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審敗訴后委托天用,全新辦案思路提起再審!
案情簡介
2017年,S省L縣貝恩食品有限公司租賃村委會土地建設廠房,該建設用地經Y鎮政府審核后出具了《證明》,證明貝恩公司建廠項目使用的土地符合L縣Y鎮城鄉整體規劃。貝恩公司投產一年多以后,Y鎮政府就以貝恩公司的廠房屬于違法建筑為由,強行進行拆除。貝恩公司對此提起行政訴訟,要求確認Y鎮政府的行為違法,并賠償廠房及物品損失160余萬元。
L縣人民法院以(2019)L132X行初1號行政判決書判決Y鎮政府強制拆除程序違法,只賠償貝恩公司的物品損失,對于價值較大的廠房,以屬于違法建筑為由不予賠償。
對此,貝恩公司不服,向L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L市中院在2019年12月25日以(2019)L13行終37X號行政判決書,基本上維持了一審不予賠償廠房損失的判決。
委托人訴求
因為一審、二審其關鍵的訴求均未支持,即賠償廠房的損失,貝恩公司感到非常的冤枉和無助,特委托天用律師事務所繼續打這個官司,力求挽回損失。
辦案經過
天用律所接受委托案件后,辦案律師通過委托人的授權調取了所有的案件材料,通過翻閱案卷材料對整個案件有了清楚的認識,對于一審、二審法院依據什么證據和法律法規判委托人敗訴,對委托人的代理律師在一審、二審提出了什么代理意見進行了認真分析。
天用律師發現一審、二審法院均對行政機關即Y鎮政府的強制拆除行為違法予以確認,但只是確認強制拆除程序違法,認定委托人的廠房系違法建筑,對于違法建筑依法應予拆除,而且依法不予賠償或補償。因程序違法只應對損壞的物品予以賠償,委托人的代理律師在一審、二審中,一直強調委托人的廠房系通過被告即Y鎮政府同意、且出具《證明》后建設的,不屬于違法建筑。而該土地在案發前已經國土局認定為農用地,在農用地上的廠房也認定為違法建筑。
因為申請再審的前提是原判決錯誤才能提起,所以要法院啟動再審程序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對此,天用律師調整了辦案思路,從責任分析的角度入手撰寫申請材料,以法院認定事實錯誤為由申請再審。
辦案結果
委托人看到天用律師起草的申請書以后,非常滿意,認為我們的申請書說理透徹,如果一審或二審從這個角度進行辯解,絕不會敗訴。
對于委托人建設的廠房損失應該由誰來承擔的問題,是申請書的關鍵部分。
天用律師認為
首先,在形成違建廠房的根源上,被申請人(Y鎮政府)應負全部的責任。根據《城鄉規劃法》第41條的規定,在鄉、村莊規劃區內進行鄉鎮企業、鄉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由鄉、鎮人民政府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由此規定可知,公民個人需要進行企業廠房建設,首先需要得到鄉鎮政府的同意,然后由其報縣相關部門審批通過。結合《城鄉規劃法》的其他規定,鄉鎮政府負有轄區內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職責。作為一般公民的申請人(委托人),只有服從政府部門管理的義務,而沒有充分了解、熟悉政府機關之間的分工以及其各自職權的強制義務。在公民個人申請企業廠房建設方面,鎮政府有關部門負有管理、引導、監督的責任。
2017年6月27日,Y鎮政府出具“證明”,證明申請人建廠項目使用的土地符合L縣Y鎮城鄉整體規劃。該“證明”在一審期間,被申請人雖拒不承認由其出具,但一審、二審均對該證據予以認可。作為一般公民的申請人怎會知曉該土地的真正性質,申請人正是基于對鎮政府的信賴,才投資興建廠房,購買設備進行投產經營。被申請人對涉案土地的性質是明知的,其明知土地性質是農用地,卻出具“證明”告知申請人是符合規劃的,后期也不對申請人投資建設行為進行管理、監督、引導,卻又以申請人建設的廠房是違法建筑為由予以無償強制拆除。這好比司機駕車通過亮著紅燈的路口,司機本不敢駕車通過,路口指揮的交警告知其可以通過,當司機駕車通過后,交警以其闖紅燈為由予以處罰,這種處罰是不是非常荒唐呢?申請人的境地和闖紅燈司機的境地不是很相似嗎?事實很明確,造成申請人涉案廠房成為違建的原因并非申請人的擅自建筑行為,而是被申請人的先期批準行為。
其次,二審法院機械的適用法律,對于被申請人的過錯未予評價認定。二審法院依據《土地管理法》第43條、44條、76條規定,認定:(1)、涉案土地系農用地,申請人在沒有取得相關部門審批和許可手續的情況下建設廠房,違反上述法律規定,屬于違法建筑;(2)、依據《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申請人請求行政賠償,只有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才能獲得行政賠償,違法建筑物不屬于合法權益的范疇。基于此兩點,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的認定,對申請人的廠房等設施不予賠償。結合《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我們可知,對于無視國家法律法規、未經國家有關部門同意或批準,擅自進行建筑的當事人,可以按照上述兩點處理。可申請人的廠房等建筑雖屬于違法建筑,但造成涉案房屋成為違法建筑的原因在于被申請人,而非申請人。被申請人作為國家行政機關,其過錯行為造成相對人財產損失,理應賠償相對人的損失,對于這一點二審法院并未予以評價,卻機械的、錯誤的適用法律,造成了對申請人明顯不客觀、不公平的判決結果。
律 師 點 評
因為委托人的廠房經國土局認定屬于違法建筑無疑了,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違法建筑是不予賠償的。一審、二審時委托人的代理律師因為Y鎮政府出具的《證明》,堅持認為廠房不屬于違法建筑,這樣的話,一審、二審依據國土局的認定,判廠房為違法建筑且不予賠償,是有理有據的。如果我們委托人承認廠房是違建,但主張造成違建的責任應由誰承擔問題?恐怕一審、二審法院在判決時不會如此輕易判委托人敗訴了。
案例來源:北京天用律師事務所,
以上為天用律所辦理過的真實案例,為確保個人和商業隱私,文中所有人物的名字均使用化名。