餐館被告,只因店名帶“青花椒”
四川數十家餐館被告,只因店名帶“青花椒”,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因為招牌有“青花椒”幾個字,四川多家餐館被起訴了。四川數十家餐館被告,只因店名帶“青花椒”。
四川數十家餐館被告,只因店名帶“青花椒”1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因為招牌有“青花椒”幾個字,四川多家餐館被上海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的一家餐飲公司給起訴了。在該網友發布的帖子中顯示,上海一家名為: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的公司,在11月、12月起訴了數十家四川省的餐飲店。
為啥遠在上海的公司要起訴四川省的餐飲店?原來,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于2014年取得了“青花椒”商標。在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看來,四川的一些餐飲店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將含有“青花椒”三個字的商標用于經營店鋪的門頭、牌匾、廣告牌、點菜單、店內背景墻等處,侵犯其商標。
用含有“青花椒”三個字的商標是否涉嫌侵權?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行為是否涉嫌惡意訴訟?面對起訴,四川省餐飲店又該如何應對?12月23日,四川在線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被訴企業:感覺很冤枉
沒有想到“青花椒”居然還能被注冊成商標
“當接到法院的電話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震驚,第二個感覺是冤枉。”廣安市廣安區宇宣青花椒魚莊負責人朱派宣告訴四川在線記者,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于2021年10月18日向廣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起訴自己餐飲店商標中的“青花椒”侵犯了其商標權。該案件于2021年11月25日開庭,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起訴宇宣青花椒魚莊案,也成為了其商標權系列糾紛案中四川開庭審理第一案。
作為地道的四川人,朱派宣說,青花椒作為一種植物、調味品在四川家喻戶曉。突然有上海的企業去法院起訴,說四川店家用“青花椒”店名侵權,自己是完全沒有想到。更沒有想到的是,“青花椒”居然還能被注冊成商標。
資料顯示,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青花椒商標有多組:“青花椒”圖案商標;青花椒砂鍋魚以及其英文標注等。四川在線記者查閱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網后發現,上述商標的注冊時間從2013年起,每隔一段時間均會被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注冊一次。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的官網顯示,截至到2021年7月21日,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已經注冊了97個商標,其中不少含有“青花椒”等字樣。
廣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書顯示,2021年11月26日,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向法院撤回了訴訟請求。“在我看來,是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心虛了。”朱派宣告訴四川在線記者,自己的工商營業執照上的商標使用時間是2011年3月29日,比上海那家公司早了兩年多,道理肯定是在自己一邊。“雖然上海的公司撤訴了,但是他們這種行為確是不道德。”朱派宣說。
受訪者供圖
同樣被起訴的,還有成都市青羊區唐記青花火鍋店。
2021年12月6日,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訴成都市青羊區唐記青花火鍋店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進行了立案?!澳壳埃覀冞@個案子的審判時間還沒有確定下來?!碧朴浨嗷ɑ疱伒晏迫A春告訴記者,自己覺得很冤枉。在她看來,自家的店名只是含有“青花“二字。青花椒”是一個通用名稱,是川渝地區的特產。而且自己家賣的是含有青花椒的火鍋,是一種菜品?!熬拖窕劐伻馐且粋€菜品一樣,所有店都在賣,不能說有回鍋肉的商家都侵權啊?”
針對此事,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其商標合理合法,有人侵權,他們自然要采取相關的對策。
對此感到不解和氣憤的還有許多四川的網友。網友@唐老鴨愛吃魚表示,青花椒一直是四川的特產,也是四川人吃東西的必備佐料。如果“青花椒”三個字被上海的商家注冊了的話,那作為四川人去餐館吃青花椒豈不是成為了支持商家的`違法行為?另外,如果“青花椒”三個字要可以注冊為商標的話,那以后四川的麻婆豆腐、回鍋肉等知名菜品的名稱是不是都要被其他人拿去注冊?
