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
一、安全責任事故 賠償標準 是多少? 1、喪葬補助金 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 工資 。 2、 供養親屬撫恤金 (1)按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工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 (2)配偶每月40%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 ,其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 他親屬每人每月30%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 ,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3、工亡補助金 一次性 工傷死亡 補助的標準調整為全國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二、安全責任事故分級標準是什么? 1、一般事故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由縣級人民政府初步認定,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認。 2、較大事故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初步認定,報省級人民政府確認。 3、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由省級人民政府初步認定,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確認。 4、特別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初步認定,報國務院確認。 三、公安機關如何介入安全責任事故? 事故發生后,公安機關依照《 刑法 》和《 刑事訴訟法 》的規定,對事故發生單位及其相關人員 立案偵查 的,其中:在結案后認定事故性質屬于刑事案件或者治安管理案件的,應由公安機關出具證明,按照公共安全事件處理;在結案后認定不屬于刑事案件或者治安管理案件的,包括因事故,相關單位、人員涉嫌構成犯罪或者治安管理違法行為,給予立案偵查或者給予 治安管理處罰 的,均屬于生產安全事故。 綜上所述,安全責任事故中受傷的工人屬于 工傷 ,因事故死亡的,家屬可以拿到一筆賠償,其中 死亡賠償金 是職工人均年收入的20倍。安全事故發生后,企業要盡快上報到主管部門,公安機關也介入調查,對于受傷致殘的職工,企業盡快申報工傷,主動承擔賠償責任。
工傷事故有什么賠償標準對于 工傷事故賠償 標準有什么規定?這個問題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 ,解答如下: 關于 工傷事故 有什么 賠償標準 這個問題,工傷事故賠償項目包括醫藥費、誤工費、 護理費 、住院伙食補助費、 傷殘 補助金等。 工傷事故 賠償金 額按《企業職 工傷 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等國家有關規定計算。辦理了 工傷保險 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 的 農民工 ,由工傷保險單位按國家政策給予賠償;辦理了 意外傷害保險 的農民工,由保險公司根據保險條款給予賠償,不足部分由施工企業負擔。沒有辦理任何保險的, 農民工工傷賠償 全部由施工企業承擔。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 6721-198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 6721-1986)
本標準規定了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的統計范圍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 ,計算方法和評價指標。 1基本定義
1. 1傷亡事故經濟損失
指企業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發生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經濟損失,包括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
1. 2直接經濟損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后處理支出的費用和毀壞財產的價值。
1. 3間接經濟損失
指因事故導致產值減少、資源破壞和受事故影響而造成其他損失的價值。
2直接經濟損失的統計范圍
2. 1人身傷亡后所支出的費用
2.2.1醫療費用(含護理費用)
2.1.2喪葬及撫恤費用
2.1.3補助及救濟費用
2.1.4歇工工資
2.2善后處理費用
2.2.1處理事故的事務性費用
2.2.2現場搶救費用
2.2.3清理現場費用
2.2.4事故罰款和賠償費用
2.3財產損失價值
2.3.1固定資產損失價值
2.3.2流動資產損失價值
3間接經濟損失的統計范圍
3. 1停產、減產損失價值
3.2工作損失價值
3.3資源損失價值
3.4處理環境污染的費用
4. 5補充新職工的培訓費用(見附錄A)
3.6其他損失費用
4計算方法
4.1經濟損失計算見公式(1)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標準 :
4.3固定資產損失價值按下列情況計算:
4.3.1報廢的固定期資產,以固定資產凈值減去殘值計算;
4.3.2損壞的固定資產,以修復費用計算。
4.4流動資產損失價值按下列情況計算:
4.4.1原材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均按帳面值減去殘值計算;
4.4.2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業實際成本減去殘值計算。
4.5事故已處理結案而未能結算的醫療費,歇工工資等,采用測算方法計算(見附錄A)。
4.6對分期支付的撫恤、補助等費用,按審定支出的費用,從開始支付日期累計到停發日期,見附錄A。
4.7停產、減產損失,按事故發生之日起到恢復正常生產水平時止,計算其損失的價值。
5經濟損失的評價指標和程度分級
5. 1經濟損失評價指標
5.1.1千人經濟損失率
5.2經濟損失程度分數
5.2.1一般損失事故
經濟損失小于1萬元的事故。
5.2.2較大損失事故
經濟損失大于1萬元(含1萬元)但小于10萬元的事故。
5.2.3重大損失事故
經濟損失大于10萬元(含10萬元)但小于100萬元的事故。
5.2.4特大損失事故
經濟損失大于100萬元(含100萬元)的事故。
附 錄 A
幾種經濟損失的測算法
(補充件)
A1醫療費按公式(A1)測算:
注:上述公式是測算一名被傷害職工的歇工工資,一次事故中多名被傷害職工的歇工工資應累計計算。
A3補充新職工的培訓費用
A3.1技術工人的培訓費用每人按2000元計算。
A3.2技術人員的培訓費用每人按1萬元計算。
A3.3補充其他人員的培訓費用,視補充人員情況參照A3.1, A3.2酌定。
A4補助費、撫恤費的停發日期
A4.1被傷害職工供養成年直系親屬撫恤費累計統計到16周歲(普通中學在校生累計到18周歲)。
A4.2被傷害職工及供養成年直系親屬補助費、撫恤費累計統計到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68周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