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樓主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你好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箱裝較為大件的貨物利潤相對比較高,除去貨車跟司機的經費,還有保險金跟稅收,剩下的純利潤大概是貨主出的運費的35%左右。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我主要跑的是廣東省內的物流,一般跑省外長途的利潤還要高一些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
因為運長途的風險比較大啊,運費肯定是比較高的!
條件變成整車的話利潤也會高一點啊,運費也是根據貨物的多少來定的!
樓主吖,我說得夠詳細的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了吧,請給我分吧 謝謝!
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超過多少利潤算暴利?做實體行業的20%到40%都算是正常利潤,超過40%算暴利。如果看A股市場,5%就算正常了。初期的互聯網行業,虧損也算正常。
個人投資者,要先看回報率。結合回報率再看利潤率。
回報率低于10%,無法進場
注意回報率的分母是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你的初期投資。作為個人投資者,你做創業,背后沒有人替你燒錢,需要快速回本。我比較推薦,重點參考回報率。它決定著這事能不能做。 回報率如果低于10%,一般是不能做的。
假設100萬本金,一年營收30萬,利潤10萬。利潤率高達33%,但是10年才回本。投了個寂寞。
年回報低于10%的話,20年的收益才到5%。這類投資,類似于購買房產、長租公寓,還行。初期投資后,永久持有,對利潤的要求很低。 做生意很操心,如果跑不贏銀行理財,就不值得做。
我們家做酒店,對賭收益18%。酒店租賃物業,租期通常8-20年。 回報率18%是底線。
超過40%算暴利
先潑一盆冷水,我們目前接觸到的實體行業,純利潤超過40%的幾乎沒有。綜合看下來,上市公司里面,銀行和騰訊超過了40%的利潤率(如果我沒記錯)。
完全合法、合規上稅的, 如果純利潤達到40%,它的毛利至少70%。 實際情況呢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我做電子商務的朋友,純利潤5%。
泡泡瑪特快被資本捧上天了,它從18年到20年的稅前利潤率也在24 36%之間。
我個人認為,純利潤長期超過40%的產業,本身是不 健康 的。他可能得到了某些隱形資源,否則就是過度侵占 社會 經濟利潤。比如某上市藥企,毛利高達90%。長此以往,必遭反噬。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這個問題很寬泛,行業不同,利潤率不同,同行業在不同地區利潤率不同,在同行業下不同的細分業務利潤率不同,但不管什么情況下,都有一個公認的趨同的利潤率。
在弄清利潤率之前,我們首先要分清兩個概念。毛利率和凈利潤率。
所謂毛利率,是指銷售收入減去直接成本后的利潤。通過毛利潤,是發現一種商品或生意是否值得做的可行性的基礎指標和前提。如果一項生意毛利潤低,你會覺得做下去沒意義。
凈利潤是在毛利潤減去你的管理成本及銀行利息,減去應交納的各種稅費后的利潤。也就是說你經營的最終成果。只有這個指標才是反映真正賺錢了多少,凈利高,說明賺錢效益明顯。但凈利率也不能偏離公認的凈利潤太大,偏離值越大,這項生意也不能持久或者說這個銷售價格不能持久。
從題主提問來看,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是指凈利潤多少。根據各行業來看,每個都有不同,但大致有個標準。我認為,稅務部門有個核定應稅所得率,這個是根據各行業平均的凈利潤而綜合考慮的。具體各行業的凈利潤大約為
1、農林牧漁業凈利率約為5%。
2、制造業凈利率約為8%。
3、批發和零售貿易業約為4%。
4、交通運輸業凈利率約為10%。
5、建筑業凈利率約為10%。
6、飲食業凈利率約為8%。
7、 娛樂 業凈利率約為20%。
8、銷售轉讓不動產等約為15%。
9、其他行業凈利率約為10%。
以上各行業凈利率僅供參考,當然,也有超過比較多的,應該說屬于暴利。如果相差較遠的,那就是微利。
所以,日常做生意為了獲得一定的利潤,微利生意應薄利多銷,重點在銷售上多動心思。如果是暴利,就要認識到暴利原因及特色,應重點精益求精,質量上更上一層樓方面下苦功夫。
如果你經營的一項毛利率特高的項目,但是凈利潤都很低,這是什么原因呢?這就要在管理上查找原因。
1、是不是銀行利息過多吞噬了利潤。解決辦法是盡量湊集資金還貸,利息減少了,也就多賺了。
2、是不是管理費用過高吞噬了利潤。解決辦法是管理費用分項目列出,分金額大小列出,橫向縱向比率分析,你會發現問題出在哪,再針對之該砍則砍,該減則減。也許節約就是利潤。
3、如果是管理人員薪酬過高吞噬了利潤。解決辦法是績效考核辦法,薪金辦法上不完善,造成薪酬與業績或某項管理上不匹配以而出現不合理支出。
4、如果是稅負率過高。解決辦法是對財務人員業務水平及對政策的理解力,財務制度執力力上進行分析,你會發現問題原因。
5、當然,還有其他原因。
只能說說我知道了,我了解的。
我們普通電商類賣衣服,跑量模式大部分人的純利潤只有5-10%,什么概念就是夏天一般一件衣服賺的三五塊錢,個別的賺的十來八塊錢!