法律專家:上海公司涉嫌惡意起訴
四川商家可采用聯合申請撤銷“青花椒”商標等方式維權
天眼查網站顯示,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06月24日,注冊資本為56.2493萬人民幣。在天眼查網站中,四川在線記者還發現,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面臨62條自身風險信息。其中,法律訴訟信息為16條,不少是侵害商標權糾紛。
圖片來源:天眼查
“上海這家公司的行為,可能涉嫌惡意起訴?!睂τ谏鲜鍪录?,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建平介紹,該商家可能是利用了申請商標時消極審查的漏洞。所謂消極審查,是指商家提出商標申請以后,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會通過網站和紙質版雜志公布出來。如果沒有人提出異議,那就是意味著申請通過。但是,由于一般商家不會刻意關注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的相關通報和信息,所以很少有人提出異議。
“在這個案件中,上海的商家可能利用了前述漏洞,獲得了商標注冊。”王建平說,上海的商家在獲得商標注冊以后,廣泛地向各地含有“青花椒”字樣的商家提起商標權起訴,有惡意起訴的嫌疑。
關于“青花椒”三個字是否可以注冊為商標,王建平覺得可以值得探討。在王建平看來,按照我國《商標法》規定,花椒、麻婆豆腐這些都是通用名稱,是不能注冊為商標的。但是,像“青花椒”這樣的名稱,在“花椒”前面加了一個“青”,可能具有一定特色,以因此獲得了商標的授權。
我國《商標法》第十一條規定,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注冊:(一)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的;(二)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三)其他缺乏顯著特征的。前款所列標志經過使用取得顯著特征,并便于識別的,可以作為商標注冊。
對此,北京通商(成都)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軍認為,“青花椒”作為一種原材料,一般不得作為商標注冊,除非申請人經過使用取得顯著特征,為了便于識別的,可以作為商標注冊。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申請商標前已經使用的餐飲店可以在原有范圍內合法使用。同時,由于‘青花椒’屬于原材料,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陳軍說,此外,如果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注冊“青花椒”不以使用為目的,而是惡意注冊商標的,則任何個人或單位都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
在遭到起訴后,四川的商家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王建平建議可以用兩種方式進行維權。首先,四川全省商標中含有“青花椒”字樣的商家可以聯合起來,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提出異議,申請撤銷“青花椒”字樣的商標。據了解,目前四川已有18家餐館已建起了微信群,準備聯合維權。
除了聯合維權,王建平還給出建議?!捌浯?,商家們還可以聯合起來選擇司法訴訟的途徑,起訴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侵犯了四川商家的在先權。”所謂在先權,是指不管是品牌還是商標,只要我在先使用,就取得了一種權利,這種權利叫在先權。”
王建平的說法,也得到了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德恒(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夏良田的認同。在夏良田看來,青花椒作為一種普遍種植、大量使用的食品調味主要原料,本身就不得作為商標進行注冊。四川作為青花椒生產大省,可以聘請知識產權專業律師進行維權。
四川數十家餐館被告,只因店名帶“青花椒”2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因為招牌有“青花椒”幾個字,四川多家餐館被上海的一家餐飲公司給起訴了。在該網友發布的帖子中顯示,上海一家名為: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的公司,在11月、12月起訴了數十家四川省的餐飲店。---來源正觀新聞
用含有“青花椒”三個字的商標是否涉嫌侵權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
原來,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于2014年取得了“青花椒”商標。因為四川的一些餐飲店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將含有“青花椒”三個字的商標用于經營店鋪的門頭、牌匾、廣告牌、點菜單、店內背景墻等處,侵犯其商標。
法院的判決稱,青花椒并非飯店的通用名,法院的這個說法沒錯,青花椒注冊商標是沒問題的,并不違背商標法。蘋果、小米都能注冊為商標,青花椒也當然可以。然而,青花椒又是一種調味料的名稱,也就是說不管誰注冊了青花椒商標,都無權干涉別人使用青花椒這種調味料。
青花椒只是表示的調味料和烹飪方法
其實,店名青花椒魚店、青花椒火鍋店中的青花椒只是表示的調味料,表示的是菜品的烹飪方法,這不屬于商標性的使用,因此不構成侵權。店主們沒有提出這一關鍵點,而法官也沒有主動考慮這一點,法官保持中立態度,不主動釋明可以理解,其實這是商標領域的法律常識,難道不懂嗎?
我國《商標法》第十一條規定,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注冊:(一)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的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二)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三)其他缺乏顯著特征的。前款所列標志經過使用取得顯著特征,并便于識別的,可以作為商標注冊。
青花椒到底是否屬于約定俗成的商品通用名稱且使用地域范圍廣泛?
在名稱上的爭議是如果商標是約定俗成的商品通用名稱,且使用地域范圍廣泛,可以通過商標爭議,要求商評委撤銷原告的商標。而作為商標組成部分的通用名稱,任何人構成正當使用商品通用名稱被申請為注冊商標或者注冊商標的一部分后,商標權人雖然對該商標享有專用權,但不得限制他人對該商品通用名稱的使用。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直到案例,因歷史傳統、風土人情、地理環境等原因形成的相關市場較為固定的商品,其在該相關市場內的通用稱謂可以認定為通用名稱;注冊商標權人不能因其在該商品市場推廣中的貢獻主張對該商品的通用名稱享有商標權,無權禁止他人使用該通用名稱來表明商品品種來源。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青花椒作為一種普遍種植、大量使用的食品調味主要原料,本身就不得作為商標進行注冊。四川作為青花椒生產大省,然而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注冊“青花椒”不以使用為目的,而是惡意注冊商標的,則任何個人或單位都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
如果不以使用為目的通過注冊商標告侵權來牟利涉嫌惡意起訴
截至到2021年7月21日,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已經注冊了97個商標,其中不少含有“青花椒”等字樣,并且身涉不少商標權官司來看,從這里可以看出這個青花椒注冊者,如果該公司目的并不是使用目的,他們的目的就是起訴,通過注冊曖昧不清的商標告侵權來牟利,實質上就是在濫用商標權,涉嫌惡意起訴。
再說,據了解有兩個官司原告當庭撤訴了,是因為發現被告含有青花椒字樣的店名已用了十來年了,比原告注冊青花椒商標的時間早多了,根據在先使用原則,意味著無論如何都不算侵權!
