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延誤賠償標準2022
基本的行業共識快遞延誤賠償標準2022 ,同城快遞的投遞時間一般是24小時,而國內異地的快遞是72小時。
同城快件徹底延誤的時間最長是三天,國內異地的快件徹底延誤時間是七天。
按照這個標準規定,延誤的賠償應當是免除本次的服務費用,延誤導致貨品價值喪失的,應當按照相應的毀損進行實際賠償。
《民法典》有貨物運輸合同專章規定,其中規定,如果對于所托運的貨物有毀損,或者丟失情況的,首先有約定的按照約定進行賠償,沒有約定的,雙方可以進一步達成一些補充協議或者按照合同條款去確定賠償的價格快遞延誤賠償標準2022 ;
如果沒有辦法確定的,要依據貨物所到達地的市場價格進行定價。
《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七條 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快遞賠償標準2022快遞賠付標準:1、當快件發生丟失、損毀或短少快遞延誤賠償標準2022 ,未保價快件快遞延誤賠償標準2022 ,信件類按本次服務費用(不含其快遞延誤賠償標準2022 他附加費)的2倍賠償,包裹類按實際損失價值賠償,但最高不超過本次服務費用(不含其快遞延誤賠償標準2022 他附加費用)的5倍賠償。對其他損失或間接損失,不承擔賠償責任;2、對于保價的快件,按保價金額的2%計收保價費,快件發生丟失時,按照被保價金額進行賠償,保價最高限額為每票人民幣三萬元整;3、快件發生丟失、損毀或短少,免除本次服務費用(不含保價費等附加費用);4、自然災害、空難、戰爭、交通事故、政府行為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延誤及損毀,不承擔賠償負責。
未保價快遞損壞賠償標準2022屢屢出現快遞延誤賠償標準2022 的理賠難、賠付爭議等現象快遞延誤賠償標準2022 ,同樣在考驗著快遞保價服務快遞延誤賠償標準2022 的價值所在。
順豐同城連續兩天上榜熱搜,使得快遞保價與理賠的話題再度引發熱議。
針對寄丟客戶黃金一事,9月14日,順豐同城相關人士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表示,“此事9月10日發生以后,我們第一時間協助客戶報警,同時進入客服全額理賠流程。9月12日,我們收到用戶的理賠確認函,并安排財務打款。9月13日已按照8000元的保價金額全額先行賠付到賬。9月13日最新進展是,經過警方的調查尋找,在各方配合努力下,客戶遺失的黃金已經找到。”
雖然事情暫時告一段落,但這一事件背后所涉及的有關快遞保價的討論還在持續發酵。
快遞保價話題并非第一次沖上熱搜,順豐同城也并非第一家因保價快遞理賠而被消費者“吐槽”的物流公司。在國內快遞行業,保價快遞的理賠幾乎成了一個頑疾,時有發生,阻礙著快遞公司服務質量的提升、服務形象的塑造。
2021年,我國快遞行業正式邁入“千億件”時代。然而,隨著快遞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郵政業務申訴情況也與日增多。這其中,涉及郵件丟失、損毀的投訴占比較高。
事實上,推出保價服務已經成為每家快遞公司的“標配”,但各家快遞公司對于保價所約定的細節標準卻有所差別。與此同時,屢屢出現的理賠難、賠付爭議等現象,同樣在考驗著快遞保價服務的價值所在。
保價服務成標配
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國內郵政快遞行業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9月10日至12日,全國郵政快遞業運行總體安全、平穩,共攬收快遞包裹8.52億件,分別較2021年、2020年中秋假期增長0.24%、24.8%;投遞快遞包裹9.31億件,分別較2021年、2020年中秋假期增長0.11%、37.9%。
業務量的增長,已經成為國內快遞行業的常態。自2021年起,中國快遞行業正式進入“千億件時代”,且在今年有望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12.2億件,同比增長3.7%。
從分類上看,快遞包括同城業務、異地業務以及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此次,順豐同城寄丟客戶黃金的快遞業務,便屬于同城業務。
然而,正當全行業在迎接快遞業務量不斷攀升的良好發展趨勢時,另一項數據也不得不引起各家快遞企業的重視。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郵政業用戶申訴情況顯示,今年2月份(公示停滯于該月),郵政服務申訴的主要問題是郵件延誤、投遞服務和郵件丟失短少,分別占申訴總量的41.5%、29.1%和21.3%。其中,在郵件丟失短少申訴中,主要占比是“企業未按照規定賠償”。實際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此前每個月公示的郵政業用戶申訴情況中,“企業未按照規定賠償”都是郵件丟失短少申訴的最主要緣由。
“快遞保價問題爭議,跟中國快遞服務需求層次變化有關。”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快遞服務需求主體長期以小批量、低附加值電商件為主。這些快遞貨值不大,即使過去消費者對保價也有爭議,但因損失不多,加之法規不健全,多數放棄權益維護。
“但隨著快遞成為百姓生活高度依賴的服務,人們越來越多地采用快遞寄遞高貨值商品,一旦損毀丟失,損失額度大。”楊達卿進一步指出。
高貨值寄遞包裹量的增多,是當前國內快遞行業攬收端出現的一個明顯變化。因此,為了降低賠付成本和爭議,保價則成為各家快遞企業的“標配服務”。
一位快遞企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各快遞公司都已推出保價服務。物品保價一般是指為確保高客單價物品快件安全轉運,保障客戶利益而推出的保價業務。”
該人士總結了目前幾家快遞企業的保價服務情況。一般而言,快遞價值不超過1000元,保價賠償上限約800至1000元/單,保價費用一般為1元;價值在1000至2000元之間,保價費用一般為2元;價值在2000至1萬元之間,保費一般為金額的千分之三;價值在1萬至3萬元之間,保費一般為金額的千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