某手那些直播跑量型電商利潤率更低,大約3-5%,很多人都是一件衣服賺二三塊錢的玩!
個別實體店可以做到大約20%左右的利潤
綜合一個行業正常的純利潤率大約就是10%這樣吧,超過20%純利潤率的我覺得都是暴利行業了!
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超過多少利潤算暴利?
說幾句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
目前我國沒有《反暴利法》,暴利標準缺失,很多是在憑感覺辦事。
換言之,就目前來說,只要不是采取違法違規的不正當手段(例如商品或者服務的差價率超過市價格管理部門規定的差價率,再如商品或者服務的利潤率超過市價格管理部門規定的利潤等)獲取非法利潤,做生意賺的都算正常,都不算暴利。不過,這樣也導致了很多問題。
所以,在這里我建議制定《反暴利法》。
雖然,很多年前我國有《制止牟取暴利的暫行規定》。在這部文件中,界定了暴利與合理利潤的標準。但操作不便。
比如《規定》第五條載明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某一商品或者服務價格水平不超過同一地區、同一期間、同一檔次、同種商品或者服務的市場平均價格的合理幅度……”問題是整部規定卻沒有對什么是合理幅度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定。同時,究竟什么是市場平均價格?在該部法規中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行政主管部門很難對于每一件商品給予標準性的定價。
這也導致實踐中一些混亂,包括前段時間的口罩。
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過口水飛沫傳播,口罩就成了阻斷病毒傳染最有效的防具之一。于是乎,原本毫不起眼的口罩,需求劇增,一“罩”難求,價格飛漲。一場關于要不要價格限制的爭論亦隨之而起。
反對者認為限價扭曲了市場機制,不僅人為擴大了供給缺口,并且帶來更多的假冒偽劣和黑市交易。他們堅信高價格能夠刺激廠商增加產出。對于那些趁機索要高價的商家,不應指責他們發國難財,反而要表彰他們為緩解供應所作的努力。
支持限價者認為病毒突發且迅速蔓延,人命關天,口罩成了戰略性物資。在這樣的特殊時刻,市場嚴重失靈,因此需要政府介入。如若聽任價格上漲,不僅會釀成貧者命賤的人道危機,而且會造成 社會 動亂。
孰是孰非?爭論不休。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國沒有《反暴利法》。
也正因為我國沒有出臺《反暴利法》,刑法典中沒有暴利罪的解答,到處可見暴利欺詐行為。有些企業亂漲價,一盒月餅成本價僅值十幾元,擺上柜臺后身價增幾十倍,生活中的其他暴利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一個企業、一個行業要 健康 發展,必須把利潤放在合理的位置。追求過高利潤是急功近利,不會持久。
目前我國雖然有《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壟斷法》等一系列法律,卻依然缺少一部比較具有權威性和針對性很強的《反暴利法》。
為了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市場價格穩定,應盡快制定《反暴利法》,規范暴利行為的認定標準、處罰方法,并通過立法把取得的利潤確定在一個合理的幅度以內。
通過稅收手段來遏制價格壟斷及價格畸高經營行為,對經營者獲取 社會 平均利潤以上的部分征收80%的反暴利稅。并禁止企業通過實施壟斷經營、散布虛假信息、哄抬物價、掩蓋財務賬目等手段獲取暴利,企業有此行為,除征收超過 社會 平均利潤部分80%的反暴利稅外,還應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對經營者進行行政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出臺了《反暴利法》,消費者和有關部門就能運用法律武器來抑制暴利行為,維護市場均衡和防止價格欺詐。同時,政府對市場價格虛高的調控也不必過度依賴行政干預,而可以轉化為法律框架內的執法行為。
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超過多少利潤算暴利?