四川數十家餐館被告,只因店名帶“青花椒”3
繼“胡辣湯”“肉夾饃”之后,四川的青花椒也被“盯上”了。
12月22日,有網友在麻辣社區發帖稱,因為店招含有“青花椒”三字,四川有多家餐館,被上海的一家餐飲公司起訴。網友質疑,作為調味品,“青花椒”被注冊成商標本身就不合理,擔憂這樣的訴訟,會給餐飲商家帶來巨大打擊。
12月23日,封面新聞記者聯系到了被起訴的商家之一,“射洪縣王記青花椒魚莊”店主王先生。王先生說,為了應訴,他前后準備了一個多月,沒想到11月25日開庭前,起訴方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看了他準備的材料后,當庭撤訴。
店名有“青花椒”侵權了?
四川多家餐館被上海企業起訴
在這個引發關注的網帖中,網友稱,因為招牌有“青花椒”幾個字,四川多家餐館被上海的一家餐飲公司給起訴了。
起訴這些四川餐館的,是“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其在2021年11月、12月,起訴了數十家四川的餐館。
其起訴理由是: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取得“青花椒”商標,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這些餐館擅自在其經營店鋪的門頭、牌匾、廣告牌、點菜單、店內背景墻等處使用,侵犯其商標權,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
網友列出的被起訴的部分商家
對此,這名網友一方面覺得此事“非常離譜”,“四川作為青花椒生產和消耗大省,萬萬沒想到,會因為青花椒被人告上法庭”。
另一方面,這名網友認為,食材調味品“青花椒”被注冊成商標本身就不合理,并擔憂這種“玩弄法律”、目的明確的“惡意訴訟”,會給本就在疫情期間艱難維系的餐飲商家帶去巨大打擊,同時呼吁相關部門應該予以重視,打擊類似的惡意訴訟。
被訴商家:
開庭后對方撤訴,質疑“起訴目的不單純”
“我感覺他們這個完全就是敲詐勒索,是專門以侵權名義來找錢的!”12月23日下午,提及此事,被起訴商家之一的“射洪縣王記青花椒魚莊”老板王先生,仍憤憤不平。
今年10月,王先生得知自己被起訴的消息,震驚之余,他也立即和家人一起,著手準備自己的工商信息等資料準備應訴,“真的是前前后后忙了一個多月,覺都睡不好。”
被起訴商家的營業執照
據王先生介紹,他的“王記青花椒魚莊”工商登記注冊時間為2011年8月30日,而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工商登記注冊時間為2013年6月24日,自己遠遠早于對方。
王先生說,他店招使用“青花椒”字樣,本意是將“青花椒”作為產品的原料使用,在于突出食品制作所添加的原材料,而不是作為餐飲服務商標使用。而且,在餐館的門頭牌匾著重突出了“王記”字樣,并非是混淆注冊商標“青花椒”。
在餐飲行業從業多年,王先生認為,青花椒魚,在四川民間已形成菜系,在四川或重慶的任何縣、市,使用地圖搜索“青花椒魚”四個字,均有很多這樣的餐飲店,僅僅就牌匾的前面的字號有所區別,在四川,“青花椒”是家喻戶曉的調味原料。
“在11月25日下午準備開庭前,對方就看了我整套的答辯意見,結果開庭,他們就直接撤訴了。”對于這樣的起訴行為,王先生質疑該公司目的并不單純,“是不是刻意來敲詐的?”
