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帶責任后追償權案例
連帶責任人在承擔了連帶債務后,如果其實際承擔的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則連帶責任人依法可以向主債務人或其他負有連帶責任的人進行追償。
根據連帶責任后追償權案例 我國現行司法實踐,追償程序主要有兩種連帶責任后追償權案例 :
1、未經法院審判的案件,連帶責任人直接依據合同協議承擔了連帶責任的,可以向法院起訴行使追償權;
2、經法院審判的案件,連帶責任人根據生效裁判文書承擔了連帶責任的,如果生效裁判文書已經明確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后,可向主債務人或其他連帶責任人行使追償權;如判決文書沒有明確各連帶責任人應承擔的份額,則需另行起訴行使追償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八條 【連帶責任】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連帶責任,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
侵權連帶責任人之一承擔責任后,如何向其他責任人追償?現實問題
呂某和施某是兩名社會人員連帶責任后追償權案例 ,一次去酒吧玩,與客人張某發生連帶責任后追償權案例 了摩擦,雙方還動起手來,在廝打過程中,張某被兩人打傷。之后張某將兩人告上法院,要求兩人連帶賠償損失5萬元,法院也判決兩人對賠償承擔連帶責任。由于呂某家境富裕,先行支付了5萬元。之后呂某向施某提出承擔部分費用,但施某認為呂某已經支付了賠償,且呂某也動手打人,自己不需要再給呂某錢。那么,法律對此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這是法律對于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后如何行使追償權的規定,連帶責任人對外承擔了賠償責任后,需要在內部確定各自的責任。連帶責任人的賠償數額應當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在一個或者數個連帶責任人清償了全部賠償數額后,支付了賠償費用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在這則案例中,呂某和施某是連帶責任人,施某的責任并不因為呂某已經支付了相應的賠償而免除,其應該根據自身責任的大小來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后如何追償連帶責任人若要行使追償權必須具備以下條件:須履行連帶責任后追償權案例 了義務。須其他連帶責任人共同免去履行責任。須該連帶責任人履行義務超過其應當分擔連帶責任后追償權案例 的部分,未超過的,不能行使追償權。連帶責任的追償權分為完全追償權和部分追償權。完全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后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其所支付的全部費用。部分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后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一定份額的費用,剩余份額的費用應當由自己承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八條 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連帶責任,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