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補救措施,指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由原先的對抗改為配合,主動履行相關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三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執行:(一)當事人履行行政決定確有困難或者暫無履行能力的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中止執行的情形消失后,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執行。對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當事人確無能力履行,中止執行滿三年未恢復執行的,行政機關不再執行。
當事人采取補救措施的,可以減免加處的罰款或者滯納金”規定在《行政強制法》第四章“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程序”中,“總則”第六條規定,“實施行政強制,應當堅持教育與強制相結合”,這一原則應普遍適用于行政機關自行執行程序和法院強制執行程序。
在法院強制執行行政決定時,對當事人采取補救措施,且行政機關同意的,可以減免加處的罰款或滯納金。減免加處的罰款或者滯納金,符合教育與強制相結合原則,符合立法本意。
擴展資料
行政強制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行政性,行政強制是發生在行政管理領域中,為了實現行政管理目的,主要由行政機關依照行政程序作出的行政行為。值得一提的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中執行機關是人民法院,理論上行使的是司法權,但考慮到我國行政強制執行體制的現狀,可將其理解為行政權的延伸,將一并納入本法規范。行政性特點可以將行政強制與刑事強制及訴訟強制區分開。
2、服從性,即行政強制是典型的行政機關單方行為,當事人必須服從決定,沒有自由選擇的余地。服從性特點可以將行政強制與行政合同、行政指導、行政許可、行政給付等非強制性具體行政行為區分開。
3、物理性,即行政強制是直接作用于當事人人身、財產等權利,具有限制人身和改變財產物理狀態效果的具體行政行為。其是發生可見動作的有形行為,而不是無形行為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不僅是意思行為,還是實力行為。物理性特點可以將行政強制與行政處罰、責令停止建設等行政命令相區分。
4、依附性,即行政強制盡管作為一類獨立的具體行政行為存在,但依附性仍是其特點,行政強制本身不是目的,不能為了強制而強制,行政強制總是為其他行政行為的作出或者實現而服務的。
參考資料來源:綿羊市人民政府-行政強制法
簡述行政強制的含義與特征含義。行政強制執行是指國家機關為了保障行政權的合法、有效行使和行政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對不履行行政機關所科義務的管理相對人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依法采取強制性措施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迫使其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一種法律制度
行政強制執行權的性質
1. 行政強制執行權是行政權而非司法權。首先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行政權分為行政決定權和行政執行權,當執行權服務于行政決定權的時候,就轉化為行政執行權。行政執行權是行政權的一部分,執行的內容是行政決定,目的是實現行政職能,代表公共利益,維護公共秩序。其次,行政強制執行權屬于行政權。行政強制執行權雖是由從行政執行權轉化而來,但其本質上依然是行政權。行政執行權與行政強制執行權的分界是執行過程受到阻礙,法律狀態內部發生了變化,即義務人拒絕履行義務。如果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是由于對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有異議,則義務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借助司法權力量來抗辯行政強制執行權。但如果義務人對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沒有異議,既不履行義務又不起訴,就將直接導致強制權啟動的后果,從而促使行政執行權完成向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轉化過程。因此可以認為,行政強制執行權在本質上應該是行政權。 但是,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權屬性,并不意味著行政機關當然地擁有行政強制執行權,必須由法律、法規的專門授予。之所以由司法機關來強制執行部分具體行政行為,完全是出于對進入強制執行領域的行政行為再增加一層監督的考慮,法院對作為執行依據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只是一種監督,這是司法權為保證強制執行的正確性而對行政執行過程的滲透,它不屬于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范疇,更不能因此改變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權本質。