對這個問題我是深知熟解,本人在商店長期擔任店長兼會計,一干就是五年。在八十年代前我國還是計劃經濟,那個時候的商品經濟利潤是薄利多銷,再暢銷的貨物其物價始終如一的不變。大商品貨物加百分之八的利潤收益,中型的商品貨物加百分之十的利潤收益,小商品加百分之十五的利潤收益。比如說商店進了一輛自行車,該車進價是150元,到商店零售價加百分之十的利潤,這輛自行車的零售價就是165元。
后來我國在改革開放政策的號召下,隨著城鄉的經濟不斷搞活,我國的市場也都變成了市場經濟。那就是只要顧客愿意買,價格是活的,能高能低,隨行就市。從此我國的貨幣交換經濟一律面向 社會 大眾。
特別是房地產行業常出現爆利增長,有時一夜猛增到每平方米幾千元。比如北京市的房價前兩年每平米還是3萬元,現在猛漲到每平米十萬多元。就連邯鄲市的房價也漲的不慢,前兩年房價還是每平米7千元,現在也漲到了10000多元。
綜合上述,現代化的 社會 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國家沒有出臺商品價格的限制。導致了我國的房地產始終是爆利行業。
關于利潤,馬克思有精辟的論斷。
馬克思說: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他就保證到處被使用;
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時隔多年,這些論斷仍不失其正確性。經濟活躍之下,企業正常的的利潤在20%左右。
超過50%,必然有假貨泛濫。
超過100%,必然是鉆了法律空子。
再以上,就不用提了。
至于一件衣服,比方說xxT恤出廠價40,工廠有20%也就是8塊/件純利,已經不得了啦。
至于到消費者手中是120元/件,這里面有物流成本,房租成本,銷售人員工資,庫存成本,亂七八糟費用。一年算下來,零售商有20%純利,也是燒高香了。
不要相信哪個生意有多高的利潤。這個得綜合看。
做生意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利潤率,但整體上看,如果超過50%或者超過100%的利潤率,就應該說是暴利行業了?現將行業利潤率一般分析如下:
1、在第一產業:
農林牧漁的利潤率在30%~40%左右,農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在這個行業,國家還有許多價格保護機制的。
2在第二產業:
一般制造業的行業利潤率在16%以上35%左右,就算是一個比較穩定,運行良好的行業了。
3、第三產業服務業:
相對利潤率是比較高的,因為服務業是輕資產,一般利潤率在40%~60%,甚至有的行業會更高。
上述行業都是正常的,一般正常情況下經濟利潤率!至于一些壟斷行業,暴利行業,那就是特殊情況,就得就事論事,自然要特殊分析!
單一從行業整體平均來講,一般利潤率達到16%以上,就算是一個穩健的,發展運行的良好的生意了!
如果你能把這個行業的利潤率提高到50%,甚至100% -200%,那絕對是一個暴利行業!
行業別不同,利潤率也不同。
假如純利潤是稅前10%的話,準備賠錢了,那些老板都無薪給員工打工。
假如是稅后利潤10%的話,你比格力電器等許許多多的大企業賺更多。進入微利時代,大企業稅后有3-5% 就非常嚇人的好營業。
對暴利行業,是稅后利潤至少要有50%以上,不然不會產生暴利。 在暴利行業的潛規則里, 不到的費用、交際、龜費是非常嚇人……[捂臉][捂臉][捂臉]沒有三兩三,千萬別上梁山!
