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補償安置協議不涉及商業秘密,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申請公開!
案件背景
綿陽市涪城區王女士的老宅坐落城市新區的一個小山坡上,旁邊有個池塘,景色宜人。圍繞池塘,王女士效仿風景區,建設了一排茅草棚,擺上桌椅,旁邊再建一個彩鋼瓦頂的小屋,像是拼接起來的幾個集裝箱,里面布置廚房和包廂,王女士就這樣開起了小飯館。
由于這樣像“農家樂”的飯館在當地不多,王女士的生意一時間很是紅火。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當地征收辦的領導在一次光顧之后告訴王女士,這里早就納入了征收區域,只是政府現在還不需要用地,才沒有實施征收補償,說王女士的小飯館是征收范圍確定之后建造的,依法應不予補償,以后政府實施征收的時候,要配合簽字。王女士當然希望能有一些補償,就沒有一口答應。可能是冒犯了領導,很快,
王女士就收到了一份《限期拆除決定書》,但是送達決定書的城管局工作人員又說他們只是走程序,不會真的強拆,王女士信以為真,就沒有申請行政復議或起訴。
不過城管局也沒有說謊,王女士就這樣又經營了足有兩年。
但是政府好像是要開發這塊土地了,王女士作為征收區域內少有的幾個農戶,沒有等到征收部門的補償談判,就先收到一份《強制執行決定書》,說是王女士拒不履行此前的限期拆除決定,且逾期沒有復議或訴訟,現在決定強制執行。
突然懵圈的王女士不知如何面對,于是找到了專門做拆遷補償的北京新邦律師事務所的儲彪律師團隊,對其上述拆遷糾紛的解決提供幫助。
辦案紀實
新邦律師團隊經研究認為,鑒于王女士對限期拆除決定早已喪失起訴權利,對后面的強制執行決定起訴,預計結果不會理想。但是律師從和王女士的交談中注意到了這樣兩個情況,一是王女士從沒看到過集體土地征收批準文件,住房和自留地都還沒有拿到補償,二是離此不遠還有好幾個和這差不多的飯店,已經被征收了,雖然補償不一定高,但都得到了補償,建設者和政府簽訂過補償安置協議。
經過和王女士溝通,儲彪律師將維權主要切入點確定在了征收行為合法性審查,以及爭取與相似被征收人同等補償上。
最終是在尋求同等補償上面取得了突破,政府最終沒有強行推進拆除,而是重新開啟了補償談判,和王女士達成了安置補償協議。
本案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一個政府信息公開糾紛案。為給爭取同等補償尋找依據,儲彪律師幫助王女士,有針對性地向征收部門提起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要求提供王女士指定的幾戶的補償安置協議和征收區域的補償款發放情況清單。這個申請遭遇到了阻礙,征收部門以補償安置協議涉及他人商業秘密,其他被征收人不同意公開為由,答復王女士不予提供。
王女士針對該不予公開的答復,依法申請了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
最終法院判決認為,征收補償安置協議是依法應當公開的政府信息,征收部門的涉及他人商業秘密的主張不能成立,應在限期內向王女士提供上述信息。
本案的勝訴,客觀促成了補償安置爭議的協商解決。
律師看法
本案中,政府明顯有以“拆違”代替“拆遷”之嫌。規劃、城管部門平時疏于管理,一旦拆遷談判受阻,政府經常想到用“違建”做文章,大幅降低甚至不予支付補償款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推進征收拆遷進程。“先拆了再談補償”被很多地方領導視為最高效的拆遷工作方式。
新邦律師認為,對已納入征收區域的建筑物、構筑物,以處罰違法建設的方式拆除,是執法目的不正當的違法行政,有關部門應當對此引起重視,明文禁止。
此外,本案還涉及到了公平行政的問題,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應當盡可能注意到對相對人的同等對待,因為最基本的公平一旦缺失,政府的公信力勢必大受傷害
案例來源:大律“云律所”法律支持單位——北京新邦律師事務所,以上為新邦律所辦理過的真實案例,為確保個人隱私和商業隱私,文中所有的名字均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