2. 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權是實體性權力而非程序性權力。表面看來,行政強制執行權只是落實先前已被確定下來的權利、義務關系,沒有對行政相對人增加義務和負擔,不產生新的權利、義務關系,因而仿佛應該只是一種程序性權力,而非實體性權力。似乎行政強制執行權的存在僅有手段上的意義,而不具有目的上的意義。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我們看到行政強制行為具有明顯的涉權性,無論是執行性的還是非執行性的,都直接調整或涉及到相對方公民、法人的權益。雖然,一方面它是在實現已經確定的法律關系:另一方面,其方法的強制性本身就使之具有了新的法律屬性,也具有了干預相對方權益的獨立屬性。行政機關采用強制手段迫使行政相對人履行其義務,完全有可能增加行政相對人的義務和負擔,如執行罰。另外,執行方法失當,執行程序違法均可能對相對人造成新的損害。行政強制執行權在實現原行政決定所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同時,可能對相對人增加義務和負擔,可能產生新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行政強制執行更是一種實體性權力。
3. 行政強制執行權是相對獨立性質的權力而非輔助性質的權力。行政強制執行權的相對獨立性是指,其形式上的附屬性和行使上的獨立性并存。行政強制執行權就其形式而言,它是對行政決定的執行,其實施必須以一個有效的行政決定的存在為前提。因此,行政強制執行權具有形式上的附屬性。但行政強制執行權就其運行過程而言,又表現出一種獨立性。行政強制執行權對公民權益的調整或干預是相對獨立的,并不完全依附于其它的行政行為。行政強制執行權與行政決定權在本質上和法律特征上,是完全不同的權力類型,有不同的行為主體,涉及不同的權利、義務關系,遵循不同的程序,表現為不同的法律關系。在行政強制執行法律關系中,一方是依法擁有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或法院,即執行主體;另一方是依行政決定而負有義務的義務人,即被執行主體。但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認為行政強制執行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行政機關或法院的強制執行權和行政決定所確定的義務。因為,強制執行的目的,不是確定義務人有無以及有什么樣的義務,而是執行主體憑借強制執行權強制被執行主體履行義務,實現行政決定所確定的義務。為此,執行主體可以科以被執行主體新的義務,即使不科以新的義務,被執行主體對強制執行也負有容忍的義務。并且,行政強制執行權能否最終實施的決定權也獨立于行政決定。如相對人自動履行了行政決定所確定的義務時,由執行主體遵循另外的程序決定是否執行。因此,行政強制執行與行政決定是不同的兩個法律關系,行政強制執行權應視為相對獨立性質的權力。
行政強制執行的含義及特征(一)行政強制執行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的內涵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主體依法自己或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發生法律效力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的行政決定的行政相對人采取強制方式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以迫使該相對人履行該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之狀態的行為或制度。
(二)行政強制執行的特征
1.行政強制執行以行政主體和法院為執行主體。
2.行政強制執行以已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為執行內容。
3.強制執行的目的在于迫使相對人履行義務或用代執行等方式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之狀態,最終確保行政法上秩序的實現。
4.在執行條件上,行政強制執行必須以相對人逾期不履行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為前提。
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有哪些1、代履行
代履行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又叫代執行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是指義務人不履行法律、法規等規定的或者行政行為所確定的可代替作為義務,由行政強制執行機關或第三人代為履行,并向義務人征收必要費用的行政強制執行方法。代履行必須同時具備四個要件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
(1)存在相對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義務的事實,且此種不履行因故意或過失引起。
(2)該行政法上的義務是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他人可以代為履行的作為義務。
(3)代履行的義務必須是代履行后能達到與相對人親自履行義務同一目的的義務。
(4)由義務人承擔必要的費用。
2、執行罰
執行罰是一種間接強制執行的手段。它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對拒不履行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當事人進行制裁,以迫使當事人自覺履行該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的法律制度。執行罰可分兩類:一是執行行政罰;二是執行罰。
3、直接強制
直接強制,是指在采用代執行、執行罰等間接手段不能達到執行目的,或無法采用間接手段時,執行主體可依法對義務人的人身或財產直接實施強制,迫使其履行義務或實現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強制執行方法。
擴展資料:
性質
1、行政性。行政強制執行是行政機關為實現行政權力而依法定職權實施的單方的具體行政行為,具有明顯的行政性。
2、強制性。這是行政強制執行的根本特征。正是這種措施所具有的強制性使其區別于行政機關實施的不需要借助于強制即能實現的其行政強制執行的依附性 他行政措施。
3、執行性。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在于促使行政相對方履行義務,保障行政處理決定的實際、有效執行。
行政強制執行的行政性、強制性、執行性是相互聯系的,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