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一、了解企業內退政策 內退,全稱“內部退養”或“內退內養”或“離崗退養”,這嚴格來說并不是真正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的辦理了 退休 手續,只是在單位內部的一種近似退休待遇的辦法,辦理內退的人員可不在單位工作,但每月可從單位領取一定數額的內退費,不過這些人的 社會保險 并沒有終止,而是由單位繼續在 社保 中心繳納,一直到到達 退休年齡 條件后正式辦理退休。單位一般也對內退設置一定的年齡界限(譬如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內等等)。所以,這實際上是一種保留勞動關系但又無須在崗的情形,一般在國企較多,主要是對一些無法安排合適崗位但又未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員工的過渡性辦法。 因此內退員工原則上勞動關系依然屬于原單位。一旦企業破產,按照法律規定需要給內退員工相應的補償。 二、破產企業的員工安置 面臨破產的企業,必須首先安置好企業職工。政府鼓勵破產企業職工自謀職業,職工失業期間可享受 失業保險 待遇。 1、依據國務院《關于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破產有關問題的通知》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 依照《通知》規定,實施企業破產必須首先安置好企業職工。破產企業所在地的市或者市轄區、縣人民政府應當采取轉業培訓、介紹就業、生產自救、勞務輸出等各種措施,妥善安排破產企業職工重新就業,并保障他們在重新就業前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政府鼓勵破產企業職工自謀職業。 對自謀職業的,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放一次性安置費,不再保留國有企業職工身份。一次性安置費原則上按照破產企業所在市的企業職工上年平均 工資 收入的3倍發放,具體發放標準由各有關市人民政府規定。 3、破產企業職工失業期間,依照《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失業保險期滿無法重新就業的職工,符合社會救濟條件的,由當地民政部門按照規定發給社會救濟金。 破產企業離退休職工的離退休費和 醫療費 由當地社會養老、 醫療保險 機構負責管理。破產企業參加 養老保險 、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的,其離退休職工的離退休費、醫療費由當地社會養老、醫療保險機構分別從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中支付。沒有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或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不足的,從企業 土地使用權 出讓所得支付;處置土地使用權所得不足以支付的,不足部分從處置其他 破產財產 所得中撥付。 破產企業中因工致殘或者患嚴重 職業病 、全部或者大部分 喪失勞動能力 的職工,作為離退休職工安置。距離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職工,經本人申請,可以提前離退休。 破產企業中的 勞動合同 制職工的安排,依照《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 法規 的規定辦理; 臨時工 的安排,依照《全民所有制企業臨時工管理暫行規定》辦理。破產企業職工的安置費用來源不足的,按照企業隸屬關系,由破產企業所在地的市或者市轄區、縣的人民政府負擔。 企業倒閉了內退職工怎么辦結合上述信息,相信你對內退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正在內退階段,也不必過于擔心企業倒閉了內退員工怎么辦, 國家政策對內退員工的 工資福利 都有一定的保障。
企業政策性關停后,對職工經濟補償有哪些規定和標準經濟補償標準和支付辦法。 (1)企業按照《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 1994〕481號)、省府辦公廳《 轉發省勞動保障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改制職工分流安置工作意 見的通知》(粵府辦〔2006〕25號)等文件的規定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 對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支付經濟補償金。 經濟補償金按職工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 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 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 按單位正常生產(工作) 情況下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計算。其中, 職工月平均工資低于本企業月平均工資的, 按本企業月平均工資計發,且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職工月平均工資或企業月平均工資高于單位所在地上年度城鎮職工月 平均工資3倍的, 按單位所在地上年度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標準計發。 如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 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 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 除經濟補償金外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 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 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 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本企業的平均工資為×××元, 實行此辦法解除勞動關系并分流到社會的職工××人,總工齡為×× 年,經濟補償金平均月工資為××元,經濟補償金總額為××× 萬元,醫療補助費為××萬元; 解除勞動關系并安置到改制后非國有法人控股企業的職工××人, 總工齡為××年,經濟補償金平均月工資為××元, 經濟補償金總額為×××萬元,醫療補助費為××萬元。 (2)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職工, 經原企業與職工雙方協商一致, 解除勞動關系時可將經濟補償金轉為一次性繳納養老保險費、 醫療保險費以及一次性計發生活費, 不足部分由原企業與職工協商解決。一次性繳納的養老保險費, 以所在地級以上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及年遞增5% 的幅度為繳費基數, 按距法定退休年齡前的年限和繳費時的費率計算。 一次性繳納的醫療保險費,按所在地級以上市的規定執行。 一次性計發的生活費, 按不低于所在地失業保險金月標準和距法定退休年齡前的月數計算。 實行此辦法安置的職工××名,總工齡為××年,費用××萬元。 3.(如改制為國有法人控股企業,即國家資本、 股本所占比例大于50%的)變更勞動合同的職工××名, 職工在改制前企業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為改制后企業的工作年限。 4. 改制后的企業原則上接收安置原企業的××名職工, 占改制后企業職工人數的××%。
關停企業的職工安置辦法一年工齡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發放一個月工資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的補償金.最長不超過24個月
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職工應當享受那些權利??破產企業職工主要有三方面權利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一是對債務人所欠職工的工資保險等各項費用提出異議的權利;二是有權參加債務人會議并發表意見;三是有權參加債務人委員會;四是優先受償的權利。具體的法律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債權人應當在人民法院確定的債權申報期限內向管理人申報債權。債務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不必申報,由管理人調查后列出清單并予以公示。職工對清單記載有異議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職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九條規定:債權人會議應當有債務人的職工和工會的代表參加,對有關事項發表意見。
第六十七條規定:債權人會議可以決定設立債權人委員會。債權人委員會由債權人會議選任的債權人代表和一名債務人的職工代表或者工會代表組成。債權人委員會成員不得超過九人。
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依照下列順序清償:
(一)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二)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
(三)普通破產債權。
政策性破產企業職工安置方案法律分析:破產企業職工自謀職業。對自謀職業的,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放一次性安置費,不再保留國有企業職工身份。一次性安置費原則上按照破產企業所在市的企業職工上年平均工資(社平工資)收入的3倍發放,具體發放標準由各有關市人民政府規定。但不是指每個人一樣多,是指總量不超過三倍。
破產企業職工失業期間,依照《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失業保險期滿無法重新就業的職工,符合社會救濟條件的,由當地民政部門按照規定發給社會救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二條 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
第七條 債務人有本法第二條規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申請。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對債務人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企業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畢,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依法負有清算責任的人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第一百一十三條 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依照下列順序清償:(一)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二)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企業政策性關停職工如何安置 ;(三)普通破產債權。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該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