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我國法定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的職業病包括10類132種!
2013年12月23日,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安全監管總局、全國總工會4部門聯合印發《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該《分類和目錄》將職業病分為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職業性化學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職業性傳染病、職業性腫瘤、其他職業病10類132種。《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自印發之日起施行。2002年4月18日原衛生部和原勞動保障部聯合印發的《職業病目錄》予以廢止。
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一、塵肺病:
1、矽肺;
2、煤工塵肺;
3、石墨塵肺;
4、碳黑塵肺;
5、石棉肺;
6、滑石塵肺;
7、水泥塵肺;
8、云母塵肺;
9、陶工塵肺;
10、鋁塵肺;
11、電焊工塵肺;
12.鑄工塵肺;
13、根據《塵肺病診斷標準》和《塵肺病理診斷標準》可以診斷的其他塵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1、過敏性肺炎;
2、棉塵病;
3、哮喘;
4、金屬及其化合物粉塵肺沉著病(錫、鐵、銻、鋇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學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屬肺病。
職業性皮膚病:
1、接觸性皮炎;
2、光接觸性皮炎;
3、電光性皮炎;
4、黑變病;
5、痤瘡;
6、潰瘍;
7、化學性皮膚灼傷;
8、白斑;
9、根據《職業性皮膚病的診斷總則》可以診斷的其他職業性皮膚病。
職業性眼病:
1、化學性眼部灼傷;
2、電光性眼炎;
3、白內障(含放射性白內障、三硝基甲苯白內障)。
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聲聾;
2、鉻鼻病;
3、牙酸蝕病;
4、爆震聾;
職業性化學中毒:
1、鉛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鉛);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錳及其化合物中毒;
4、鎘及其化合物中毒;
5、鈹病;
6、鉈及其化合物中毒;
7、鋇及其化合物中毒;
8、釩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鈾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氫中毒;
13、氯氣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氣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氫中毒;
22、磷化氫、磷化鋅、磷化鋁中毒;
23、氟及其無機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類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鉛中毒;
26、有機錫中毒;
27、羰基鎳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機氟聚合物單體及其熱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鈉)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機磷中毒;
51、氨基甲酸酯類中毒;
52、殺蟲脒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擬除蟲菊酯類中毒;
55、銦及其化合物中毒;
56、溴丙烷中毒;
57、碘甲烷中毒;
58、氯乙酸中毒;
59、環氧乙烷中毒;
60、上述條目未提及的與職業有害因素接觸之間存在直接因果聯系的其他化學中毒。
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
1、中暑;
2、減壓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動病;
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狀體、視網膜)損傷;
7、凍傷;
8、腰間盤突出。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亞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內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膚疾病;
6、放射性腫瘤(含礦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
7、放射性骨損傷;
8、放射性甲狀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復合傷;
11、根據《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標準(總則)》可以診斷的其他放射性損傷。
職業性傳染病:
1、炭疽;
2、森林腦炎;
3、布魯氏菌病;
4、艾滋病(限于醫療衛生人員及人民警察);
5、萊姆病;
職業性腫瘤:
1、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
2、聯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雙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膚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爐逸散物所致肺癌;
8、六價鉻化合物所致肺癌;
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間皮瘤;
10、煤焦油、煤焦油瀝青、石油瀝青所致皮膚癌;
11、β-萘胺所致膀胱癌。
其他職業病:
1、金屬煙熱;
2、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
3、股靜脈血栓綜合征、股動脈閉塞癥或淋巴管閉塞癥(限于刮研作業人員)。
職業病的檢查:這個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定奪檢查事項:
1、用人單位應當組織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2、用人單位應當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3、用人單位應當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定期職業健康檢查。對需要復查和醫學觀察的勞動者,應當按照體檢機構要求的時間,安排其復查和醫學觀察;
4、用人單位應當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
5、用人單位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應當及時組織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6、體檢機構發現疑似職業病病人應當按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通知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用人單位對疑似職業病病人應當按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按照體檢機構的要求安排其進行職業病診斷或者醫學觀察;
