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3日發布2012年醫療事故不良事件監測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2012年全國醫療事故不良事件報告數量超過18萬份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涉及43類產品,涵蓋了《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的所有醫療事故類別。醫療不良事件不等于質量事故,也不等于醫療事故。醫療器械不良事件,是指獲準上市的質量合格的醫療器械在正常使用情況下發生的、導致或者可能導致人體傷害的各種有害事件。根據統計,2012年全國醫療事故不良事件報告數量位列前十位的產品類別依次為醫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醫用衛生材料及敷料,注射穿刺器械,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物理治療設備,醫用光學器具、儀器及內窺鏡設備,普通診察器械,醫用縫合材料及黏合劑,醫用電子儀器設備和手術室、急救室、診療室設備及器具。與2011年相比,報告數量位列前十位的產品基本相同,僅個別產品分類有變化,其中,2011年位列前十位的“計劃生育手術器械”在2012年未列入前十位,取而代之的是“手術室、急救室、診療室設備及器具”。按事件傷害程度統計分析,2012年可疑醫療事故不良事件報告中,事件傷害程度為死亡的報告占總報告數的0.06%,事件傷害程度為嚴重傷害的報告占總報告數的12.93%,事件傷害程度為其他的報告占總報告數的87.01%。按涉及使用人員統計分析,2012年可疑醫療事故不良事件報告中,72.11%的報告所涉及的醫療器械是由專業人員操作的;2.34%的報告所涉及的醫療器械是由非專業人員操作的;12.20%的報告所涉及的醫療事故是由患者自己操作的;13.34%的報告操作人不詳。其中,所涉及的醫療事故是由專業人員操作的報告比例較2011年的81.94%有所減少;操作人員不詳的報告所占比例較2011年的2.60%有比較明顯的增長。
在我國,由責任心造成的醫療糾紛約占多少?395例案例中有243例涉及到醫療高風險的因素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占61.5%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這些基于醫療特殊性所引發的醫療糾紛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其誘因不是醫生可以控制的。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2004年到2006年9月共審理了101例醫療糾紛案件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其中醫療機構負全責的僅有兩例,占1.9%。
——摘編自北京市醫學會2002年9月1日-2006年9月6日395例案例統計結果
醫療糾紛發生率怎么算?醫療事故發生率怎么算?低風險患者死亡率怎么算?前不久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為進一步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了解醫院中醫療糾紛和侵權事件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的發生狀況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對全國326所醫院進行了多項選擇式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醫療糾紛發生率高達98.4%。調查發現,醫療糾紛發生率與醫院床位和住院病人數及手術人次數呈正相關的發展趨勢,三級醫院的醫療糾紛多于二級醫院,二級醫院多于一級醫院。調查數據顯示,一級、二級和專科醫院的醫療糾紛大多數在每年10例以下,三級醫院大多數在每年10例以上,24.5%的三級醫院超過了每年30例。由此看出,醫院越大,收治的疑難重癥病人多,病人愈后結果不良,是產生醫療糾紛多的一個因素。
全年賠償四十二億
在326所醫院中,2000年一年發生醫療糾紛索賠金額為1-5萬元的占29.4%,5-10萬元的占22.1%,10-20萬元的占15.6%,20-50萬元的占12.9%,50-100萬元的占6.4%,100萬以上的占7.1%。其中三級醫院的索賠數額較高,10萬元以上數額的賠償占60%,100萬元以上的賠償占11.5%。據統計,2000年一年中326所醫院醫療糾紛索賠金額總計約6000萬元左右,平均每所醫院是21萬元。目前全國共有縣以上醫院近2萬所,按照病人索賠金額20萬元/年/院這個平均數推算,全國一年醫院醫療糾紛的索賠金額高達42億,占全國縣以上醫院醫療收入的5.9%。
七成多有過激行為
發生了醫療糾紛后,73.5%的病人及其家屬曾發生擾亂醫院工作秩序的過激行為,其中43.86%發展成打砸醫院。這些過激行為對醫院設施直接造成破壞的有35.58%,導致醫務人員受傷的有34.46%。
另外在326所醫院中有86%至96%的醫院發生過因醫療糾紛導致病人滯留醫院、不住院或不繳納醫療費用的現象,此種情況也已成為醫院面臨的非常困惑和棘手的問題。
醫療糾紛高發的原因
通過對多項選擇式問卷調查的分析發現,在第一大類“社會因素”選項中,63.5%的人選擇了“全民法律意識提高快,自中國醫療糾紛數據統計 我維權保護意識普遍上升”導致醫療糾紛多發;選擇“由于新聞媒體炒作,制造轟動效應,誤導病人和家屬”的有88.6%;選擇“由于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使病人自負藥費比例增加引發糾紛”的有34.77%。
在第二大類“醫院內部因素”選項中,選擇“由于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引發糾紛”的有49.5%;選擇“因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存在問題引發糾紛”的有29.6%;選擇“醫院管理不足引發糾紛”的有31.1%。由此可以看出,服務態度生、冷、硬是引發醫療糾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第三大類“患者方面的因素”選項中,選擇“由于病人對醫學知識缺乏了解,對醫療結果期望值過高,引發糾紛”的有93.8%;選擇“因希望少交醫療費而引發糾紛”的有51.5%;選擇“因對治療不滿意而引發糾紛”的有37.6%;選擇“因患者或家屬無理取鬧引發糾紛”的有49.5%。
如何減少醫療糾紛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維權部負責人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說,通過開展此次調查發現,各醫院在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人員素質、技術水平、醫院管理等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認為要減少醫療糾紛還是應該首先從醫院自身做起,加強自律。通過調查發現,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風險意識,提高醫療技術水平,避免醫療過失的產生,是減少醫療糾紛的關鍵。
她說,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提高醫患雙方的法律意識,自覺地依法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認識到醫患雙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雙方的合法權益都受法律保護不容侵范,也是避免糾紛發生的重要一環。這位負責人認為,最重要的措施是應盡快建立一套適合當前形勢發展需要,且符合我國國情和醫療特點的法律,用以調整醫患糾紛。有法可依,依法辦事,才能減少人為處理的不公平因素,有利于醫療糾紛的解決。(《法制日報》記者杜海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