原告撤訴
律師觀點:
無事實依據和正當理由提起訴訟,要依法追究責任
對于此事,四川一上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師認為,根據《商標法》的規定,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的;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標志,不得作為商標注冊。前款所列標志經過使用取得顯著特征,并便于識別的,可以作為商標注冊。
此外,《商標法》還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
由此,若“青花椒”本身作為通用名稱,沒有經過使用取得顯著特征并便于識別,則本不應當作為商標注冊。倘若“青花椒”注冊方在名稱前冠有縣級以上地名的,其冠以的地名并非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的組成部分,那么注冊方以此提起的侵權之訴則沒有相應事實依據和正當理由,不排除其提起類似訴訟的行為濫用訴權甚至惡意訴訟。
根據規定,若無事實依據和正當理由提起民事訴訟,尤其是知識產權訴訟中沒有權利基礎的是認定為惡意訴訟的主要依據。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根據最高法、最高檢《關于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多次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的或涉嫌虛假訴訟,當然,從此次所涉訴訟來看,還不足以認定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因此,這種行為更多地表現為濫用訴權,應當依法予以駁回,原告對此申請撤訴也屬于其行使權利的方式,但此種行為不應被助長,從而影響商家的正常經營秩序。
比較知名的商標侵權的案例有哪些時間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2010年—2012年
案情:從名不見經傳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到現在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的涼茶第一罐,“王老吉”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但是,這奇跡中間卻夾雜著兩家公司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的恩怨。從2010年開始,廣藥集團與加多寶之間就展開了“王老吉”的商標之爭。
結果:北京一中院就鴻道有限公司(加多寶)提出的撤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于2012年5月9日作出的仲裁裁決的申請作出裁定,駁回鴻道集團提出的撤銷中國貿仲京裁字第0240號仲裁裁決的申請。該裁定為終審裁定,暫時為廣藥集團和加多寶的“王老吉”商標爭奪案畫上了句號。
時間:2012年—2015年
案情:喬丹和中國體育用品公司喬丹體育自2012年以來官司不斷,同年10月,飛人喬丹向商評委提出爭議申請,認為喬丹體育注冊上述商標的行為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所指的誠實信用原則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2015年初喬丹再次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中國喬丹體育公司撤銷關于“QIAODAN”、“僑丹”、“喬丹王”在內的多個爭議商標。
結果: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起訴中國體育用品公司喬丹體育“商標爭議案”耗時三年,迎來終審判決,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78起喬丹體育商標爭議案中的32起做出了終審判決:二審維持原判,駁回了邁克爾•喬丹撤銷喬丹體育爭議商標注冊的上訴請求,保持喬丹體育爭議商標的注冊。
時間:2015年
案情:2004 年,周某買下了一個注冊于 1996 年、名為“百倫”的商標,隨后又注冊了包括“新百倫”在內的一系列聯合商標,并在 2008 年拿到“新百倫”商標的批準。而早年曾以“紐巴倫”為名在國內進行宣傳的New Balance,因為其 2006 年成立的上海公司名為新百倫,便開始使用“新百倫”作為中文名,于是擁有中文商標的企業向廣州中院提起侵權訴訟。
結果: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商標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該院認為,美國New Balance公司在中國的關聯公司——新百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因使用他人已注冊商標“新百倫”,構成對他人商標專用權的侵犯,須賠償對方9800萬元。
“海底撈”狀告“河底撈”商標侵權,法院判決結果是什么?“海底撈”狀告“河底撈”商標侵權,法院判決結果是海底撈敗訴,河底撈勝訴。河底撈并不構成侵權,海底撈訴訟失敗。
事情的起因非常簡單,海底撈餐飲覺得河底撈餐飲有蹭熱度之嫌,覺得河底撈侵犯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了他們的商標權,進而把河底撈告上了法庭。單看名字,一個是海底撈,一個是河底撈,雖然相似,但的確是一個海里一個河里,并不是一個概念。但海底撈畢竟是大牌連鎖,覺得河底撈之所以會起這個名字,主要是想蹭海底撈的熱度,進行顧客的引流。其實,若不仔細看,也許是有可能想去海底撈的顧客,會走進河底撈餐飲。但如果是這種思維,也可以認為想去河底撈吃飯的顧客,還非常有可能走進海底撈。
所以,海底撈狀告河底撈,只是純粹站在了自己的立場之上考慮,覺得自己是店大,就占主導優勢。其實,海底撈和河底撈是不同的菜系,河底撈是湘菜,而海底撈眾所周知是火鍋非常出名。因為是不一樣的東西,可以這樣解釋,想去海底撈吃火鍋的人,即便是走錯了,進入了河底撈的店,難道就能立馬改變初衷去吃湘菜餐飲商標侵權案例完整版 ?很顯然這樣的可能性并不是很高。反之,想去河底撈吃飯的顧客,即便走進了火鍋店,極大的可能是退出來,另外尋找湘菜館。
海底撈狀告河底撈之所以會敗訴,主要是河底撈的門頭設置和海底撈截然不同,根本不存在任何模仿海底撈或者想蹭海底撈熱度的想法。而且河底撈雖然不是大店,湘菜做得也是一絕,是非常出名的,根本不需要蹭海底撈的熱度。雖然河底撈勝訴了,但他們依舊非常大氣的改了名字,目前河底撈已經改名為河底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