7、職業健康檢查應當根據所接觸的職業危害因素類別,按《職業健康檢查項目及周期》的規定確定檢查項目和檢查周期。需復查時可根據復查要求相應增加檢查項目。
職業病分哪幾類?修訂后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將職業病調整為132種(含4項開放性條款)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新增18種,類別仍為10類。
擴展資料
新增加的職業病包括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
金屬及其化合物粉塵肺沉著病(錫、鐵、銻、鋇及其化合物等)
刺激性化學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硬金屬肺病
白斑
爆震聾
銦及其化合物中毒
溴丙烷中毒
碘甲烷中毒
氯乙酸中毒
環氧乙烷中毒
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狀體、視網膜)損傷
凍傷,艾滋病(限于醫療衛生人員及人民警察)
萊姆病
毛沸石所致肺癌
胸膜間皮瘤
煤焦油、煤焦油瀝青、石油瀝青所致皮膚癌
β-萘胺所致膀胱癌
股靜脈血栓綜合征、股動脈閉塞癥或淋巴管閉塞癥(限于刮研作業人員)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職業病分類和目錄
勞動者和社會保障部印發的職業病目錄中職業病范圍確定為什么?依據《職業病防治法》第二條的規定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調整并公布。《職業病防治法》所稱的職業病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并非泛指的職業病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而是由法律作出界定的職業病。由法律授權國務院的衛生行政部門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職業病目錄,可以更確切地反映應實際情況,根據現實的需要及時地進行調整,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
2022年安全工程師招生已經開始啦,網校總結多年成功輔導經驗,從學員實際需求出發,結合安全工程師考試命題規律、重點、難點,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針對不同學員開設超值精品班、高效實驗班、尊享無憂班,為不同學員量身打造,帶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你高效備考2022年安全工程師。
職業病的主要類型,職業病享受什么待遇主要類型
按照2011年12月3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職業病
的規定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根據2013年12月30日修訂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它包括十大類,132種職業病,分別是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
1. 塵肺。有硅肺、煤工塵肺等[2] 。
2. 職業性放射病。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亞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內照射放射病等。
3. 職業中毒。有鉛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4. 物理因素職業病。有中暑、減壓病等。
5. 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有炭疽、森林腦炎等。
6. 職業性皮膚病。有接觸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7. 職業性眼病。有化學性眼部燒傷、電光性眼炎等。
8. 職業性耳鼻喉疾病。有噪聲聾、鉻鼻病。
9. 職業性腫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癌,聯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10. 其他職業病。有職業性哮喘 、金屬煙熱等
對職業病的診斷,應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
法定類型
接觸粉塵
職業病是一種人為的疾病。它的發生率與患病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水平。世界衛生組織對職業病的定義,除醫學的涵義外,還賦予立法意義,即由國家所規定的“法定職業病”。我國政府規定,確診的法定職業病必須向主管部門和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凡屬法定職業病的患者,在治療和休息期間及在確定為傷殘或治療無效死亡時,均應按工傷保險有關規定給予相應待遇。有的國家對職業病患者,實行經濟補償,故也稱為賠償性疾病。
由于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很多,導致職業病范圍很廣,不可能把所有職業病都納入到法定職業病范圍。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并參考國際上通行的做法,2013年12月23日,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安全監管總局、全國總工會4部門聯合印發《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分10類共132種。其中:塵肺13種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6種;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職業性化學中毒60種;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7種;職業性傳染病5種;職業性皮膚病9種;職業性眼病3種;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種;職業性腫瘤11種;其他職業病3種。
值得一提的是,職業病是屬于與職業有關的疾病,但也見于非職業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種和每一病例都必須具備特定的職業史或接觸史。
與職業有關疾病的范圍比職業病更為廣泛,它具有三層含義:
(1)職業因素是該病發生和發展的諸多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
(2)職業因素影響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了健康,從而促使潛在的疾病顯露或加重已有的疾病病情;
(3)通過改善工作條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緩解。因此,在職業衛生工作中,應將該類疾病列為控制和預防的重要內容,保護和促進職業人群的身體健康。常見的與職業有關疾病有:行為(精神)和身心的疾病,如精神焦慮、憂郁、神經衰弱綜合征,多因工作繁重、夜班工作、飲食失調、過量飲酒、吸煙等因素引起。有時由于對某一職業危害因素產生恐懼心理,而致精神緊張、臟器功能失調。
慢性非特異性呼吸道疾患,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哮喘等,是多因素的疾病。吸煙、空氣污染、呼吸道反復感染常是主要病因。即使空氣中污染在衛生標準限值以下,患者仍可發生較重的慢性非特異性呼吸道疾患。其他如高血壓、消化性潰瘍、腰背痛等疾患,也常與某些工作有關。
新增類型
2013年12月3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了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安全監管總局、中國總工會共同印發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修訂后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將職業病調整為132種(含4項開放性條款),新增18種。