【靈獸山】觀點: 這個問題是不會有標準答案的,利潤是否暴利并不由毛利率高低來衡量。 利潤高低受到成本、競爭、能力、品牌和資金的影響,在生意運作中還有價格和銷量之間的邏輯關系,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即使是一個行業,毛利率也有很大的差別,從而影響到最終利潤。
一、產品力和品牌價值決定利潤高低
每個行業的利潤不相同,餐飲業毛利較高靠翻臺率賺錢,普通便利店毛利率在20%左右,依賴高周轉率積累利潤,但兩個業態費用都不低影響最終利潤。不過7-ELEVEn毛利率能達到35%以上,已經是便利店行業最高的,但也算不上暴利行業,這是 運營和產品力推動的。
蘋果電腦就是比其他電腦賣得貴,前面提到的奢侈品很多是國內代工廠生產的,可能成本只有500元,但售價可以達到2萬元。蘋果電腦和奢侈品都是因為其品牌價值高提升了其利潤,但這些都是它們在早期打造品牌時付出了更多成本,而在 后來產生的品牌溢價能力。
產品力好市場競爭力就很強,也就有了高利潤的基礎,但形成暴利也是很難的, 除非具有不可替代的稀缺性 。品牌價值能帶來更多的溢價,不過品牌維護和營銷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即使 幾倍的毛利率也難說其利潤是暴利。
二、具有網絡效應的生意可產生暴利
現在市場大部分的產品和生意,毛利率都維持在行業內的標準,利潤多少就要看自身本事了。從利潤的獲取上有一種邏輯兩種方式,是賣得貴還是賣的多,賣得貴代表毛利率高,賣的多毛利率一定會低。事實上這也是經營戰略 ,差異化戰略和成本領先戰略。
差異化的產品和生意因為賽道中競爭者少,具有先發優勢獲得高利潤幾率很高。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具有了贏家通吃的壟斷能力,產品形成暴利幾乎已成定局。尤其在互聯網行業或者高 科技 創新行業,很多巨頭有市場支配能力自己有定價權。
比如醫藥巨頭經過多年投入研發出新藥上市,雖然前期投入成本很大,但在專利保護等護城河保護下,可以持續很多年的高利潤甚至暴利。而在這個過程中很難有競爭對手對其構成威脅,因為它們 有了網絡效應,具有壟斷性贏家通吃的能力 。
三、更多關注用戶需求,設計好的產品和模式
了解行業毛利率,提高產品和服務利潤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在創業還是生意中,最重要的是 圍繞消費者需求研發產品,構建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才是獲得超額利潤的基礎。
確定一個細分領域,找到目標客群找準定位,并圍繞需求研發打造產品,產品力和品牌價值永遠都是獲得高額利潤的基礎。從 用戶角度考慮解決方案,是構建商業模式的出發點,好的模式設計能將產品力和品牌價值放大 。盈利模式要依賴商業模式保護,將收入、成本和壁壘三個要素做好。
利潤能否最大化,也要得益于運營能力的強大。收入能力、成本管控、護城河能力都會影響盈利能力,最終還是會干擾的利潤指標。 缺乏用戶思維產品再好利潤也很難獲取和提高。
四、結語
各行業毛利率都不一樣,但行業內的毛利率都很接近,但企業最終利潤是不一樣的。因為運營管理、成本收入等能力不同,要想獲得更高利潤是一個系統工作,需要各角度全方位提升。
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超過多少利潤算暴利?