調整后職業病仍分為10類。新增加的職業病包括:金屬及其化合物粉塵肺沉著病(錫、鐵、銻、鋇及其化合物等),刺激性化學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硬金屬肺病,白斑,爆震聾,銦及其化合物中毒,溴丙烷中毒,碘甲烷中毒,氯乙酸中毒,環氧乙烷中毒,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狀體、視網膜)損傷,凍傷,艾滋病(限于醫療衛生人員及人民警察),萊姆病,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間皮瘤,煤焦油、煤焦油瀝青、石油瀝青所致皮膚癌,β-萘胺所致膀胱癌,股靜脈血栓綜合征、股動脈閉塞癥或淋巴管閉塞癥(限于刮研作業人員)。[3]
診斷標準
用人單位
一、用人單位應當組織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二、用人單位應當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三、用人單位應當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定期職業健康檢查。對需要復查和醫學觀察的勞動者,應當按照體檢機構要求的時間,安排其復查和醫學觀察。
四、用人單位應當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
五、用人單位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應當及時組織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六、體檢機構發現疑似職業病病人應當按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通知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用人單位對疑似職業病病人應當按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按照體檢機構的要求安排其進行職業病診斷或者醫學觀察。
七、職業健康檢查應當根據所接觸的職業危害因素類別,按《職業健康檢查項目及周期》的規定確定檢查項目和檢查周期。需復查時可根據復查要求相應增加檢查項目。
八、職業健康檢查應當填寫《職業健康檢查表》,從事放射性作業勞動者的健康檢查應當填寫《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檢查表》。
診斷要求
申請職業病診斷時應當提供:
(一)職業史、既往史;
(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
(三)職業健康檢查結果;
(四)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
(五)診斷機構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關材料。用人單位和有關機構應當按照診斷機構的要求,如實提供必要的資料。沒有職業病危害接觸史或者健康檢查沒有發現異常的,診斷機構可以不予受理。
鑒定程序
編輯
根據《職業病防治法》有關規定,職業病鑒定程序如下:
申請
當事人向作出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所在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鑒定申請.鑒定申請需提供的材料包括:鑒定申請書,職業病診斷病歷記錄,診斷證明書,鑒定委員會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審核
職業病診斷鑒定辦事機構收到當事人的鑒定申請后,要對其提供的與鑒定有關的資料進行審核,看有關材料是否齊備、有效.職業病診斷鑒定辦事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資料之日起10日內完成材料審核,對材料齊全的發給受理通知書;對材料不全的,通知當事人進行補充.必要時由第三方對患者進行體檢或提取相關現場證據.當事人應當按照鑒定委員會的要求,予以配合。
組織鑒定
參加職業病診斷鑒定的專家,由申請鑒定的當事人在職業病診斷鑒定辦事機構的主持下,從專家庫中以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當事人也可以委托職業病診斷鑒定辦事機構抽取專家,組成職業病鑒定委員會,鑒定委員會通過審閱鑒定資料,綜合分析,作出鑒定結論.鑒定意見不一致時,應當予以注明。
鑒定書
鑒定書的內容應當包括:被鑒定人的職業接觸史;作業場所監測數據和有關檢查資料等一般情況;當事人對職業病診斷的主要爭議以及鑒定結論和鑒定時間.鑒定書必須由所有參加鑒定的成員共同簽署,并加蓋鑒定委員會公章。
異議處理
當事人對職業病診斷有異議的,在接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之日起30日內,可以向做出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所在地設區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鑒定。
設區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負責職業病診斷爭議的首次鑒定。
當事人對設區的市級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在接到職業病診斷鑒定書之日起15日內,可以向原鑒定機構所在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再鑒定。
注意事項
省級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為最終鑒定。
我國法定的塵肺病包括哪些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我國法定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的塵肺病包括13種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分別為矽肺、煤工塵肺、石墨塵肺、碳黑塵肺、石棉肺、滑石塵肺、水泥塵肺、云母塵肺、陶工塵肺、鋁塵肺、電焊工塵肺、鑄工塵肺,還有根據《塵肺病診斷標準》和《塵肺病理診斷標準》可以診斷的其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他塵肺病。
塵肺屬于比較嚴重的職業病,需要要加強礦山、冶金、建材和建筑行業執法監督的力度,按照相關的標準來嚴格控制這些危害因素的濃度和強度,通過源頭治理來有效減輕職業病危害。
擴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十五條 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的設立除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設立條件外,其工作場所還應當符合下列職業衛生要求:
(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職業病分類和目錄2022 ;
(二)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
(三)生產布局合理,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
(四)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
(五)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關于保護勞動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人社部——職業病分類和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