對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標準。有的超過30%就能算暴利,有的超過100%也未必是暴利。就像房地產,如果繼續有30%以上的利潤,絕對是暴利。
那么,為什么會相差如此之大呢?是要看什么類型的企業,什么產品。如果是高 科技 產品,且企業在為研發這款產品過程中,投入十分巨大,如新藥研發,有的投入超過幾十億。這樣的產品上市以后,當然需要利潤很高了,利潤低,什么時候回本,誰還有興趣去搞研發。所以,超過100%、200%的利潤,也難以稱作暴利。再如蘋果手機,新款上市時,價格那么高,消費者不僅不說人家是暴利,反而排隊購買。為什么?不就是新款手機的功能多、款式漂亮、用起來有檔次嘛。
相反,一些沒有技術含量、沒有檔次、沒有品味的東西,哪怕利潤很低,也可能被當作是暴利,會受到消費者拋棄。做生意也是如此,如果銷售的是檔次很高、品質很好、消費者很歡迎的商品,利潤高點無所謂,縱然是暴利,消費者也沒有多少議論。相反,銷售的產品沒有檔次,利潤再低,消費者也會有議論。所以,在選擇議論點時,一定要看產品本身。
物流行業的利潤率怎么計算我也不知道怎么算,做物流1年多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了。公司給我價格表,我就按照價格去接貨,中間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的利潤隨我加,然后是利潤的分成,每個公司不等
兩個人合伙買個貨車6萬元,第一年收入25萬元,油錢保險人工13萬元,第一年利潤是7萬?還是1萬?這個問題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你描述要準確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首先兩人合伙買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的貨車6萬元這肯定屬于沉沒成本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但你沒說清楚是一個人6萬還是貨車總共6萬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如果是一共6萬,那么沉沒成本就是6萬,如果是一人投資6萬,那么沉沒成本就是12萬。
第一年收入25萬元,物流行業的凈利潤率大概在35%左右 (這里要按照你們這個實際的凈利潤率來算,我這邊暫且按照35%來算),那么第一年的凈利潤就是25*35%=87500元(下面公式詳解是怎么算的)
*凈利潤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若凈利潤率=35%,X=凈利潤
則X/25萬=35% X=8.75萬元
然后第一年你們的凈利潤減去沉沒成本才是你們的第一年的實際利潤,即8.75萬元-6萬元=2.75萬元
運輸行業的利潤是多少?您好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肯定是有利潤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的。貨運行業來說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做大件、大型設備運輸和特殊品(危險品、軍用物資等)運輸運費高。但是賺錢必須看自己怎么經營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有不一定賺錢。
去年物流行業凈利潤率 ,交通運輸行業亦有不俗表現,年度凈利潤總額達到723.18億元,同比增長42%。同樣,交通運輸行業去年凈利增速僅次于電氣設備、非銀金融。
具體而言,交通運輸所屬8個子行業中,航空、航運、高速路表現最為強勁。其中,中國遠洋集團旗下的中遠航運今年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20.32倍,遠超交通運輸及A股公司平均增速;該集團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國遠洋去年及今年一季度凈利增速均超過45%。前幾年,中國遠洋曾因連續巨虧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此外,中國海運集團旗下的中海海盛、中海集運今年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速均在3~4倍之間,另一家公司中海發展去年凈利增速高達114%,今年一季度凈利增速接近30%。
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四大航空公司今年一季度凈利增速均在4倍以上,特別是中國國航凈利增速超過17倍。高速路板塊的楚天高速、中原高速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速分別為191%、80%。
自2009年以來,航空公司受累于航油成本持續高企而常年增收不增利,即便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所產生的匯兌收益也無法完全對沖航油成本上升造成的損失。根據四大航空公司披露的資料,航油成本系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成本,其規模可達到營業收入的50%。
轉機出現在去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崩盤式下跌,最高跌幅超過50%,四大航空公司航油成本由此大幅降低。當然,同期人民幣貶值造成的匯兌損失也沖減了四大航空公司部分利潤,否則,航空公司去年及今年一季度財報將更為亮麗。
可與航空公司媲美的航運公司,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持續虧損,相當一部分公司被迫變賣資產以避免因連續虧損而觸發退市風險警示條款。目前業內普遍認為,航運業最低迷的時期已過去,各航運公司正在靜待行業全面復蘇。 今年一季度,交通運輸行業88家公司中共有32家公司出現負增長,其中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旗下的*ST鳳凰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劇挫89%,不過該公司去年經過破產重整已實現年度扭虧,目前正準備向上交所申請恢復上市。此外,中儲股份、湖南投資、連云港等公司一季度凈利下滑幅度均超過30%。
數據顯示,僅有皖江物流、珠海港、鐵龍物流等少數公司去年及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出現連續下滑,絕大多數公司同期凈利潤連續正增長,或者去年凈利潤下滑,今年一季度扭虧。
據業內預計,隨著航空、航運行業營收達百億級別公司經營狀況的持續好轉,交通運輸行業的總體盈利狀況有望進一步改善。
運輸行業是社會發展的常務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